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搜索
民间信俗(同心莲花山青苗水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莲花山坐落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东南部张家塬乡折腰沟村,距县城约90公里,海拔约1800米。其北与罗山相望,南有群峰簇拥,重峦叠嶂,山势雄峻巍峨。因宗教建筑群呈零散又相对集中的态势流布于莲花山主峰,远远望去,宛如一朵盛开的莲花,故而得名“莲花山”。莲花山建筑群始建于唐代,历史悠久且闻名遐迩。据史料记载,彼时青苗水会兴盛,香客多达十万人。后曾一度中断,1983年得以恢复。 同心莲花山青苗水会于每年农历四月十五日开启,正会为期三日,是一项融宗教与民俗为一体,旨...
查看更多
民间信俗(岷县青苗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岷县青苗会是流行于甘肃省岷县锁龙乡部分村社的神灵祭祀活动。五大会的总庙位于锁龙乡赵家庄,当地人称其为“月楼滩庙”。庙中供奉着两位善神,即九天圣母京华娘娘和九天圣母京皇娘娘。相传,这两位娘娘于明成化年间(1465年)出生,在明万历年间(1573年)获加职。到了适婚年龄,她们因不满家中指定的婚姻而离家出走,最终在锁龙的梳发台显神,成为锁龙五大会所尊崇的善神。 岷县青苗会主要由“坐床”“取水”“坐庙”等环节构成。“坐床”环节于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日至六月十二日举行...
查看更多
民间信俗(迎城隍)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陕西省西安市的迎城隍习俗起源于周代冬季报赛祭祀水墉神,至今已有近三千年历史。城隍神是我国原始信仰中的自然神之一,较早记载于《礼记・郊特牲第十一》。在古代,有水的城堑被称为“池”,无水的城堑则被称为“隍”,“城隍”一词泛指城池。城墙与城壕在保护一城百姓安全方面功绩显著,因此水墉神逐渐升格为城市的守护神。 西安城隍庙主要供奉的是汉初营救刘邦的纪信将军。纪信救刘邦的故事在《史记・项羽本纪》《汉书・高帝纪第一上》以及地方相关资料中均有记载。据《长安县志・王曲城隍庙...
查看更多
民间信俗(梅里神山祭祀)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祭山是我国藏族居住区普遍流行的一种民间习俗,其核心为神山信仰。云南省德钦县境内的卡瓦格博雪山(即人们熟知的梅里雪山),是滇藏界山怒山山脉的主峰。它是藏族居住区四方神山中位于南方的主神山,称作“绒赞卡瓦格博”,在古老苯教经典中位列世界二十四克聂神山之一,因此也被称作“乃钦卡瓦格博”(“乃钦”意为圣地,卡瓦格博雪山被认为是藏传佛教本尊胜乐金刚在世间显现的坛城,也就是胜乐金刚圣地)。 苯教文化时期,转山(也称“转经”)习俗兴起。藏传佛教兴起后,转山朝拜活动的内容...
查看更多
民间信俗(女子太阳山祭祀)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女子太阳山祭祀主要流行于云南省西畴县西洒镇的上果村。这一节庆和仪式活动起源于壮族早期的太阳神崇拜和神话传说,其主要内容涵盖女人祭太阳的传说、太阳山与祭祀场地、祭太阳日男人为女人服务、祭太阳女神的供品、祭太阳的仪式等。祭太阳仪式又包含女人洗澡换装、上太阳山、清理祭祀场地、摆设祭品、唱诵《祭太阳古歌》、分享祭品、男人们备办晚宴、陪太阳女神进晚餐等具体环节,是壮族世代传承的传统信俗。 女子太阳山祭祀源于先民们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对太阳的敬畏与崇拜,据专家分析,该节...
查看更多
民间信俗(屯堡抬亭子)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屯堡抬亭子,亦称“抬汪公”“迎菩萨”,是每年正月为祭典汪公诞辰而举行的民俗活动,广泛盛行于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的狗场屯、鸡场屯、鲍屯等众多屯堡村寨。由于农历正月正值新春之际,诸寨将祭祀活动与迎新春活动相结合,统称之为“迎春盛会”。 西秀区地处贵州省安顺市,不仅是安顺市的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中心,更是流传逾600年的屯堡文化的核心区域。举办抬亭子活动的村寨,均为典型的屯堡村寨。汪公信仰起源于唐代。汪公名汪华,安徽人氏。在隋末唐初天下大乱之时,他“坐镇一方,保...
查看更多
民间信俗(康定转山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康定转山会是四川省康定县特有的民间传统节庆活动。传说农历四月初八是佛祖释迦牟尼的诞辰。这天,九龙喷圣水为其沐浴,故又称“浴佛节”。佛教信徒认为在此月内做一件善事,诵佛一声,可得十万倍之功德。所以,农历四月初八这一天,康定城的信徒们携经幡、转经筒、法号、树枝等敬佛之物,口诵佛号,按一定的线路转山(藏语称“八角”),以纪念佛祖诞辰。 跑马山位于康定城东南隅,系贡嘎山向北延伸的余脉,原名“拉姆则”,藏语意为“神女山”。清代,明正土司每年在山腰祭奠山神并举行赛马会...
查看更多
民间信俗(冼夫人信俗)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海南琼北地区,尤其是海南省澄迈县域祭祀冼夫人的民俗活动被称为“军坡节”,民间也将其称作“闹军坡”“发军坡”“吃军坡”等,是海南汉族和黎族等多民族民众共同信奉并认同的地域文化。每年从农历正月开始至五月底,澄迈各地乡村会在各自固定的时间举办闹军坡活动,且有着一套流传已久的仪式和程序。 军坡节是一项在澄迈每年固定时间举行的信俗活动,从农历正月开始至五月底,澄迈各地乡村在各自固定的时间闹军坡,有着一套流传已久的仪式和程序。每年军坡节期间,先由信民推选出的组织人员...
查看更多
民间信俗(冼夫人信俗)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海南省定安县及其周边地区祭祀冼夫人的大型民俗活动被称为“军坡节”,每年春季举行。它以境、峒为单元,每个境、峒都有固定的活动时间,且相互错开排定。活动从农历正月上旬开始,至三月初结束,二月初六至三月初三近一个月的时间是活动高峰期。 军坡节盛行的地域是定安县南部与屯昌县、琼海市毗邻的5个镇的数十个境、峒,这里是海南岛山区和中北部平原的交汇处,也是五指山、黎母山脉东北方的“山门”。冼夫人为民族和睦相处立下了卓著功勋,在隋唐时期便登上神坛。她的抚黎策略深受百姓欢迎...
查看更多
民间信俗(冼夫人信俗)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海口民间纪念冼夫人的民俗活动被称为“军坡节”。海南省海口市新坡镇乡村曾是冼夫人军队的驻营地,军坡节历史悠久,其活动模式和内容颇具代表性。 南北朝至隋朝时期,岭南族首领冼英(后称“冼夫人”)辅佐丈夫高凉太守冯宝,派军南下海南岛。他们平乱安民,结束了“海南久乱不统”的局面,解决了海南岛长期脱离中央政权的问题,维护祖国统一,促进了民族团结,冼夫人爱国爱民的事迹令人称赞,她也因此被册封为“谯国夫人”。冼夫人去世后,海南人民为纪念她修建了众多庙宇。自唐代以来,全岛共...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