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0   星期六   农历四月十三   立夏 立夏
搜索
守成有余、创新不足 “200岁”西河大鼓须与时俱进
论坛
发源于河北河间的西河大鼓是河北最具代表性的曲种之一,也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但是由于守成有余、创新不足,传承这一拥有200年历史的传统曲艺,与时俱进、全方位创新迫在眉睫。内容守旧 脱离现实一架书鼓,两片铜板,三弦琴一拨,好戏便开台。西河大鼓在清道光、咸丰年间发源于河间,流行于京、津、冀、鲁等地,曾名“大鼓书”“梅花调”“西河调”,上世纪20年代在天津定名为西河大鼓。日前,第三届“中国河间西河书会”开幕演出及下乡惠民展演受到当地民众关注,《包公到河...
查看更多
“非遗保护传承不能丧失自我品格”——专访全国政协委员、文化部原副部长王文章
专题报道
王文章简介历任中国文化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文化部艺术司司长,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兼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等职。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名誉院长。随着《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办法》于今年7月正式施行,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从此跨入“法治时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118个,国家级传承人76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2个,省级传承人247人;设立了“武陵山区(湘西)土...
查看更多
川剧近距离 细微之处见匠心——专访川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夏庭光
专题报道
夏庭光,生于1933年,重庆市川剧院二级导演,国家级川剧艺术(重庆)代表性传承人。曾任重庆市川剧院副院长,纤维中国戏曲导演学会理事、中国戏曲表演学会理事、市川剧艺术学会副会长……著有《川剧品徽》、《川剧品徽续集》,重庆川剧领军人物,为川剧艺术的传承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细微之处见匠心”来自于夏老的书《川剧品微》的感悟,既是对川剧艺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不易体悟,亦是对川剧艺术博大而又精深的诉说,更是对夏老一颗为川剧鞠躬...
查看更多
京津冀传统工艺展开幕 助推传统技艺走进现代生活
其他新闻
魏县土纺土织技艺展示(摄影:韩冰)2016年10月21日,京津冀传统工艺暨文化创意产品展览展销会在河北沧州开幕。来自京津冀三地极具特色的非遗项目和创意产品汇聚一堂,向参观者展示了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的紧密关系,也让人们感受到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本次展会遴选了来自京津冀三地的优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120余项,包括燕京八绝、天津泥人张彩塑、蔚县剪纸、衡水内画等。观众不仅可以欣赏到许多国家级、省级非遗艺术精品,还可观看到代表性传承人以现场制作的形式展示技...
查看更多
多方努力 让工匠变身“科班”人才
专题报道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只存于工匠师心中,工匠师常用模型来呈现(摄影:苏华)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面临的问题显而易见——设计和营造的专业人员无法大批量培养;难以进入主流建筑设计、施工、管理体系。作为广西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项目之一,它该如何传承和创新?各级政府、大批工匠作出了各自的努力,《侗族木构件营造技艺在广西传承与创新问题与对策建议》的调研报告(以下简称《调研报告》)提出了建设性意见。编写教材?有此想法80后木工匠师龙令鹏,如今带了两三个徒弟...
查看更多
实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业务指南(2016年修订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件
《公约》缔约国大会第二届会议(教科文组织总部,巴黎,2008年6月16-19日)通过,第三届会议(教科文组织总部,巴黎,2010年6月22-24日)、第四届会议(教科文组织总部,巴黎,2012年6月4-8日)、第五届会议(教科文组织总部,巴黎,2014年6月2-4日)和第六届会议(教科文组织总部,巴黎,2016年5月30日至6月1日)修正 第一章 国际层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合作与国际援助 1-65 I.1 急需保护的非物质...
查看更多
实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业务指南(2018年修订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件
《公约》缔约国大会第二届会议(教科文组织总部,巴黎,2008年6月16-19日)通过,第三届会议(教科文组织总部,巴黎,2010年6月22-24日)、第四届会议(教科文组织总部,巴黎,2012年6月4-8日)、第五届会议(教科文组织总部,巴黎,2014年6月2-4日)、第六届会议(教科文组织总部,巴黎,2016年5月30日-6月1日)和第七届会议(教科文组织总部,巴黎,2018年6月4-6日)修正 第一章 国际层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合...
查看更多
17地非遗“绝活”亮相杭州文博会 匠人展风采寻新生
其他新闻
图为木活字印刷术现场展现(摄影:施佳秀)图为南京云锦织造技艺现场展现(摄影:施佳秀)  架着副眼镜,就着旁边微弱的台灯,一身工匠着装的王志仁端坐桌边,专心致志用毛笔一笔一划地在木头上写字……  王志仁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活字印刷术省级传承人,其所在的浙江瑞安市东源村是已知的中国唯一完整保留且仍在使用木活字印刷技艺的村落。随着技术的发展,木活字印刷逐渐退出市场,导致这项技艺继承乏人。  “(我)非遗展参加了8年,每年都来,有一些外国人来逛展会的时候对我们...
查看更多
从语词层面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基于《公约》 “两个中文本” 的分析
论坛
  摘要: 本世纪以来,在文化遗产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法律文书堪称2003年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但该《公约》目前存在两个中文本:在联合国秘书处登记、经其秘书长确认并纳入《联合国条约集》的“前在本”并非交存于教科文组织秘书处并由其总干事保管的“订正本”。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其《公报》或是网站正式发布的中文本既没有留下“订正本”的明确标记,也没有披露过与“前在本”之间存在怎样的关联。基于这样一种“文本间关系”,本文通过档案查证和抽样比对,以期从《公...
查看更多
第八届浙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开幕
其他新闻
  2016年10月20日,由浙江省文化厅、杭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办公室承办的“第八届浙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开幕式(以下简称‘博览会’)在杭州白马湖建国饭店2楼宴会厅举行。文化部非遗司副司长王晨阳,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琚朝晖,浙江省文化厅厅长金兴盛、副厅长蔡晓春,杭州市副市长陈红英,杭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翁卫军等领导出席了本次活动。  本届博览会以“继承传统,融入生活...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