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0753)
机构
(24)
政策
(424)
资讯
(11414)
清单
(12138)
资源
(2936)
学术
(2360)
百科
(148)
其他
(128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藏戏(南木特藏戏)
2018.12.14
藏戏(南木特藏戏)
相关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 南木特藏戏最早是在拉卜楞寺二世亲自授意倡导下,由贡塘·丹贝准美仿效西藏藏剧的表演形式,将藏族传记文学名著《米拉日巴道歌》中猎人受教化的一段故事改编成剧,这是甘南南木特藏戏的雏形。19世纪末,第五世嘉木样·丹贝坚参、琅仓活佛等以历史传记、佛教故事为题材,吸收民间歌舞和地方说唱艺术,配以小型乐队,编导演出了《松赞干布》等多部影响深远的剧目,在安多地区产生了强烈反响。 南木特藏戏大都以歌颂正面人物为...
查看更多
南音(福建省厦门市)
2018.12.14
南音(福建省厦门市)
相关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厦门市 南音也称“弦管”、“泉州南音”,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两汉、晋、唐、两宋等朝代中原移民把音乐文化带入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并与当地民间音乐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原古乐遗韵的文化表现形式——南音。 泉州南音演奏演唱形式为右琵琶、三弦,左洞箫、二弦,执拍板者居中而歌,这与汉代“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相和歌表现形式一脉相承。其工尺谱记法自成体系,是古代音乐记写形制之遗存。横抱演奏的曲颈琵琶、十目九节的...
查看更多
羌年
2018.12.14
羌年
相关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 日麦节(羌历年)也叫“羌历新年”、“过小年”、“丰收节”等,是羌族的隆重节日,活动内容以庆丰收、送祝福、祈平安为主,主要流行于四川省茂县23个乡镇的广大羌族聚居区,在汶川县、理县、松潘县、北川羌族自治县等的羌族分布地区也有流传。日麦节系由羌族平阳历而得名,一般以农历十月初一为节日,为期三至五天。从内容上看,这种羌年活动反映的主要是羌族早期农耕文化的状况,但从表现方式中仍然显现出许多游牧、狩猎文化和万物...
查看更多
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
2018.12.14
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
相关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汉唐织锦科技有限公司 云锦作为织锦中最为珍贵的上品,其技艺可作为传统织造工艺的典型代表。南京云锦织金饰约始于元代,而彩色妆花织金饰则盛于明清两代。目前主要分布在南京市白下、玄武、秦淮、建邺、栖霞五区。 南京云锦是用传统的大花楼木织机,由拽花工和织手两人相互配合,通过手工操作织造出来的。这种操作劳动强度大、工艺水平高,老艺人有“一抡、二揿、三抄、四会、五提、六捧、七拽、八掏、九撒”的拽花字诀,织手要做到足踏开口...
查看更多
粤剧
2018.12.14
粤剧
相关项目
查看更多
朝鲜族农乐舞
2018.12.14
朝鲜族农乐舞
相关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辽宁省铁岭市 农乐舞是朝鲜族传统舞蹈之一,在朝鲜族民间广泛流传。辽宁省北部的铁岭市是多民族聚居区,朝鲜族人口达到23434人。在铁岭及周边出土的墓葬中发现的5世纪前后的壁画中,形象描绘了朝鲜族先民欢快舞蹈的场景。 铁岭朝鲜族农乐舞源于祭祀性活动,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一种自娱性舞蹈,现流传在铁岭一带的朝鲜族中,每逢喜庆之日都要进行表演。铁岭朝鲜族农乐舞是一种大型综合性舞蹈,由假面舞、小鼓舞、长鼓舞、象帽舞等组成,全...
查看更多
侗族大歌
2018.12.14
侗族大歌
相关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榕江县 侗族大歌侗语称“嘎老”,是侗族民间一种极富特色的民歌演唱形式。早在宋代,侗族大歌即已较为成熟,其后传沿不绝,明代邝露在《赤雅》中曾明确记载过侗人“长歌闭目”的情景。贵州省的侗族大歌主要流传于从江、榕江等地,小黄侗族大歌自清代康熙年间形成独立体系以来,经过十多代歌师的传承,不断向周边的二千九、六洞、九洞和黎平、三江、榕江等地传播,极大丰富了侗族大歌的曲目。 侗族大歌主要包括鼓楼大歌、声音大歌、叙事大歌...
查看更多
花儿(新疆花儿)
2018.12.14
花儿(新疆花儿)
相关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花儿广泛流传于甘肃、青海、宁夏及新疆四省区的回、汉、土、东乡、保安、撒拉、藏、裕固8个少数民族中,是运用当地汉语方言在村寨外歌唱的一种山歌形式,俗称“少年”、“山曲儿”、“花曲”、“野曲”(与“家曲”即“宴席曲”相对)等。花儿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其内容多为祈求风调雨顺、歌唱劳动生活和男女爱情等。花儿的传唱主要在日常生产生活与“花儿会”两种场合下进行。 新疆花儿是新疆各地回、汉、锡伯...
查看更多
蒙古族呼麦
2018.12.14
蒙古族呼麦
相关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内蒙古自治区 呼麦是蒙古族人创造的一种神奇的歌唱艺术:一个歌手纯粹用自己的发声器官,在同一时间里唱出两个声部。呼麦声部关系的基本结构为一个持续低音和它上面流动的旋律相结合。又可以分为“泛音呼麦”、“震音呼麦”、“复合呼麦”等。在中国各民族民歌中,它是独一无二的。 呼麦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锡林郭勒、呼伦贝尔草原及呼和浩特市等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尔泰山一带的蒙古族居住地以及蒙古、俄罗斯图瓦地区也能听到这种歌唱方...
查看更多
格萨(斯)尔
2018.12.14
格萨(斯)尔
相关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格萨(斯)尔》办公室 传唱千年的史诗《格萨(斯)尔》流传于中国青藏高原的藏、蒙、土、裕固、纳西、普米等民族中,以口耳相传的方式讲述了格萨尔王降临下界后降妖除魔、抑强扶弱、统一各部,最后回归天国的英雄业绩。 《格萨(斯)尔》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史诗中演唱篇幅最长的,它既是族群文化多样性的熔炉,又是多民族民间文化可持续发展的见证。这一为多民族共享的口头史诗是草原游牧文化的结晶,代表着古代藏族、蒙古族民间文...
查看更多
1
151
152
153
154
155
307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