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0   星期六   农历四月十三   立夏 立夏
搜索
祁伟成
2018.11.15
祁伟成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8年6月生,山西省定襄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建筑模型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工程师。出身于工匠世家,自幼受父亲影响,掌握了木工操作的基本技能,18岁跟随匠人薄秀章进入古建队工作,经过师傅口传心授,掌握了其世代相传的古建模型制作技艺。后就读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年晋升为古建筑高级工程师,被山西省古建筑公司聘为总工程师。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独立制作,曾参与山西省政府为庆祝香港、澳门回归而赠送的礼品应县木塔、鹳雀...
查看更多
王丽珠
2018.11.15
王丽珠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55年12月生,云南省蒙自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自过桥米线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氏蒙自过桥米线第三代传人。蒙自过桥米线制作技师。从1969年起,向父亲王德文学习制作过桥米线。从艺四十余年间,在继承祖传技艺基础上,探索改进煨汤和佐料配菜,新增了菊花、银耳、鸡枞等佐料配菜,形成独具特色的王氏传统过桥米线品牌。1998年创办蒙自王记菊花过桥米线有限责任公司,传承经营的蒙自王记菊花过桥米线,先后获中国烹饪协会颁发的中华名小吃等荣誉称...
查看更多
郭兰堂
2018.11.15
郭兰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2年9月生,山东省招远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龙口粉丝传统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龙口粉丝传统制作技艺郭氏派系第六代传人。18岁开始跟随父亲学习粉丝制作技艺。在熟练掌握推粉、漏粉等传统制作技艺的同时,将微生物学领域的知识运用到粉丝制作中。多年来,出版了《粉丝生产技术》《龙口粉丝生产工艺与配方》等专著,协助农业部起草制定了《无公害食品粉丝加工技术规范》,承担的科研课题多次获奖。1985年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聘为淀粉制品——粉丝全国评审...
查看更多
杨舜天
2018.11.15
杨舜天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7年2月生,安徽省淮南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豆腐传统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豆腐传统制作技师。1972年进入八公山豆制品厂,其间广泛向老师傅和民间技师学习传统点膏制作技术,曾先后担任八公山豆制品厂厂长、淮南市豆奶厂厂长。完整掌握原料选用、浸泡加工、点膏成型、产品整理等工艺。为提升豆腐的品质,多年致力于开展对八公山各地区的水质调研及取样分析,以针对性用水提升了豆腐品质。曾在《中国豆制品产业》等杂志上发表论文。
查看更多
王军
2018.11.15
王军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1年11月生,黑龙江省阿城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老汤精配制代表性传承人。老汤精配制技师。从小深受满族文化的熏陶,自从事调味品事业以来,研究满族饮食老汤的奥秘,并拜师老汤精配制前辈技师盛英杰。在学习、继承与创新的实践中,总结出版了《中国火锅》《中国调味品大全》等专著,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多年的研究、实践、提炼基础上,以传统工艺生产出标准化的老汤精,既方便食用,又保留了传统的风味特色。
查看更多
刘敬贤
2018.11.15
刘敬贤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4年5月生,辽宁省沈阳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辽菜传统烹饪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特一级厨师。1963年,师从名厨唐克明学习厨艺,1974年到沈阳市厨师进修班,师从辽菜大师王甫亭,并与其共同执厨任教。代表菜有游龙戏凤、凤腿鲍鱼、红梅鱼肚、鹿鸣宴等。致力于辽菜的推广和传承,收徒三千余名,任教七十多期厨师进修班,为全国培育了三万多名辽菜厨师。在多所相关专业高等院校任客座教授和顾问,有《鹿鸣春饭店烹饪法》等十余部教材和专著。
查看更多
陶高
2018.11.15
陶高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蒙古族,1963年5月生,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奶制品制作技艺(察干伊德)代表性传承人。奶制品制作技师。出身于制作察干伊德的世家,外祖母道力金苏、母亲哈拉都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察干伊德制作艺人。陶高继承前辈几代人积累的察干伊德制作技艺,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不断向母亲请教、切磋,使察干伊德制作既保持传统地道风味,又更适应当代人食用,其奶食品在当地有良好口碑。热心传承,将察干伊德制作技艺传授给陶格斯、高娃等十余名当地的传承人。
查看更多
黄欧
2018.11.15
黄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8年4月生,广东省东莞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统香制作技艺(莞香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莞香制作技师。自幼对莞香制作耳濡目染,师从姑婆黄寿章,对莞香制作流程了如指掌。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传承家族传统制香工艺基础上,潜心钻研各类古籍,不断实践莞香在种、采、结等各个工序细节方面的技艺,并总结出辨土法、饥饿种植法、天然结香法及传统加工技艺等莞香制作经验。从1990年起,开始遍地寻访遗散在民间的老莞香树,立足保护莞香树种,对东莞境...
查看更多
李时亮
2018.11.15
李时亮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回族,1980年8月生,北京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统香制作技艺(药香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药香制作技艺第五代传人。自幼受外祖母马桂珍、母亲时雅莉影响,继承家传药香制作技艺。2000年起到国内外多所中医学校深造,系统学习中医理论,取得国际中医师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掌握家传香方千余个,搜集民间香方近万个,具有独立研究、研制及延伸产品的能力。所制药香严格按古法加工,品质洁净、品类丰富、用途广泛。除家族成员外,招收多名学徒。受聘为高校及孔子学院...
查看更多
李安民
2018.11.15
李安民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1年3月生,山西省大同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铜器制作技艺(大同铜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18岁进入铜器制作行业,师从匠人麻寿才、张文德学习电工、铸造、车工、钳工、铜工艺。1978年调至大同市金属工艺厂,1996年组建大同天艺昌工艺品厂,其间在传统铜器制作基础上进行产品的研发、创新,实现了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现有工艺火锅等八大系列、两百多个品种、三百五十多个花色,其中“九龙奋月浮雕工艺火锅”堪称一绝。多年...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