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0753)
机构
(24)
政策
(424)
资讯
(11414)
清单
(12138)
资源
(2936)
学术
(2360)
百科
(148)
其他
(128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高杆船技
2018.12.14
高杆船技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桐乡市 高杆船技是在蚕神祭祀仪式中一项独特的水上杂技表演项目。 浙江省桐乡市洲泉镇,地处杭、嘉、湖三府之交,河汊密如蛛网,漾荡星罗棋布。长期以来,百姓多以蚕桑生产为业,蚕神祭祀便是当地最重要的民俗活动。每年清明节前后三日都会举行蚕花水会。模拟蚕宝宝吐丝作茧的高杆船技应运而生。据方志记载,其技艺起源于明末清初,以清代后期和民国时期为盛。 高杆船由两只农用木船并排绑扎而成,船面铺满木板,“高杆”是一支粗壮...
查看更多
掼牛
2018.12.14
掼牛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 掼牛是回族民众喜爱的一项传统体育。它来自游牧劳作生活,是宰牲节必备项目。回族掼牛散见于浙江、河南、山东等回族聚居地。从掼牛的传承、技巧、观赏、活动规模而论,嘉兴市南湖区的“嘉兴掼牛”独具特色。据嘉兴志记载,“嘉兴掼牛”始于元代回族南迁聚居浙江嘉兴之际,积习相沿,逐渐形成在喜庆节日时举行的民俗竞技活动。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嘉兴掼牛,规则简单而严格,过程独特。首先由掼牛士助手对牛进行挑逗,直至...
查看更多
迎罗汉
2018.12.14
迎罗汉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缙云县 迎罗汉是浙江省缙云县农村在传统节日中的一项集杂技、武术、民俗于一体的游艺活动。 自古以来,缙云百姓认为,“罗汉”是神通广大者的化身,故民众尊称身强力壮、武功高超的人为“罗汉”,称习武的团队为“罗汉班”。清康熙《缙云县志》记载:宋高宗时,防遏外寇,习武自卫,村自为队,民众称之为“罗汉班”。 每逢节庆庙会便会举行迎罗汉的活动。迎罗汉由多个罗汉班参加,每班数十人至百余人不等。各班在出发前都要在本村举...
查看更多
赛龙舟
2018.12.14
赛龙舟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镇远县 镇远赛龙舟是一项多民族参与的传统体育游艺文化活动。贵州省镇远县在每年端阳之际,举办以划龙舟比赛为主,包括传统的祭龙仪式、舞龙舞狮游街、彩船游江、水中抢鸭子、放河灯、燃礼花和文艺表演为一体的赛龙舟活动。 古代镇远属于楚国,楚风盛行。自古镇远民间便有以赛龙舟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习俗,早在明代,镇远就有“龙舟之乡”的美誉。明代《贵州通志》载:“镇远府,端阳竞渡,府临河水,舟楫便利。……拽船争先得渡者,是岁做事...
查看更多
赛龙舟
2018.12.14
赛龙舟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铜仁市 赛龙舟是铜仁多民族共同参与的传统游艺体育活动。铜仁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居住着苗、土家、侗、仡佬、满等多个少数民族。铜仁因水而兴,地处武陵山脉中部,依锦江下洞庭、入长江。在古代,这里是走出大山的唯一通道,“舟楫往返,商贾云集”,素有“黔东门户”之称。自古以来,象征着团结精神与竞争意志的龙舟竞渡,便是铜仁最具特色的民间传统习俗。 每年四五月间,天气回暖,各村各寨的村民便将搁置了一年的龙船“油”上桐油,画上...
查看更多
赛龙舟
2018.12.14
赛龙舟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东莞市 赛龙舟是富有东莞地方特色的传统体育竞技项目。东莞地处珠江口东岸,水乡泽国,河流纵横,水面阔广,赛龙夺锦,自宋以来,沿袭至今。每年农历四月初八起,东莞人便开始做龙舟竞渡的准备,直到五月底,东莞人划龙舟,洗龙舟水,趁龙舟景,吃龙舟饼,食龙舟饭,唱龙舟歌,延续一个多月,称为“龙舟月”。 龙舟月的中心活动是竞渡,亦称“龙舟景”。包括:龙舟下水、抢青、设标、趁景、夺标、犒标等,是东莞最热闹的景致。竞渡有两种形式...
查看更多
赛龙舟
2018.12.14
赛龙舟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沅陵县 沅陵赛龙舟是融湘西民俗与竞技为一体的传统游艺体育项目。沅陵素有“湘西门户”之称。地处湖南西部,北倚武陵,南靠雪峰,位于两大山脉之腹,江河纵横,为赛龙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沅陵传统赛龙舟是在以山为营,以水为路的农耕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五溪文化与长江文化,外来文化和地域文化交融的结晶。 沅陵传统赛龙舟基本形制是:每只赛船48人,其中前引水、后艄公、头旗、二旗、锣手、鼓手各一人。赛程以江面水涨水...
查看更多
撂石锁
2018.12.14
撂石锁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开封市 撂石锁是武术功法运动的一种,也称为“石锁功”。据传,撂石锁产生于唐宋时期,元代以来为开封回族子弟所喜爱,他们习武必练石锁功。清道光年间(1821—1851),以东大寺为中心的回族练武习艺热情高涨,撂石锁项目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发展。 操练石锁花样变化无穷,大类可分为翻花、接花、组合套花。翻花有:手花、打头花、托底花、云花、横推锁、横翻锁、拨浪鼓等。接花有:石锁上拳、上肘、上三指、上头顶、托塔、抱印、挂印...
查看更多
华佗五禽戏
2018.12.14
华佗五禽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安徽省亳州市 华佗五禽戏发源于亳州,是东汉伟大医学家华佗继承古代导引养生术,依据中医学阴阳五行、脏象、经络、气血运行规律,观察禽兽活动姿态,用虎、鹿、猿、熊、鸟等动物形象、动作创编的一套养生健身功法。 华佗创编五禽戏最早记载于西晋陈寿《三国志·华佗传》,南北朝名医陶弘景《养性延命录》介绍了“五禽戏”的具体动作。隋唐、宋元时期非常流行,孙思邈、柳宗元、陆游等大家对五禽戏机理和当时的操练情景均有论述或描述。明清时发展更...
查看更多
十八般武艺
2018.12.14
十八般武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 十八般武艺是集健身、防身、竞技和观赏性于一体的传统体育项目。据传,五常十八般武艺系明朝尚书洪钟告老还乡后所创,它由十八般古兵器操练法演变而来,传承至今已有近五百年历史。 五常十八般武艺将刀法、棍法、拳法、阵法等糅合在一起,融入了杭州西溪(五常)特色的拳、械操练法,带有明显的西溪水乡特色。其阵法多样,套路丰富,有群刀会、日月阵、五连阵、威武阵、金刚伞阵、大劈锁阵、玉手笔艺爪阵、大武耙阵、大操练等...
查看更多
1
1316
1317
1318
1319
1320
307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