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02 星期三 农历六月初八 夏至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552)
机构
(0)
政策
(4)
资讯
(315)
清单
(105)
资源
(52)
学术
(74)
百科
(0)
其他
(2)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元宵节
(德江炸龙习俗)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德江炸龙是盛行于德江县城区的一项历史悠久、风格独特的民俗活动,源于舞龙求雨,在每年春节期间举行,用“炸”的方式去掉附在龙身上的邪气,今演变为酬神娱人的民俗活动,以此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德江炸龙活动主要包括:扎龙、起水、亮龙、出龙、入户舞龙、游龙、炸龙、烧龙等环节,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炸龙”环节。扎龙,即正月初人们用竹篾编出龙头、龙身、龙尾,用皮纸粘好,并在上面勾画出相应图案,用绳子和木杆将龙头至龙尾串联固定,最后搭上勾画好的龙衣;起水,即正月初九各灯会...
查看更多
元宵节
(百节龙习俗)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湖北省鄂州市嵩山百节龙习俗是一项嵩山村村民在春节期间自发组织开展的大型龙灯游祭民俗活动,传承至今已有390余年的历史。灯会中的龙灯有101节,总长400多米,故谓之百节龙。 嵩山百节龙灯会活动的主要区域为燕矶镇嵩山村严家畈湾,活动范围遍及周边乡镇、村湾,来自江西、湖南、江苏等17个省市的严氏宗亲也会派代表前来观摩祝贺。近年来,当地围绕嵩山百节龙文化资源开展非遗传承教育活动,组织传承人传授扎制技艺,讲解龙灯祭祀礼仪,征集相关物件,新建博物馆,使嵩山百节龙这一...
查看更多
元宵节
(赣南客家唱船习俗)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赣南客家唱船习俗,是赣南地区客家民众在春节至
元宵节
期间围绕唱船仪式进行的民俗活动,主要流布于赣南腹地赣州市南康区的多个乡镇,并以横寨乡、大坪乡、龙岭镇为核心区向周边辐射,沿着山脉和水系传播,是这一区域客家人标志性的文化传统之一。 赣南客家唱船习俗萌发于原始社会的腊祭。客家人饮水思源,崇根重祖,以祭祀先祖为主要内容,祈求风调雨顺,去灾免祸。整个唱船仪式从腊月二十七或二十八始,至正月十六终,历时20天,全村所有的春节活动都围绕“神船”展开。唱船仪式由拜祭神船...
查看更多
元宵节
(瑷珲上元节)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瑷珲上元节起源于清康熙年间,是集汉、满、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民族文化为一体的重大节庆活动。瑷珲上元节发源、传承于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瑷珲镇。清代内阁中书杨锡恒所作《艾河元夕竹枝词》中记述了瑷珲上元节盛况。 瑷珲上元节有“立灯官”“闹秧歌”“抹花谜”“布阵容”“滚冰卖病”和“迎神赛社”等传统民俗活动。相传官府在大年前后封闭印信、停止办公,这期间要“立灯官”,一方之事由灯官做主;灯官上任前要进行“布阵容”仪式,最前方是大旗领队,后面有红色招牌,上书灯官姓名...
查看更多
元宵节
(辽西朱碌科黄河阵)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辽西朱碌科黄河阵是源自古代兵家布下的九曲黄河阵,并在九曲黄河阵民俗活动的基础上,历经200余年的传承发展形成的大型传统民俗文化活动。该民俗活动独具辽西地域特色,集烟火表演、民间舞蹈、民间音乐等于一体,既有游乐健身的性质,又有风调雨顺、人丁兴旺、健康幸福的寓意。 辽西朱碌科黄河阵主要流行于以朱碌科镇为中心的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朝阳县、北票市、喀左县、凌源市等地,覆盖区域包括辽西、内蒙古东部地区。 辽西朱碌科黄河阵由清嘉庆年间朱碌科举人蔺玺臣自关内引入辽宁省朝...
查看更多
民间社火(新疆社火)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新疆社火是由舞龙、舞狮、威风锣鼓、秧歌、霸王鞭、跑旱船、太平车、大头娃娃、高跷、抬阁、回族宴席舞、哈萨克族黑走马、维吾尔族麦西热甫等表演形式组成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 新疆社火在新疆各个地区都有分布。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东南缘的玛纳斯县、吉木萨尔县、昌吉市是新疆重要的农耕区和丝绸之路重镇,新疆社火在以上昌吉回族自治州的三地最具代表性。 清代乾隆年间,社火随军屯、民屯政策带到了新疆;清嘉庆时期,社火成为昌吉一带春节期间主要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清光绪年间,新...
查看更多
灯舞(五虾闹鲇)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五虾闹鲇又称“五虾闹年”,俗称“虾子灯”,是源自水乡生活场景的传统灯舞,以湖北省荆州市中心城区、洪湖市、江陵县、石首市、监利县等地为盛。荆州境内水系发达,大小河流纵横交错,湖库塘堰星罗棋布,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为五虾闹鲇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五虾闹鲇将荆楚灯彩工艺和吹打民乐相结合,是当地水乡年节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主要道具虾子灯和鲇鱼灯,用竹篾扎制、绸布裱糊彩绘而成。虾身用活节逐节联成,可弯曲扭动,内栓有多只小铜铃,舞动时能发出响声。鲇鱼的鱼头...
查看更多
放河灯(松花江放河灯)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松花江放河灯习俗是由祭奠亡灵的形式演变成为祈福生活的仪式,而流传于吉林省吉林市一带的大型祈愿民俗活动。吉林市地处长白山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水系发达,有“北国江城”之美称。 明清时期,建船厂,设水师营,常有落江溺水身亡者。驻船厂都统为稳住人心,在中元节高搭法台,为死者超度亡灵。人们为祭奠死亡的人,便在江上施放河灯。据《永吉县志》记载:“燃灯顺流,如万朵金莲浮于水面,船僧具经,铙钹鼓吹并作,士民竟相接踵摩肩。”此后,每到农历七月十五日,人们就用放河灯追祭祖先...
查看更多
佾舞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佾舞是古代用于祭祀仪式的乐舞,始源于西周时期的雅乐。佾者,列也,专指乐舞的行列。按照西周用乐制度,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用四、士用二。后用于祭祀孔子,为“释奠乐”中的乐舞。福建的佾舞,主要以福建省福清市为中心传承区域,影响遍及福州、漳州、龙岩等地。福清市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隶属福州市,是一座置县1300多年的千年古邑。福清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的美誉,十分重视儒家文化传承,拥有较多的礼乐遗产。 表演佾舞的童生称为“佾生”,分东西两班,八佾64人,六佾...
查看更多
翼城浑身板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浑身板是一种汉族传统舞蹈,主要分布于山西、陕西、河南黄河金三角区域,并逐渐流布到山西中北部、陕西省其他地区,以及甘肃和内蒙古一带。在山西翼城,浑身板主要流传于城南的南梁镇郭家坡村一带和城北的王庄乡部分村庄。 浑身板又叫“花板子”,由表演者手持3片系在一起的檀板,击打身体的各部位而得名。檀板长45厘米、宽7厘米、厚0.7厘米,3片串连在一起,板与板之间夹有小铜钱,末端系有彩带。翼城浑身板的表演分踩街表演和广场表演两种形式。表演动作主要是右手持板击打手、肩、膝...
查看更多
1
16
17
18
19
20
5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