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搜索
中国书法
2013.12.10
中国书法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类别:传统手工艺;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   中国书法是以笔、墨、纸等为主要工具材料,通过汉字书写,在完成信息交流实用功能的同时,以特有的造型符号和笔墨韵律,融入人们对自然、社会、生命的思考,从而表现出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人格精神与性情志趣的一种艺术实践。中国书法伴随着汉字的产生与演变而发展,历经3000多年,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
查看更多
中国雕版印刷技艺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类别:传统手工艺  雕版印刷技艺是运用刀具在木板上雕刻文字或图案,再用墨、纸、绢等材料刷印、装订成书籍的一种特殊技艺,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比活字印刷技艺早400多年。它开创了人类复印技术的先河,承载着难以计量的历史文化信息,在世界文化传播史上起着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
查看更多
中国篆刻
2013.12.10
中国篆刻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类别:传统手工艺 中国篆刻是以石材为主要材料,以刻刀为工具,以汉字为表象的一门独特的镌刻艺术。它由中国古代的印章制作技艺发展而来,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它既强调中国书法的笔法、结构,又突出镌刻中自由、酣畅的艺术表达,于方寸间施展技艺、抒发情感,深受中国文人及普通民众的喜爱。篆刻艺术作品既可以独立欣赏,又可以在书画作品等领域广泛应用。
查看更多
托钵僧舞蹈仪式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Mevlevi是苏菲派的苦行修士会,于1273年在康尼亚创立,并从那里传遍奥特曼帝国。今天,全世界许多土耳其社区仍有苏菲派苦行修士,其中最为活跃和著名的地方仍是康尼亚和伊斯坦布尔。  苏菲派苦行修士以其圈舞著称。在舞蹈仪式(Sema)上,每次都要演奏“阿音”,它是特别的保留曲目。音乐包括四个部分,器乐部分是对比的节奏型,至少由一名歌手、一名长笛演奏者、一名定音鼓鼓手和一名铙钹手来表演。最早的音乐作品发源于十六世纪中期,结合了波斯和土耳其音乐的传统。保留...
查看更多
帕特姆流行节日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巴塞罗那的帕特姆是一种源于中世纪圣体节庆祝及游行的十分流行的庆典。它以一系列的戏剧表演和穿过巴塞罗那北部加泰罗尼亚社区的各种肖像游行为主要形式。  帕特姆在每年的5月底至6月底的圣体节中举行,它由几个部分组成:特殊的市政会议,塔巴尔(一个大型庆典所用的鼓)和四个“Feuts”宣布节日的开始。接下来的几天有众多的节目表演,其中最重要的是游行、节庆帕特姆、孩子们的帕特姆、塔白(小手鼓)、土耳其人、开维乐斯(木马)、梅斯(魔鬼挥动着棍杖和鞭子),圭茨(杂交的...
查看更多
伏佳拉——牧羊人长笛及其音乐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伏佳拉,是一种由斯洛伐克牧羊人演奏的三个音孔的很长的长笛。它被认为是完整的斯洛伐克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笛子的主要部分有160到200厘米长,它和一个50到80厘米的稍短的突起相连,它能使气流通过而到达很宽的低音部分。这种乐器有一种特殊的粗糙声音,它主要是用来呼叫用的。这种忧郁的、带有狂想色彩的表达形式是根据歌曲的内容形成的,这个内容和牧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以及他们为了自由和权利所进行的斗争有关。伏佳拉的保留曲目是以声学技术所决定的旋律为基础的,如溪流...
查看更多
坎科冉或曼丁成人礼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坎科冉是塞内加尔和冈比亚的曼丁人地区的一种成年礼,相当于“卡萨曼斯”(Casamance)。相传,最初坎科冉形成于“科莫”,这是一个由猎手组成的秘密社团,他们与众不同的组织方式和行为方式促成了曼丁民族的出现。  坎科冉仪式最主要的特征是:受成年礼者带着用树皮和faara树的红根须做成的面具,穿着树叶做成的衣服,用蔬菜浆汁涂画全身。仪式通常在8月和9月左右举行,受礼者之所以要如此打扮,是割礼和成年礼仪式的要求,因为坎科冉是秩序的守护者、灵魂的法官和驱魔者...
查看更多
欧隆克—雅库特英雄叙事诗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欧隆克(Olonkho)指的是各种雅库特人诗歌故事的文本形式。它是土耳其-蒙古民族最古老的史诗艺术形式,见于俄联邦东北部的萨哈共和国。  这些叙事诗是雅库特人主要的诗歌形式,具有教育的功能。诗歌的长度从10-15行到20,000行不等,最长的共计50,000行。它描述雅库特人的信仰、萨满教、风土人情,并且给予阐释。它还讲述生活的道理,讲述古代勇士的传说和功绩,这些传说与萨满教的传说有极深的渊源。诗歌反映了奴隶社会瓦解的时代,对神、灵、妖魔以及各种兽类和...
查看更多
卡鲁斯仪式舞蹈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卡卢斯仪式舞蹈见于南罗马尼亚奥尔特地区,在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的北瓦拉几地区也能看到。这种仪式大约能追溯到公元前,用马的符号作为太阳的化身,来举行涤罪和祝祷生产的仪式。仪式的名称来源于木质马笼头的嚼子部分。用于这种舞蹈的音乐,最早在17世纪的文献中有所记载。  所有卡卢斯舞蹈演员都是男性,舞蹈由两把小提琴和一手风琴伴奏,演奏者通常是罗姆(Rom)音乐家。卡卢斯仪式包括游戏、讽刺故事、歌谣和舞蹈等一系列环节,主要在复活节后50天的圣灵降临节举行。男孩子们从...
查看更多
兰瑙湖玛冉瑙人的达冉根史诗唱述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达冉根是一种古老的歌曲,蕴涵着玛冉瑙民族丰富的文化知识。玛冉瑙人住在闽达纳俄岛兰瑙湖地区,这个位于菲律宾群岛最南端的岛屿,是菲律宾主要的三支穆斯林教众的故乡。  通过17套共计72,000行歌词,达冉根颂赞玛冉瑙民族的历史,也歌唱神话英雄历经的苦难。为使内容饱满生动,史诗用象征、暗喻、讽刺等手法,深入地探讨生死、恋爱、政治、爱情和美学等主题。达冉根还演绎玛冉瑙民族特有的法律法规、社会准则、民族习俗、美学观念以及社会价值等。今天,长者将这些历经岁月洗礼的...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