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6   星期二   农历四月初九   谷雨 谷雨
搜索
权利意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意义
论坛
权利意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意义                                 刘永明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全球化背景下人权文化发展和国际社会对文化权利日益扩大关注的必然结果。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的权利意识对发展人权和实现公民文化权利、对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    国际社会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作一项关于人权和发展的科学工作。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保护...
查看更多
中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显著成绩
论坛
近年来,中国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对抢救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采取许多积极有效的保护措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断得到加强和改进。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正在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进程,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从而使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走在世界的前列。 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在当代中国形成高潮...
查看更多
开展好文化遗产日端午节的“非遗”活动
其他新闻
开展好文化遗产日端午节的“非遗”活动     5月5日,文化部下发通知,要求在我国民族传统节日端午节、第三个“文化遗产日”期间开展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    通知指出,要充分认识开展“文化遗产日”和端午节活动的重要意义。各地文化行政部门要以“文化遗产日”和端午节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与展示活动,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提高公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营造全社会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
查看更多
文化部督导“非遗”保护工作
其他新闻
加强督导 促进保护文化部督导“非遗”保护工作     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了解全国各地保护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文化部于4月25日至5月13日组织督导组,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督察与指导。目前督导工作已基本结束。督导组在“五一”前完成了对青海、湖南、天津、贵州、河南、云南、河北、重庆、新疆的督导工作,5月10日完成了对海南、广东、黑龙江、四川、山东、江西、江苏、内蒙古、浙江、甘肃的督导工作,5月13日将完成北京、吉林、辽宁、广西、湖...
查看更多
“鱼皮部落”赫哲人
专题报道
“鱼皮部落”赫哲人凿冰眼捕鱼是赫哲人的绝活儿穿鱼皮服装的赫哲少女    在祖国的东北部,美丽的乌苏里江畔,世世代代居住着一个喜好渔猎的民族――赫哲族。赫哲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现有人口4000多人。    赫哲族曾被称为“鱼皮部落”,是因为在1949年以前,赫哲族的衣服和被褥多用鱼兽皮制成。赫哲族的鱼皮衣服,多用胖头、鲟、大马哈等鱼皮制成。长衣居多,而且缝衣服的线也是鱼皮制成的。鱼皮线是将胖头鱼皮的鳞刮掉,涂抹上具有油性的狗鱼肝,使之保持柔...
查看更多
保护非遗的关键要保护“活”的传承人
其他新闻
保护非遗的关键要保护“活”的传承人  保护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键。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传承着某一种技术或技艺的有突出能力的代表者,这种技术和技艺蕴含着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  多年来我们接触到的许多传承人,表面看去是一个普通人,但对祖先传承的技艺都深深地钟爱,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他们对生活有一种独特而鲜明的表现方式,这是以人的生存方式所表述出来的一种文化,能够穿透久远的生存过程和生存空间,展示着人类生存的重要层面?D?D记忆的内容...
查看更多
昆曲:行走在“小众”与大众之间
论坛
 昆曲:行走在“小众”与大众之间    昆曲,如今已经不再简单地被理解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它甚至成为了一个时尚的符号。当“昆曲复兴”这种简单的口号或者判断过于浮泛的时候,我们也许更应该关注其背后各种复杂的问题。因此,今天我们请到两位嘉宾,和我们共同探讨当代昆曲发展中的问题。是为本期“聊斋”话题。  主持人:周劼人  嘉 宾:王安葵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  黎 安 上海昆剧团青年演员  主持人:昆曲申遗成功已经近7年了,从7年的经历来看,申遗成功对于...
查看更多
木卡姆的“阿西克”―周吉
人物
木卡姆的“阿西克”――周吉    凄婉、悠长、盘旋回响的维吾尔木卡姆乐曲仍余音绕梁,那最痴情的倾听者却悄然离开了。此前,正是他,亲手将维吾尔木卡姆这流传千年的文化瑰宝从荒漠戈壁捧出,镶嵌在“人类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桂冠上。    1943年元月,江南水乡已是春闹枝头,江苏宜兴一户周姓人家,添了一个胖乎乎的男孩,家人愿他一生平安,取名单字“吉”,却不知多年后“周吉”这名字,竟在遥远新疆的南部农村又有了个别名――“居马洪”。    在维吾尔语中,“居马...
查看更多
访新疆著名民族音乐学家周吉
论坛
访新疆著名民族音乐学家周吉  (新疆天山网2005年11月30日稿 记者:刘千圣)如果不是周吉先生那一口夹杂着江浙口音的普通话,单看他留着南疆维吾尔老者式的显露睿智的长鬓胡子(与他相熟的人都亲切地称他为大胡子),你会想当然地把他和新疆这片土地上的人联系在一起。他身上透露出的所有信息,已没有一般人眼里那些江南人的特性,而是像胡杨那样体现出一种经历过磨难洗礼之后的隐忍、平静与凌厉。     新近出版的《刀郎木卡姆的生态与形态研究》,是我区承担的第一个国家艺术科...
查看更多
新疆著名木卡姆艺术研究学者周吉辞世
其他新闻
新疆著名木卡姆艺术研究学者周吉辞世  “我这一生有幸和维吾尔木卡姆相识相知,如果有一天我不在了,用什么送我?我想,就用木卡姆吧。”     新疆著名的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研究学者――周吉说完这番话还不足1个月,4日在北京因病逝世。新疆艺术研究所所长李季莲痛惜地说,新疆用木卡姆为周吉送行。        5月3日,周吉赶赴北京计划转机前往重庆,参加一个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会议。而在周吉此行的计划中,还打算利用行程间的空隙时间完成部分木卡姆唱段的记谱,同时为即将开课...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