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0   星期六   农历四月十三   立夏 立夏
搜索
莫让云锦织造成为“绝”技——访云锦国家级传承人金文
人物
金文的云锦作品《万里长城》(局部)  “江南好,自出机杼夺天工,孔雀妆花云锦烂,冰蚕吐凤雾绡空,新样小团龙。”这是明末诗人吴梅村在《望江南》中对南京云锦的精彩描述,也是对云锦之美的真实写照。  在我国古代丝织物中,“锦”是代表最高技术水平的织物。南京云锦、成都蜀锦、苏州宋锦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名锦”,而南京云锦又集历代织锦工艺之大成,乃中国古代三大名锦之首,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云锦工艺独特,至今仍多采用传统提花木机纯手工织造,挖花盘织、妆金敷彩,形成了库...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崔彦生40载情系坠子戏
人物
  崔彦生热爱坠子戏,每一次在舞台上的表演他都精益求精。54岁的崔彦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深泽坠子戏的传承人,他以振兴坠子戏为己任,四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着。付出的汗水凝结成了丰硕的果实,他先后获得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燕赵群星奖、首届燕赵文化之星、第三届中国戏剧奖(河北省)选拔赛表演一等奖等。“我将一生交给了深泽坠子事业,振兴深泽坠子戏任重而道远,我会为深泽坠子戏的发展。”崔彦生说。崔彦生热爱坠子戏,每一次在舞台上的表演他都精益求精。  54岁的崔彦生是...
查看更多
非遗保护中传统手工艺人的蜕变
论坛
  自2001年昆曲入选“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在我国起步并得到迅速发展。在短短十余年时间里,“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成为一个承载中华民族历史记忆和多元价值、为大众所认可和追捧的对象。在此期间,大量的传统手工艺项目和手工艺人被关注并获得国家赋予的相关身份,也改变了项目的存在状态和手工艺人的社会角色。在这个过程中,传统手工艺人正面临巨大的历史机遇,他们的身份、地位、心理、价值观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表现出新的特征。  进入官方话...
查看更多
中国木偶绝活炫艺莫斯科
其他新闻
  10月15日,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大厅内灯火辉煌,川音激荡,来自四川省大木偶剧院的艺术家们与十几个近一人高的木偶在舞台上载歌载舞,为俄罗斯观众表演了一场来自中国的木偶艺术盛宴——《川北大木偶荟萃》。莫斯科各界群众和儿童200余人兴致勃勃地欣赏了这难得一见的中国木偶绝活。中心大厅上下两层座无虚席,角落里也站满了热情的观众。  在1个多小时的演出中,只见十几个制作精美、栩栩如生的木偶在艺术家隐秘而娴熟的操控下,你来我往,各显其能:一会儿一群木偶姑娘裙摆飞扬...
查看更多
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延续民族的清雅之音
论坛
韩国传统弦乐器匠人高兴坤在制作伽倻琴(摄影:陈尚文)走进位于韩国首尔瑞草区的一栋小楼,琴声悠悠传来。寻着声音走去,本报记者在小楼二层的工作室,见到了韩国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十二号乐器匠高兴坤。  工作室内的墙边,立着他亲手制作的伽倻琴、玄鹤琴等乐器,地上放着一团团的琴弦。高兴坤暂停下了手中的活,席地而坐,与记者聊起了他与韩国传统弦乐器的故事。  选材至少需要10年的时间  陶瓷、家具等工艺品注重的是外观的精美,而对乐器来说,如果发不出好的声音,就丧失了其...
查看更多
自洽衍变:“非遗”理性商业化的必然性分析——以传统手工艺为例
论坛
  [摘要]: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起源即带有商品属性,其发展亦与社会经济密不可分。尊重和正视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业属性与现代文化创意潜力,打破“断面式”保护的思维模式,允许并助推其适应现代审美需求和生活需要的自洽性转变,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性商业化,方可实现生产性保护与“非遗”的传承和振兴。   [关键词]: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自洽衍变;理性商业化   民间传统文化与其它各种文化跻身在同一个社会大舞台,竞争与碰撞...
查看更多
越曲雅韵 由耳入心——浙江中小学积极传承地方戏曲精粹
专题报道
                             5月31日,浙江省新昌县调腔剧团演员曹晓云(右一)正在为                                 南岩小学学生讲解新昌调腔的戏服特点。资料图片      【艺苑新事·戏曲进校园】    浙江省衢州市工人文化宫,“婺剧进校园”展演紧张进行中:英姿飒爽的穆桂英、樊梨花,温柔如水的白娘子、白牡丹,风度翩翩的许仙和火眼金睛孙悟空……400多名小演员在舞台上各显神通,活脱脱是从动画片里...
查看更多
以培养兴趣为第一要义——一谈“戏曲进校园”
论坛
“戏曲进校园”是贯彻执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具体体现,是一项旨在让全国大、中、小学的学生近距离接触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这项工程的目的是通过戏曲的经典故事和艺术形式提高新时期学生的审美情趣,重拾民族优秀道德传统,培养民族文化的传承人。首先要明确的是,“戏曲进校园”不是要培养成千上万的戏迷,而是要通过这种最具民族文化特色的艺术载体给予学生们唱念欣赏、身段体验、表演互动、色彩内涵、服饰文化、历史知识、道德教育的传递和普及...
查看更多
戏曲进校园的双重意味——五谈“戏曲进校园”
论坛
戏曲进校园作为国家文化复兴战略的组成部分,其意义在于通过创造戏曲与年轻人的交集,对戏曲事业的振兴和青少年精神培育两方面同时产生深刻影响,让青少年因亲近戏曲而变得高雅,让传统戏曲这一中华文化瑰宝得到赓续。  当前,对中华文化的自信自觉开始强化,西方文化的影响仍然存在,两种文化的冲突正影响着成长中的孩子们。文化的寻根之旅不只存在于漂泊在外的华侨华裔后代,也广泛存在于国内校园的在校学生中。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的年青一代应具有中国人独特的精神世界,具有千百年来积淀...
查看更多
融入现代文化生活——四谈“戏曲进校园”
论坛
近年来,很多人认为作为国粹的戏曲艺术在时代大潮中逐渐丧失了生命力,并且现在的青少年已经逐渐疏远了这些艺术,戏曲与年青一代的代沟或成为青少年与优秀传统文化渐行渐远的缩影。  事实上,戏曲离孩子并不远,从动画片《大闹天宫》到《天书奇谭》,都包含着戏曲元素,而今所谓的与之疏离,只是他们没有在完整意义上认识戏曲,才出现了对传统戏曲文化的忽视。而戏曲文化也应在传播中紧跟时代,以逐渐消除其与年轻人之间的代沟。  戏曲曾被人看作过于高雅、不接地气,难以融入新时代的现实生...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