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5 星期一 农历四月初八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0753)
机构
(24)
政策
(424)
资讯
(11414)
清单
(12138)
资源
(2936)
学术
(2360)
百科
(148)
其他
(128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泥人张”彩塑今昔谈
2012.03.12
“泥人张”彩塑今昔谈
专题报道
“泥人张”彩塑今昔谈 刘树杞 晚清道光(1821-1851年)年间,原是卖泥玩具的天津艺人张明山,创作了以“泥人张”闻名的彩塑艺术,它的成长过程历经了清廷的腐败、列强的入侵、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不但没有得到政府应有的重视和扶植,反而受到种种磨难。到解放前夕,这枝本来应该盛开的艺术之花已被摧残的奄奄一息。“泥人张”的后人为了生计,不得不改弦易辙,再不能以创作“泥人张”彩塑求...
查看更多
古老“南戏”重放异彩 发展前景甚佳
2012.03.07
古老“南戏”重放异彩 发展前景甚佳
专题报道
古老“南戏”重放异彩 发展前景甚佳 南戏,“南曲戏文”的简称,源于温州,又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14世纪中叶,其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堪称南戏顶峰之作出自瑞安才子高则诚之手的《琵琶记》,被译为多国文字,享誉“南曲之祖”的美名。然而,万物总逃不过新旧更迭的命运,南戏也...
查看更多
一个县级艺校的“非遗”传承与坚守
2012.03.07
一个县级艺校的“非遗”传承与坚守
专题报道
一个县级艺校的“非遗”传承与坚守 身段课上,艺校孩子们一丝不苟地练习戏剧动作 在河南省社旗县唐庄乡,有一所只有20多名学生的艺术学校。这里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他们所学的也是当地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戏曲——越调。为了传承这门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孩子们早上5点半就起床练功。为学艺,学生们不畏寒暑;为传艺,教师们不计报酬,言传身教。 学艺,梅花香自苦寒来 在河南社旗县唐庄乡一个不起眼的庭院里,一群孩子正在踢腿、下腰、翻跟头……空旷的庭院格外...
查看更多
大唐西市:产业路上的文化担当
2012.03.07
大唐西市:产业路上的文化担当
专题报道
大唐西市:产业路上的文化担当任学武 兴建座博物馆,让盛唐的印迹传之后世:牵头一个“彩绘丝路”,推动丝绸之路跨国申遗;引进“陕西非遗城”,给民间艺术全新的展示平台;举办三大文化会展活动,为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是文化产业,还是文化事业? 当这一切的担当者是家民营企业时,恐怕许多人难以置信。而这一切,就是大唐西市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所组织实施的,其所搭建的平台,就是西安大唐西市——一个因文化产业发展与勃兴而崛起的我国西部乃至全国文化领域的新地标...
查看更多
“非遗”《亚鲁王》:一部活在口头的英雄史诗
2012.03.05
“非遗”《亚鲁王》:一部活在口头的英雄史诗
论坛
“非遗”《亚鲁王》:一部活在口头的英雄史诗 以西部苗语方言流传于贵州麻山地区的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第一部)苗汉双语对照文本和汉语整理文本,经过3年的调查、记录、整理、翻译工作,终于和读者见面了,这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 迄今在麻山地区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以口头形态流传的《亚鲁王》的被发现和记录,是2009年4月紫云县非遗普查的一项重要成果。这部叙述和歌颂亚鲁王国第十七代国王兼军事统领在频繁的部落征战和部落迁徙中创世、立国、创业、发展的艰难历程的...
查看更多
乔晓光:民间文脉的守护者
2012.03.05
乔晓光:民间文脉的守护者
论坛
乔晓光:民间文脉的守护者陶 莹 1957年7月生于河北邢台。1982年河北师范大学艺术系中国画专业毕业,获学士学位。1990年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留校任教至今。现在为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人文学院文化遗产学系副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文化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评选委员会评委、2011年任中国民协副主席,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 从1986年开始,近二十年时间考...
查看更多
非遗生产性保护传承之路 谁会是下一代传承人?
2012.03.02
非遗生产性保护传承之路 谁会是下一代传承人?
论坛
非遗生产性保护传承之路 谁会是下一代传承人? 2月15日,河北省迁安市赵店子镇马古寺村郭宝(右)、陈海云(左)在演示皮影。2000年起,郭宝夫妇俩人开始探求钻研皮影雕刻技艺,发掘整理了几千种皮影造型,并成立了皮影传承工作室。冀东地区皮影已流传了上千年,已被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胡琳泊摄葡萄常、面人彭、内画刘及景泰蓝工艺传承人黄小群等大师非遗项目20余种260余件艺术作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品博览会上展出。新华社记者 汪永基摄 在第四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
查看更多
汉文《大藏经》木质经版清洗保护启动
2012.03.02
汉文《大藏经》木质经版清洗保护启动
其他新闻
汉文《大藏经》木质经版清洗保护启动 近七万块270多年前的木质经版将经过清洗重新付印。2月28日上午记者在《清敕修大藏经》清洗保护项目现场看到,工人们正在对大藏经进行保护的第一道工序——清洗经版。 《清敕修大藏经》一般称为“大藏经”,简称“龙藏”。其经版是我国保存至今唯一一套木板雕刻的汉文大藏经版,它是中国最后一部官刻大藏经。全书不仅有佛教经典,还收录了元、明、清历代高僧大德的章疏、语录、史传和目录等,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天文、地理、日常生活等...
查看更多
“非遗”利用平衡统一是关键
2012.03.02
“非遗”利用平衡统一是关键
论坛
“非遗”利用平衡统一是关键 纳西古乐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与文化旅游具有天然的亲和力,但“非遗”资源的活态性、脆弱性、乡土性等特点,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利用应有别于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原则。笔者认为,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要实现“非遗”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传承的良性互动,需处理好三种关系。 时间与空间相统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某一社区长期以来社会实践的产物,具有其自身的演化规律。为了发展旅游业,许多地方政府部门和旅游业界强行改编传统文化,破...
查看更多
民俗学学科建设的“少数民族”维度
2012.03.02
民俗学学科建设的“少数民族”维度
论坛
民俗学学科建设的“少数民族”维度朝戈金 今天民俗学和相邻学科的发展,已经到了需要重新反思学科定位、规划学科未来发展的关键时期,也就是说,需要相关从业人员,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对民俗学、民间文学、少数民族艺术、少数民族文学等学科的相互关系、未来发展走向和学科层级归属等方面,作出有利于学科今后发展的适度调整。 从现有高等教育的运作体制和格局来看,民俗学和民间文学,虽然在归口上分属不同的一级学科,但在实际教学中,使用某些变通的办法,在其它学科方向的...
查看更多
1
2187
2188
2189
2190
2191
307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