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搜索
伽倻琴艺术
2018.12.14
伽倻琴艺术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吉林省延吉市      伽倻琴又称“朝鲜筝”,是朝鲜族最具代表性的弹拨弦鸣乐器,流行于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河北等省区,尤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最为盛行。   伽倻琴音色柔和,琴声深沉,外形似筝。据朝鲜古籍《三国史记》记载:“伽倻琴,亦法中国乐部筝而为之。……伽倻琴虽与筝制度小异,大概似之。”因此,伽倻琴的产生至少可以追溯到伽倻国存在至灭亡之前于勒携琴投奔新罗真兴王的年代(42—551)。到19世纪末,伽倻琴音乐达到高峰,音乐...
查看更多
纳西族白沙细乐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      纳西族白沙细乐又名“崩时细哩”、“别时细梨”、“别时谢礼”,是纳西先民创制的一部器乐、声乐及舞蹈相结合的古典音乐套曲。流传于丽江市古城区和玉龙纳西族自治县。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纳西族的先民受东汉“白狼献诗”影响,“俗好饮酒歌舞”(唐《蛮书》),后逐渐成为一个能歌善舞、富有音乐天赋而充满哲思的民族。白沙细乐的历史渊源原有两说,一说“元氏遗音,靡靡切切,酸楚动人,相传世祖临别所赠,故名别时谢礼...
查看更多
弦索乐(菏泽弦索乐)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菏泽市      菏泽弦索乐是由几件弹拨乐器和拉弦乐器结合在一起演奏的合奏形式。因其风格典雅而享有“雅乐”之称,又由于它历史悠久而被称为“古乐”。主要分布在山东省菏泽市(古称曹州)的郓城、鄄城等县的乡村。   菏泽弦索乐通常由筝、扬琴、琵琶、胡琴(又称“如意勾”,一种琴杆头上刻有古代宫廷“玉如意”的弓弦乐器)等丝弦乐器合乐演奏,有时只有筝、扬琴二者合奏,或是筝与扬琴、琵琶合奏,亦有加入软弓胡、坠胡等合奏的形式,乐器组合灵活...
查看更多
茅山号子
2018.12.14
茅山号子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兴化市      茅山号子源于江苏省兴化市茅山镇,在苏中里下河地区流传甚广。传说茅山号子与孟姜女寻夫到长城的故事有关。相传,孟姜女行至山海关,看到老弱病残者背石扛土,不堪重负又不敢在监工面前喘气呻吟,遂教他们用“哼号”一问一答的方法来顺气省力,并逐渐形成了劳动号子,茅山籍民夫将孟姜女所传的号子带回到家乡。   茅山号子按演唱形式可分为车水号子、栽秧号子、薅草号子、挑担号子、碾场号子、掼把号子、牛车号子等,其中以“栽秧号子...
查看更多
塔吉克族民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      塔吉克族民歌是塔吉克族传统音乐的重要遗产,从音乐到歌词都有帕米尔高原的特点和民族特色,它是塔吉克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远古时代,塔吉克族民歌正是伴随着塔吉克族宗教文化从远古一路走来,忠实地记录了塔吉克族的发展历史。塔吉克族民歌主要流传于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及周边高原地区。塔吉克族主要从事农牧业,能歌善舞,民歌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塔吉克族的民歌内...
查看更多
哈萨克族民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哈萨克族民歌主要流传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所属的伊犁州直属八县两市和塔城、阿尔泰地区,木垒、巴里坤,甘肃省的阿克塞等三个哈萨克自治县,少数分布在乌鲁木齐地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和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境内的哈萨克人聚居区。   哈萨克族多从事畜牧业生产,他们千百年来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具有浓厚、独特而绚丽多彩的草原文化特征。“歌和马是哈萨克人的两只翅膀”的民间谚语就形象地说明...
查看更多
阿里郎
2018.12.14
阿里郎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阿里郎打令》是中国朝鲜族抒情民歌的代表性作品,在中国朝鲜族群众中具有极大的影响力。阿里郎歌曲群的内涵包括对翻越“阿里郎山冈”的“郎”的真挚爱情,对抛下妻子翻越“阿里郎山冈”的“郎”的怨恨,以及对翻越“阿里郎山冈”后的美好未来和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生动地表现了中国朝鲜族的内心世界。歌曲群具有旋律明朗、优美动听、感情哀婉等特征。   《阿里郎打令》的歌词和旋律充分体现了朝鲜民族的传统风俗,长期在...
查看更多
青海汉族民间小调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青海省西宁市      青海汉族民间小调是一种具有深厚历史传统与民俗紧密结合的民间歌曲。其主要流传地在青海东部的汉族聚居地区。因受地理和历史演变的影响,这里的汉族民间小调蕴藏丰富、色彩多样,并以其特有的高原风格在我国民间歌曲中占有独特的位置。   每年春节期间,当地总会举行热烈、隆重的民间社火活动,届时,人们一边扭秧歌,玩龙灯、狮子、旱船,一边载歌载舞自娱。其中所唱的民歌,多数为一些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小调,代表性曲目有《放风筝...
查看更多
弥渡民歌
2018.12.14
弥渡民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弥渡县      弥渡民歌是指流传于云南省弥渡县境内的汉族和少数民族民歌。   清嘉庆初年《滇系》所记“山歌九章”有力地证明了弥渡民歌的悠久历史。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小河淌水》、《十大姐》、《绣荷包》、《弥渡山歌》等一批弥渡传统民歌、改编民歌在国内外广为传播,“弥渡民歌”作为一个音乐名称逐渐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成为我国知名度很高的民歌品类。   弥渡民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真实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思想情感...
查看更多
临高渔歌
2018.12.14
临高渔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海南省临高县      临高渔歌是海南省传统民歌的重要歌种,主要流传在海南省临高地区。   汉代以来就有来自内地的渔民迁入今之临高县(汉时儋郡属地),以捕鱼为生。宋代临高的渔业已相当发达。渔民习惯住在海边,成年的未婚男女有集中居住的习俗,聚居的地方称为“男子馆”、“女子馆”。天高月明之夜,他(她)们集中到沙滩上斗歌,“渔歌唱晚”的歌声此起彼落。渔民出海,渔歌也随着在海上飘荡。渔场、村场处处都是赛歌场。   临高渔歌是临高渔民...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