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搜索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2019)
地方
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已由福建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于2019年3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本条例自2019年6月1日起施行。 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9年3月29日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调查和建立代表性项目名录 第三章 传承与传播 第四章 保护与利用 第五章...
查看更多
“精彩非遗—分享·传承”听吴元新讲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
专题报道
蓝白之美 只要目光稍一接触, 立刻就会有一种磁力把你的眼球 紧紧地吸引住。 那是南通蓝印花布。 那蓝印花布只有两种颜色, 一种是蓝,一种是白。 可就是这两种纯真的颜色却构成了 一种独特、奇异的和谐之美。 而这种独特、奇异的和谐之美 足可以超过无数艳丽丰富的美和 所有艳丽丰富的美的组合。 节选自...
查看更多
第三届“天目湖·古琴”音乐会在溧阳奏响
地方新闻
七弦为益友, 两耳是知音。 心静即声淡, 其间无古今。 4月9日,由中国乐器协会古琴学术委员会、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溧阳市人民政府主办,江苏省古琴学会、溧阳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承办的“美音自在溧阳”第三届“天目湖·古琴”音乐会在溧阳市文化艺术中心剧院隆重启幕。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裴旭、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戴珩、溧阳市市委书记蒋峰、市长徐华勤等领导,参加2...
查看更多
浙江省第一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口述史丛书发布
地方新闻
浙江省第一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口述史丛书发布会 4月12日上午,浙江省第一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口述史丛书发布会在杭州举行,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处长胡雁,浙江图书馆馆长褚树青,昆曲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汪世瑜、新昌调腔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章华琴、姚剧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沈守良、海宁皮影戏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坤荣,非遗专家、丛书作者,各设区市非遗保护中心负责人等90余人参加了发布会。发布会由省非遗保护中心主...
查看更多
感知生活的同时,热衷于未知的探索——傅长敏
人物
人生虽然短暂而渺小,却当生如夏花之绚烂。将生命的感知,凝固于生活之中,艺术的价值便是如此吧。 瓷器 今天这一期,我们探访的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粉彩瓷”代表性传承人傅长敏老师,在她的工作室,一段简单的交谈,却有着不一样的人生体会。 傅长敏老师,生于1968年的景德镇,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景德镇人,更是一个历经百年历史的陶瓷家族传承者。而傅长敏老师所从事的粉彩工艺,也一...
查看更多
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统计图表
专题报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效显著。目前,天津市国家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分别为35项、250项,先后制定了《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归集了项目档案,建立了项目数据库,完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及传承人名录体系建设。2019年1月1日,《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正式实施,标志着天津非遗保护工作进入了有法可依的新阶...
查看更多
1分钟知非遗事·非遗半月报第32期
要闻
“非遗半月报”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在2018年推出的资讯类新专题。在这里,您可以通过1分钟阅读,快速了解半月来国内外有关非遗保护的重要新闻事件。最新非遗动态,我们为您梳理。 第32期:2019年4月1日—4月14日 本期信息一览: ▲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甘肃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 ▲ 上海公布第六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 香...
查看更多
河北唐山:百年“评”韵绽芳华——写在评剧诞生110周年之际
专题报道
评剧进校园,罗慧琴辅导小学生唱评剧。资料图片 2012年春节,成兆才家乡评剧团在演出。成贵民摄/光明图片 今年4月7日,农历三月初三,是我国第二大剧种——评剧的110周岁生日。当天,在评剧的诞生地河北省唐山市,举办了“评剧从这里走来”系列纪念活动,数百名来自京津冀的戏曲学者和评剧票友赶来为评剧“祝寿”。 历经百年传承,被确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评剧艺术已根深叶茂,并在新时代绽放出新...
查看更多
娘本唐卡艺术展举行
地方新闻
4月14日,由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梵韵丹青——娘本唐卡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出席开幕式。 娘本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热贡艺术代表性传承人,12岁起跟随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夏吾才让学习唐卡绘画,一直从事热贡艺术唐卡绘画和藏传佛教艺术的研究推广工作。本次展览是对娘本唐卡艺术成就的一次系统回顾,汇聚了娘本近40年来艺术历程中极具代表性的70件作品,部分展品系首次公开展出。其中,最长的一幅作品长31...
查看更多
传递非遗内在价值 启迪文化自觉意识
论坛
近年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以非遗为载体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与教育得到快速发展。从“非遗进校园”,到非遗讲座、纪录片、展会以及各类非遗体验类活动,非遗正在以一种更具普及性、参与性和互动性的面貌回归大众生活,受到社会广泛认可。 如何认识和梳理非遗,是非遗学术研究的重要课题。但除了严谨的非遗学术研究,在高校开设具有通识课特点的非遗课程,对于增强青年人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自信,培养非遗传承发展的兴趣人群和潜在从业人群...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