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3147)
机构
(5)
政策
(292)
资讯
(7008)
清单
(3477)
资源
(782)
学术
(1319)
百科
(13)
其他
(251)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相遇恭王府
2016.10.17
其他新闻
由文化部支持设立的传统工艺工作站新作品日前亮相北京恭王府。身着民族刺绣时尚服装的模特在古宅大院的走秀,拉开了“为民族传承,为生活创新”主题展的序幕。 今年3月起,文化部陆续支持拥有较强设计能力的企业和高校到传统工艺
项目
集中地,与当地传承人、企业和行业组织合作设立传统工艺工作站,在尊重当地文化传统和民间手工艺人的前提下,帮助当地传统工艺企业和传承人解决工艺难题,提高产品品质,培育品牌,拓展市场,扩大就业。目前,已经设立新疆哈密、湖南湘西、贵州雷山等站...
查看更多
罗斌:展演不应走上评奖的老路 非遗产业化尚早
2016.10.17
论坛
2016年10月17日,中国舞蹈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罗斌在北京接受新华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展演不应该走上评奖的老路,应该注重表达真实的创作理念,检验艺术普及的成果。非遗文化的亟需艺术创作者的重新理解和大力弘扬,如果脱离了保护和传承,单纯、草率地追求非遗产业化,只会让真正原生态的文化遗产消失得更快。 展演不应走上评奖的老路 重在检验艺术普及成果 在上级主管部门对于艺术评奖进行规范限制之后,很多所谓的展演开始兴起,尤其是有关青少年艺术...
查看更多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培训班17日在京开班
2016.10.18
其他新闻
开班仪式 本网讯 2016年10月17日上午9点,由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主办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培训班在北京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报告厅正式开班。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巡视员马盛德、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院长张旭、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国际处副处长赵瑾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
项目
专家古榕出席上午的培训活动,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办公室主任荣书琴主持开班式。 中国于2004年加入《公约》,在国家层面全...
查看更多
越曲雅韵 由耳入心——浙江中小学积极传承地方戏曲精粹
2016.10.19
专题报道
5月31日,浙江省新昌县调腔剧团演员曹晓云(右一)正在为 南岩小学学生讲解新昌调腔的戏服特点。资料图片 【艺苑新事·戏曲进校园】 浙江省衢州市工人文化宫,“婺剧进校园”展演紧张进行中:英姿飒爽的穆桂英、樊梨花,温柔如水的白娘子、白牡丹,风度翩翩的许仙和火眼金睛孙悟空……400多名小演员在舞台上各显神通,活脱脱是从动画片里...
查看更多
自洽衍变:“非遗”理性商业化的必然性分析——以传统手工艺为例
2016.10.19
论坛
[摘要]: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起源即带有商品属性,其发展亦与社会经济密不可分。尊重和正视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业属性与现代文化创意潜力,打破“断面式”保护的思维模式,允许并助推其适应现代审美需求和生活需要的自洽性转变,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性商业化,方可实现生产性保护与“非遗”的传承和振兴。 [关键词]: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自洽衍变;理性商业化 民间传统文化与其它各种文化跻身在同一个社会大舞台,竞争与碰撞...
查看更多
非遗保护中传统手工艺人的蜕变
2016.10.21
论坛
自2001年昆曲入选“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在我国起步并得到迅速发展。在短短十余年时间里,“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成为一个承载中华民族历史记忆和多元价值、为大众所认可和追捧的对象。在此期间,大量的传统手工艺
项目
和手工艺人被关注并获得国家赋予的相关身份,也改变了
项目
的存在状态和手工艺人的社会角色。在这个过程中,传统手工艺人正面临巨大的历史机遇,他们的身份、地位、心理、价值观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表现出新的特征。 进入官方话...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崔彦生40载情系坠子戏
2016.10.21
人物
崔彦生热爱坠子戏,每一次在舞台上的表演他都精益求精。54岁的崔彦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深泽坠子戏的传承人,他以振兴坠子戏为己任,四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着。付出的汗水凝结成了丰硕的果实,他先后获得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燕赵群星奖、首届燕赵文化之星、第三届中国戏剧奖(河北省)选拔赛表演一等奖等。“我将一生交给了深泽坠子事业,振兴深泽坠子戏任重而道远,我会为深泽坠子戏的发展。”崔彦生说。崔彦生热爱坠子戏,每一次在舞台上的表演他都精益求精。 54岁的崔彦生是...
查看更多
第八届浙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开幕
2016.10.21
其他新闻
2016年10月20日,由浙江省文化厅、杭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办公室承办的“第八届浙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开幕式(以下简称‘博览会’)在杭州白马湖建国饭店2楼宴会厅举行。文化部非遗司副司长王晨阳,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琚朝晖,浙江省文化厅厅长金兴盛、副厅长蔡晓春,杭州市副市长陈红英,杭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翁卫军等领导出席了本次活动。 本届博览会以“继承传统,融入生活...
查看更多
从语词层面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基于《公约》 “两个中文本” 的分析
2016.10.24
论坛
摘要: 本世纪以来,在文化遗产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法律文书堪称2003年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但该《公约》目前存在两个中文本:在联合国秘书处登记、经其秘书长确认并纳入《联合国条约集》的“前在本”并非交存于教科文组织秘书处并由其总干事保管的“订正本”。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其《公报》或是网站正式发布的中文本既没有留下“订正本”的明确标记,也没有披露过与“前在本”之间存在怎样的关联。基于这样一种“文本间关系”,本文通过档案查证和抽样比对,以期从《公...
查看更多
17地非遗“绝活”亮相杭州文博会 匠人展风采寻新生
2016.10.24
其他新闻
图为木活字印刷术现场展现(摄影:施佳秀)图为南京云锦织造技艺现场展现(摄影:施佳秀) 架着副眼镜,就着旁边微弱的台灯,一身工匠着装的王志仁端坐桌边,专心致志用毛笔一笔一划地在木头上写字…… 王志仁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活字印刷术省级传承人,其所在的浙江瑞安市东源村是已知的中国唯一完整保留且仍在使用木活字印刷技艺的村落。随着技术的发展,木活字印刷逐渐退出市场,导致这项技艺继承乏人。 “(我)非遗展参加了8年,每年都来,有一些外国人来逛展会的时候对我们...
查看更多
1
204
205
206
207
208
131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