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0   星期六   农历四月十三   立夏 立夏
搜索
彭文瑜
2018.11.15
彭文瑜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5年2月生,山东省曲阜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孔府菜烹饪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孔府菜烹饪技师。20岁时开始学习厨艺,后师从孔府名厨葛守田,深得孔府菜技艺精髓,制作的“桂鱼戏月”等几十种孔府菜深受消费者青睐。多年来,坚守烹饪实践一线,多次参加国内外烹饪技术交流活动,为多国领导人主理制作孔府菜。深入烹饪理论研究领域,参编《孔府菜谱》,撰写《孔府菜传说》《孔府菜的形成特点与发展》等多篇论文。致力于孔府菜烹饪技艺传承发展事业,现有三十六名亲...
查看更多
梁连起
2018.11.15
梁连起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8年9月生,河北省保定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直隶官府菜烹饪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直隶官府菜烹饪技师。河北省劳动模范。1985年投身于餐饮行业,1997年开办了玉兰香厨师学校,面向社会培养餐饮人才,之后相继在石家庄、北京建立直隶会馆。将保定会馆经营为文化型餐饮企业,以其丰富的菜品文化、器皿文化、服饰文化、套汤文化、宴席文化而被广誉为“能吃的博物馆”。成立了直隶官府菜研究会、保定会馆民俗文化研究会,搜集100种餐饮类古籍善本。2008...
查看更多
杨文
2018.11.15
杨文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9年10月生,安徽省黄山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毛笔制作技艺(徽笔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徽笔制作技师。出身于制笔世家,祖辈所制之笔曾为贡品,在家庭良好氛围的熏陶下,自幼参与制作毛笔。1987年,在恒云笔厂工作。1994年在黄山市屯溪老街创办杨文笔庄。2006年成立黄山市徽笔工艺研究所。保留了传统的徽州制笔七十二道工序并加以创新,在毛料选择上精益求精,最好的毛笔选料达到万毛一毫。所制出的毛笔具有传统的尖、齐、圆、健四德,又具有现...
查看更多
仇庆年
2018.11.15
仇庆年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4年3月生,江苏省苏州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国画颜料制作技艺(姜思序堂国画颜料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姜思序堂国画颜料制作技师。1964年,进入苏州姜思序堂国画颜料厂,师从老艺人薛庚耀,后担任技术厂长,为该技艺嫡系传人。长期从事传统国画颜料和印泥的研究、设计、生产。掌握镜面八宝印泥等国画颜料的全部手工技艺。研制了不褪色霜青颜料,色泽明净、经久不变、多裱不脱、存藏千年不变。所研制锦盒套装中国画颜料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中国...
查看更多
金永才
2018.11.15
金永才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3年9月生,云南省昆明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乌铜走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1982年师从李加汝,是乌铜走银制作技艺第六代传人。从艺四十年间,熟练掌握技艺流程、技法、配方和专利。2010年创办云南乌铜走银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创办昆明乌铜走银工艺馆和乌铜走银传习馆。担任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金属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受邀在耶鲁大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等知名高校开设讲座、授课,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评选为中...
查看更多
刘坤庭
2018.11.15
刘坤庭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3年9月生,湖南省长沙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长沙铜官窑陶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7岁便跟随祖父及父亲学艺,深受前辈艺术熏陶,树立了从事铜官窑陶瓷烧制技艺的理想。技艺功底扎实,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特别是在泥塑造型设计方面有极高的悟性,作品设计独特。在创作八百多件作品的同时,还致力于长沙铜官窑的继承开拓,先后在中国台湾地区及美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参加过多次重要展览和长沙铜官窑技艺传播。2015年4月被...
查看更多
王君子
2018.11.15
王君子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0年9月生,河南省宝丰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汝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汝瓷烧制技师。自幼随父亲学习汝瓷脱坯成型和烧制技艺,高中毕业后师从原宝丰县汝瓷研究所所长王留现,学习并探索完善祖传汝釉配方及工艺造型等传统技艺。经过几十年的实验摸索,在汝瓷烧制技艺上还原了北宋汝窑独有的特点。玛瑙入釉,形成青中泛着红晕的天青、月白、天蓝、粉青等。作品选料考究,胎质细腻,胎薄匀称,古朴典雅。多年来,积极参加国内外展示、交流,承接省、市科技、文化...
查看更多
李廷怀
2018.11.15
李廷怀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2年12月生,河南省汝州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汝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汝瓷烧制技师。能全面掌握汝瓷烧制技艺的十八道工序,独立配制汝瓷天青釉、天蓝釉、卵青釉、月白釉、豆绿釉、亚光釉等多种釉色,熟练掌握汝窑铁还原的烧造工艺,作品呈现出独特的地域性特色。理论研究方面,在国内陶瓷刊物上发表论文《汝官窑的质感及鱼鳞纹》《浅谈汝官瓷的釉色》《汝瓷的造型、釉色及鉴赏》等八篇,出版理论专著《汝窑新论》。为了对汝瓷传统技艺进行专项研究和保护...
查看更多
斌巴
2018.11.15
斌巴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蒙古族,1951年6月生,内蒙古自治区陈巴尔虎旗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古包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蒙古包营造技师。十几岁开始跟着母亲塔嘎学习苇莲蒙古包制作基本技艺,之后跟随婆婆进一步学习苇莲蒙古包制作技艺,并帮助亲戚朋友参加营造苇莲蒙古包的劳动,积累了多年的经验。苇莲蒙古包营造技艺包括制作苇莲德部日(顶盖)、柳条套日嘎(围墙)、编制马鬃绳等技艺。虚心地向老一代艺人学习制作马鬃绳的传统技艺,因此加工的马鬃绳精美且耐用。
查看更多
李茂政
2018.11.15
李茂政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0年5月生,甘肃省庆阳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窑洞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窑洞营造技师。1969年开始跟随堂兄李茂刚、李茂奈学习挖凿窑洞。1971年前往陕西省淳化县、华池县等地修建窑洞,掌握了石料和土坯箍窑技术。1995年以来先后收徒李振国、蒋亚峰、李军海、李兴勇四人。数年带徒挖窑、镟窑和箍窑,窑洞建造技术娴熟,懂得不同类型窑洞勘察技术,擅长取土、斩面、挖窑、镟窑、箍窑、扎肩等常规窑洞建造与盘炕、盘锅台、掏烟囱等窑内修造技艺。20...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