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8   星期四   农历四月十一   立夏 立夏
搜索
湖南花鼓戏声腔非遗传承人群培训班顺利结业
要闻
6月13日上午,由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办,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承办的2023年度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湖南花鼓戏声腔非遗传承人群培训班”顺利结业。经过30天全封闭学习,21名业内专家、教授、非遗传承人登坛授课,16段长沙花鼓戏片段教学等等,一串串数字不仅体现出此次研习班活动的覆盖面之大、影响力之广,更折射出当前湖南省戏曲类非遗的传承活力正在不断增强、存续状态正在好转,广大群众对于戏曲的关注度显著...
查看更多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人类留存瑰宝 为民族续写华章——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精彩纷呈
专题报道
6月10日是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以下简称“遗产日”)。“遗产日”前后,全国各地尤其是56项世界遗产所在地纷纷开展遗产保护、宣传、惠民等活动,并以此为契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丰富内涵,以实际行动为人类留存瑰宝,为中华民族续写华章,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让广大游客领略自然之美、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体验生活之美。 展示文化底蕴 点亮文明之美...
查看更多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西藏系列活动重磅开启!
地方新闻
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在拉萨罗布林卡正式启动。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世忠出席并致辞,西藏自治区文物局党组副书记、局长曲珍出席。 据了解,活动由西藏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局主办,西藏自治区群艺馆(非遗活动中心)、罗布林卡管理处、西藏博物馆承办。活动以“文物保护利用与文化自信自强”“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 促进可持续发展”为主题。 “整个活动将全面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优秀传统...
查看更多
《非遗里的中国》四川篇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
专题报道
今年6月10日是我国第七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晚,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推出的大型季播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四川篇在央视综合频道20:00黄金档和央视频同步播出。作为非遗大省,四川的峨眉武术、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技艺、川菜等非遗代表性项目轮番亮相,令全国观众大饱眼福,四川非遗也迅速成为社会各界的热门话题。 《非遗里的中国》四川篇三位主持嘉宾 创新表达 四川非遗再“出圈...
查看更多
书韵之中“品”茶香
专题报道
本次展出的百川学海本《茶经》,是现存最早的《茶经》版本,也是现存所有《茶经》版本的祖本(摄影:黄敬惟) 一名身穿汉服的男孩正在观展(摄影:浦峰) 茶起源于中国,传播到世界。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灿烂悠久、底蕴深厚的茶文化。茶文化既活在当下,又被书写在浩瀚的典籍中,是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茶与茶文化影响并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习惯和审美趣味,也为世界经济与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查看更多
古戏楼里起琴声
专题报道
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林晨(左)与天津音乐学院教授王建欣合奏演出名曲《碧涧流泉》(供图:主办方) 窗外月明星稀,室内琴声悠扬。在古色古香的北京恭王府大戏楼内,多位名家带来了一首首古琴名曲的精彩演出。日前,一场“古琴名家名曲与琴歌专场音乐会”拉开了第十六届“良辰美景·恭王府非遗演出季”的帷幕。 今年是“古琴艺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周年,也是恭王府博物馆创建40周年。在这...
查看更多
唱响中国“花儿”传承非遗“瑰宝”
专题报道
六月的临夏,五彩斑斓;六月的和政,花团锦簇。 6月13日,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甘肃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临夏州委、临夏州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3中国花儿大会暨“花儿临夏·在河之州”第二届文化旅游节在临夏州和政县松鸣岩景区盛大开幕。节会以“保护 传承 发展 传播”为主题。这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中国“花儿”繁荣发展的现实需要。 点亮世界非遗文化瑰...
查看更多
纪录片里的甘肃非遗之美
专题报道
6月10日是我国第七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甘肃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漫长的岁月里,陇原儿女创造了宝贵的文化财富,包括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世代口头传说、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手工技艺等,其种类之繁多、形式之多样、内容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据统计,甘肃目前有花儿、环县道情皮影戏、格萨(斯)尔3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8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甘肃省...
查看更多
非遗品牌创新实践:着力“日用”化为“不觉”
专题报道
▲青绣就业基地和非遗工坊(供图:受访者) 由知识化为技能,由技艺化为实物,非遗的生命力在人民生活中,在足够充分的“日用”之中化为“不觉”。经由一件件作品和喜爱之物,人们抵达非遗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底蕴,精神得到滋养,生活因之美好。 非遗品牌创新实践总是如此,伴随着非遗的社会能见度、群众认可度不断提升。在这一过程中,作为主要行动者的非遗传承人群,采用不同的路径,带来不同的成果,进而描绘出非遗助力经济社会各方面发...
查看更多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甘肃环县道情皮影民俗文化节开幕
地方新闻
6月10日,全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甘肃省分会场活动暨环县道情皮影民俗文化节活动在甘肃省庆阳市环县景福门广场正式开幕。 据了解,本次活动为期五天,以“传承非遗·文化惠民”为主题,来自全国各地的11家不同流派的皮影和木偶艺术展演相聚环县,展示皮影的保护、传承和开发成果。 活动期间,将举行全国典型皮影流派传承人作品邀请展、全国皮影木偶艺术交流展、环县馆藏精品皮影及传承保护工作成果展、全国精品油画展、环州烧烤季主题街区展、环州故城灯...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