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25   星期一   农历七月初三   
搜索
水族端节
2018.12.14
水族端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      水族主要聚居在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端节是水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依据水族典籍水书、水历的规定,端节在水族历法年底、岁首的谷熟时节举行,以庆贺丰收、辞旧迎新,节期正对应农历的八月至十月。   端节以亥日为主干推算过节日期,过节批次多,古代分9批,今分7批,首尾间隔约五十来天,保留着水族古代氏族部落庆谷熟、过新年的遗风。   端节主要活动为祭祀和赛马。“除夕”与“初一”相连的两顿...
查看更多
苗族鼓藏节
2018.12.14
苗族鼓藏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苗族鼓藏节,苗语称为“努纽”(nexniel),也称“吃鼓藏”“吃牯脏”和“吃牯藏的节”。世居在都柳江两岸、月亮山区的绝大部分苗族民众都有过鼓藏节的习俗。都柳江苗族鼓藏节是每十三年举行一次的隆重的祭祖仪式,贵州省榕江县是其代表性流布区域之一。都柳江的苗族人认为,祖先居住在遥远的东方,只有敲击木鼓才能将他们召唤前来。所以,木鼓自始至终贯穿鼓藏节习俗活动,包括“接鼓”“醒鼓”(也称“翻鼓”)“凿鼓”“换鼓”“送鼓”等一系列仪式。 “鼓藏头”作为鼓藏节的组织者...
查看更多
苗族鼓藏节
2018.12.14
苗族鼓藏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雷山县      雷山县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南部,是苗族历次大迁徙后的主要聚集地之一。据《苗族古歌》载,鼓藏节在先秦以前夏王朝时期的古三苗国就已经有了。三苗国在与夏王朝的战争中解体,苗族在往西南迁徙过程中仍然过鼓藏节。苗族迁到雷公山地区定居后,鼓藏节更为盛行。鼓藏节,苗语称“牯哝江略”,意为鼓社节,即以血缘宗族为单位的祭鼓活动。鼓藏节的来历在苗族经典《苗族古歌》里有记,说的是人类祖先姜央过鼓藏节是为了祭祀创世的蝴蝶...
查看更多
羌族瓦尔俄足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羌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自称尔玛人,因依山而居,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主要聚居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地处茂县北部的曲谷乡西湖寨、河西村千百年来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习俗,为祭祀天上的歌舞女神莎朗姐,每年农历五月初五都要举行“瓦尔俄足”活动,汉语俗称“歌仙节”或“领歌节”。因是羌族女性为主要角色的习俗活动,当地人又称之为“妇女节”。   瓦尔俄足的活动程序主要有:1.“瓦尔俄足”前夜的活...
查看更多
毛南族肥套
2018.12.14
毛南族肥套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      “肥套”是毛南族还愿等活动的总称,盛行于明清之际,初为毛南族借助傩祭祀天地自然万物的仪式,在传承过程中融合毛南族口头文学、山歌、戏剧、舞蹈、音乐、打击乐等艺术元素成为内容丰富的民俗活动。其歌、舞、乐、戏等艺术形式承载着毛南人祈求民族生生不息、冀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它既是毛南族发展的历史见证,又是毛南族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毛南族肥套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其主要表现形式有...
查看更多
仫佬族依饭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      仫佬族主要聚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称“伶”和“谨”。依饭节是仫佬族特有的传统节日,带有强烈的感恩和祝愿色彩。依饭节又称“喜乐愿”、“依饭公爷”,意为“向祖先还愿”。   关于依饭节的来历,有两种传说。其一,传说仫佬族始祖因犯罪坐牢期间,得到守监梁、吴二人同情而趁深夜放出始祖。但当晚一片漆黑,又有追兵在后。危难关头忽见一白衣姑娘,牵白马前来相救。始祖骑马腾空而去脱离险境。始祖发迹后不忘梁...
查看更多
壮族蚂虫另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      壮族蚂虫另(虫字旁加另)节主要流行于广西西北部红水河流域境内,因壮族把青蛙称“蚂虫另(虫字旁加另)”而得名。传说掌管风雨的不是龙王,而是蚂虫另(虫字旁加另)女神。红水河沿岸壮族村寨通过祭祀蚂虫另(虫字旁加另),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所以,每当春节到来之时,这里的壮乡村寨的人们便自发到蚂虫另(虫字旁加另)亭(社亭)周围举行隆重热烈的蚂拐虫另(虫字旁加另)歌会。蚂虫另(虫字旁加另)节期一般从大...
查看更多
瑶族盘王节
2018.12.14
瑶族盘王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      瑶族盘王节源自农历十月十六日的盘王节歌会。每逢这天,瑶民便汇聚一起,载歌载舞,纪念盘王,并逐渐发展为盘王节。今天的盘王节已逐步发展为庆祝丰收的联谊会。青年男女则借此机会以歌道情,寻觅佳偶。   过山瑶的“盘王节”,又称“还盘王愿”,有单家独户举行的,也有全村人举行的。盘王节的限期包括三天三夜和七天七夜两种,其仪式主要分两大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请圣、排位、上光、招禾、还愿、谢圣”,整个仪式中唢呐乐...
查看更多
瑶族盘王节
2018.12.14
瑶族盘王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韶关市      瑶族盘王节源自农历十月十六日的盘王节歌会。每逢这天,瑶民便汇聚一起,载歌载舞,纪念盘王,并逐渐发展为盘王节。今天的盘王节已逐步发展为庆祝丰收的联谊会。青年男女则借此机会以歌道情,寻觅佳偶。   过山瑶的“盘王节”,又称“还盘王愿”,有单家独户举行的,也有全村人举行的。盘王节的限期包括三天三夜和七天七夜两种,其仪式主要分两大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请圣、排位、上光、招禾、还愿、谢圣”,整个仪式中唢呐乐队全程伴...
查看更多
鄂伦春族古伦木沓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黑龙江省      鄂伦春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自古以来繁衍生息在黑龙江流域和大小兴安岭的密林深处,世代以狩猎和游猎为生。这种独具特色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传统节日——古伦木沓节。   “古伦木沓”为鄂伦春语,意为祭祀火神。古伦木沓节由祭祀火神的仪式演变而来。自古以来,鄂伦春人每到年节或吉日,家家户户都要在自家门前燃起篝火,并焚香跪拜祷告,以求火神保佑平安;饭前还要向火塘洒酒抛肉,以示供奉。长此以往,形成了一种...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