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0753)
机构
(24)
政策
(424)
资讯
(11414)
清单
(12138)
资源
(2936)
学术
(2360)
百科
(148)
其他
(128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
2018.12.14
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 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而兴起,其间不断发展创新,一直流传至今。它以手口方式传承,没有详细的文字记录。 现喀什市古则尔社区下属的阔子其亚尔比西居民区是世世代代从事土陶作业的地方。这里的土壤为粘土,是制陶的重要原料。土陶制作者即利用这种粘土制陶,不经任何加工,不添加配料,以水和泥制成器皿状,再涂以不同颜色,烧成光泽美观的生活用品。 英吉沙县也...
查看更多
傣族慢轮制陶技艺
2018.12.14
傣族慢轮制陶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云南有长达四千余年的制陶史,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景洪曼斗寨、勐罕曼峦站寨、勐海曼扎寨及勐龙寨等地均保留着较为完整的傣族传统制陶技艺。 傣族自古喜爱用陶,制陶在傣语中称为“板磨”,俗称“土锅”。明初钱祖训所著《百夷传》称:傣族“惟陶冶之器是用”。与其他民族不同的是,傣族制陶是由妇女世代相承的。其主要工具有转轮、木拍、竹刮、石球等,主要技艺流程包括舂土、筛土、拌沙、渗水、安装转盘、制坯、打坯...
查看更多
黎族原始制陶技艺
2018.12.14
黎族原始制陶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 海南岛制陶历史悠久,在黎族聚居地区的史前遗址中曾发现过陶片,文献中也不乏相关记载。如宋朝的《诸蕃志》卷下曾记黎族“以土为釜,瓠匏为器”,清代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亦记黎人:“缌绠绩木皮木布,陶土为釜。”黎族地区的制陶技术保留在哈方言、润方言、赛方言、美孚方言等区域。 黎族制陶工具包括木杵、木臼、木拍、木刮及竹刀、蚌壳、钻孔竹棍、竹垫等,制陶过程由挖陶、挑陶土、晒陶土、粉碎陶土、筛陶土、和泥...
查看更多
石湾陶塑技艺
2018.12.14
石湾陶塑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佛山市 石湾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区域,石湾陶塑技艺主要分布在禅城区石湾镇街道及周边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依山傍水的地理位置,水陆畅达的交通条件,使石湾成为我国岭南重要的陶业基地。 石湾陶塑技艺具有人文性、地方性、民族性的特点,在创作上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石湾公仔”陶塑技艺按实物形态可分为人物陶塑、动物陶塑、器皿、微塑、瓦脊陶塑5大类。以人物造型为代表的“石湾公仔”陶塑技艺形神兼备,它吸收各种文化艺术精...
查看更多
界首彩陶烧制技艺
2018.12.14
界首彩陶烧制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安徽省界首市 界首彩陶烧制技艺源于唐代,是淮北手工艺的精华。1999年,淮北柳孜运河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界首三彩陶片,成为当时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界首彩陶秉承唐三彩遗风,又吸收了剪纸、木版年画的艺术风格,在制陶技艺中自成流派。在胎面的制作上,界首彩陶饰以两层化妆土,在刻画过程中表现出赭、黄或赭、白两种基本对比色;在刻画题材上,除以生活中的花、鸟、鱼、虫为创作对象外,还着重吸取了传统戏曲中的艺术元素,以一幕幕场景的形...
查看更多
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
2018.12.14
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宜兴市 宜兴手工紫砂陶技艺是指分布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的一种民间传统制陶技艺。该工艺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代,迄今已有600年以上的历史。紫砂陶制作技艺举世无双,它以特产于宜兴的一种具有特殊团粒结构和双重气孔结构的紫砂泥料(具体有紫泥、朱泥、本山绿泥等多种)为原料,采用百种以上的自制工具,经过打泥片、拍打身筒(圆器)、镶接身筒(方器)或镶接与雕塑结合(花器)、表面修光、陶刻装饰等步骤最终完成陶制品。 宜兴紫砂陶...
查看更多
赏石艺术
2018.12.14
赏石艺术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赏石艺术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相融合的艺术方式。它以天然观赏石为审美对象,通过发现和构思石头的造型、纹理、色彩、质地等元素构成的艺术形象,赋予其审美意蕴与人文内涵。从公共空间到厅堂案几,营造合适氛围,以命题概括,辅以诗文书画阐释意境,实现“天造奇石、人赋妙意”的审美追求。 在世代传承过程中,赏石艺术的流布范围不断扩大。古代主要集中在中原、关中、江南、东部和南部沿海等区域,当代全国各地都有赏石爱好者。其发展历程丰富且具有阶段性。秦汉时期,赏石艺术随园林出现而发端...
查看更多
错金银
2018.12.14
错金银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错金银技艺在玉器行业俗称“压丝工艺”,是在玉器上刻槽,将黄金、铂金、白银等线条镶嵌于器物表面,组合成各种植物纹饰,并镶嵌红、蓝等天然宝石的传统手工艺。在我国主要流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及北京、上海、福建等地。 新疆的错金银技艺采用白玉、青白玉、碧玉、墨玉、水晶等原料制作。在搭配上颇具特色,白玉、青白玉错金丝,嵌红、蓝等天然宝石;碧玉、墨玉错银丝,嵌松石、珊瑚、青金石。白玉和青白玉主体色调浅,配上色泽艳丽的红、蓝宝石以及金丝、金片,更显华贵、典雅。玉...
查看更多
错金银
2018.12.14
错金银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错金银技艺是我国传统工艺中的璀璨明珠,主要以青铜、美玉为基体,采用金银丝(片)制作纹饰及图案,通过开槽、压丝及镶嵌等工艺手法,让金丝(片)与基体完美结合,达到严丝合缝、浑然天成的效果。错金银主要流布于北京、新疆、上海和福建等地区,其中福建省莆田市的百年老字号华昌的错金银技艺较为著名。莆田市地处福建省沿海中部,这里平原肥沃、海域绵长,兼具山海之美,拥有众多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享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的美称,是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错金银技艺在此得到了...
查看更多
刻铜(杜氏刻铜)
2018.12.14
刻铜(杜氏刻铜)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杜氏刻铜是一种以白铜、黄铜为主要材料,运用杜氏自制刻刀,经过选料、定稿、刻制、打磨、烤色等多道工序,在铜材平面镌刻成图的手工艺,以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为中心,向外延展至皖北、豫东、江苏一带。 该刻铜工艺借鉴并吸收了传统竹刻、镶刻、篆刻的技法,主要制作的器物包括墨盒、镇尺、熏炉、茶叶盒、茶壶、水烟袋、酒器、盘等,图案题材以山水、人物、花鸟为主。它是一种雕琢难度较大、工艺技巧高超的民间“铜画”工艺,作品具有沉雄拙朴的金石韵味。刻铜器物大多为斋房文玩,所刻内容多系...
查看更多
1
1278
1279
1280
1281
1282
307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