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2   星期一   农历四月十五   立夏 立夏
搜索
年轻人青睐文化遗产游
专题报道
游客体验国家级非遗项目佛山狮头的制作工艺(供图:广之旅) 文化遗产与旅游具有天然的契合点,旅游是文化遗产传承展示的场景和方式。今年以来,国内旅游复苏强劲,与文化遗产相关的旅游受到广泛关注。同程旅行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文化遗产旅游搜索热度较去年同期增长165%。在关注文化遗产旅游的人群中,90后、00后的年轻游客占比最大,尤其是95后人群的规模正在迅速增长。 在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多个文化遗产旅游线路...
查看更多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阅见非遗”青年网络作家采风活动走进恭王府博物馆
要闻
6月10日是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进一步提升青年网络作家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营造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6月14日,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举办“阅见非遗”网络文学作家采风活动,邀请“狐尾的笔”“裴不了”“慈莲笙”等10余名阅文网络文学作家走进恭王府博物馆参观交流学习。 此次采风活动举办期间正值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与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良辰美景·恭王府非遗演出季“泰山北斗映...
查看更多
在线直播与短视频助力传统非遗的发展传播
专题报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新世纪以来文化事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版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覆盖面极广,在国家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列有多达10个的门类。然而,由于这些传统的技艺大多数都诞生于农耕时代,随着时代背景和文化语境的变迁,它们的存在与现实需求之间出现了脱节,产生了诸如受众流失、生产制作成本高企以及后继乏人等问题。在前工业化时期,传统手工艺、传统医药等技艺都是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求的技艺,它们甚至都不存在竞争的对手;而如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之类的技艺...
查看更多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吉林省暨长春市2023“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启幕
地方新闻
为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6月10日,吉林省暨长春市2023“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在长春莲花岛影视休闲文化园启幕。 本次系列活动在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下,由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吉林省文物局)、长春市人民政府主办,旨在通过展览展示、文艺演出、互动体验等多种方式,全面展现吉林新时代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新成果、新进展,进一步增进文化认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历久...
查看更多
“齐鲁古风地、最忆是潍坊”中国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东京中国文化中心开幕
地方新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传统文化中最鲜活的部分,是延续世界文明、赓续全球文脉、推动国际文明交流与进步的重要基石。 潍坊市是中国齐文化与鲁文化的发源地、传承地和发扬地,被列为国家级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2021年因其手工艺与民间艺术等非物质文化资源丰富且独具特色,荣膺联合国“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称号。去年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成功当选2024年“东亚文化之都”。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日本国大使馆文化处的支持下,由...
查看更多
科技赋能非遗要“热起来”更需“扎下去”
专题报道
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中国演出行业协会联合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哔哩哔哩、抖音、快手、酷狗、微博8家网络平台共同承办的“云游非遗·影像展”正在各平台展播,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带来的“非遗热”添上了科技赋能文化传承发展的生动笔墨。 在短视频、直播以潮涌之势席卷现代人生活的今天,借助影像浏览、话题讨论、直播互动等方式提升非遗传播力度可谓应时之举。据统计,“云游非遗·影像展”自2020年开办以来,全网曝光量累计超58亿,其影响力不容小觑。今年...
查看更多
彭兆荣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实、界域与方法
论坛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当代的“世界性新生事物”,具有强烈的遗产政治学的色彩。我国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强力推动的“非遗保护”包含着在世界彰显“东方价值”的战略意图,取得了伟大成就。然而,从学科角度看,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关涉的范围宽,边界广,内涵多,形式杂,与相关学科交错、交叉、交集现象严重。如何建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科性,需要在方法论,尤其是在方法上有所侧重。面对当今学科细化的趋向,整合性的方法特别值得提倡,比如博物民族志。 【关键词...
查看更多
让非遗“火”起来,融入当下更多人的生活
专题报道
如何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 202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围绕扎实做好非遗系统性保护的一系列问题,学习时报高端智库版约请有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地方领导展开三方笔谈。 让非遗“火”起来,融入当下更多人的生活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
查看更多
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专题报道
如何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 202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围绕扎实做好非遗系统性保护的一系列问题,学习时报高端智库版约请有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地方领导展开三方笔谈。 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 王晨阳...
查看更多
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重要论述
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 王晨阳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非遗保护水平持续提升,利用途径不断拓展,全社会保护意识明显增强,进入系统性保护新阶段。 非遗保护法律法规制度更加健全。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施。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