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6   星期二   农历四月初九   谷雨 谷雨
搜索
非遗保护 得做“减法”
论坛
非遗保护 得做“减法”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日益重视,各地“申遗”的热情高涨。“申遗热”对于文化保护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也有些地区并没有认识清楚“非遗”的真正内涵,造成“非遗”保护的泛化、庸俗化。比如,一些人认为,任何百年以上的物件或村落文化都是非遗;还有一些人认为,只要是有历史文化价值的,都应该“复活”。  在这种误解下,诸如“童子尿煮鸡蛋”、“冥婚”申请“非遗”,多地争抢“西门庆故里”的闹剧接二连三出现。湖北恩施甚至有政协委...
查看更多
保护非遗,促城镇化朝特色化发展
论坛
保护非遗,促城镇化朝特色化发展     城镇化和非遗保护都属于国策,两者都与现代化、全球化的国际大环境关系密切。城镇数量之多少,城镇人口规模扩大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中国是曾经的农业大国,农业人口长期占多数。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时间里,城镇人口增长和比重大幅上升,农村人口减少和比重逐年下降,城市空间扩大了二三倍,全国城镇化率达到50%左右。相比世界上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城镇化程度不高,如何稳步推进城镇化已经成为一项较长期国策。    随着现代...
查看更多
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创新模式
论坛
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创新模式 马 宁     运用博物馆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理念在国内外学界都有所论及,讨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博物馆与非遗的关系,博物馆在非遗保护中的作用和责任,以及用个案的形式讨论博物馆参与非遗保护的实证性问题等三个方面。多数中外学者都认为,博物馆是非遗保护的重要平台。西藏的非遗博物馆“尼洋阁”,便是我国运用博物馆形式保护非遗的典范。     尼洋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    尼洋阁坐落在林芝地区雅鲁藏布江和尼洋河...
查看更多
非遗传承要建立多元化立体保护体系
论坛
非遗传承要建立多元化立体保护体系 王 耘     在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传承非遗,不但是近年来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也成为近日文化部举办的非遗传承与保护研讨会上的焦点。纵览近年来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可谓是喜忧参半。面对非遗这样的“民族文化基因”,其传承的必要性毋庸置疑,如何传承,传承的方法、路径却一直是一道有待彻底破解的难题。笔者认为,应该有针对性地建立从形式到内涵,从搜集、挖掘、整理到教育、创作、传播多元化的非遗传承立体架构体系,才能保留、展示并传承其文化...
查看更多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革命的终结
论坛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革命的终结高丙中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个政府间合作的项目传入中国,很快演变为一个广泛参与的社会运动,并且在这场运动中传播了新的文化理念,制定了新的法律、新的公共文化政策,第一次通过正式体制大面积地承认近代以来被否定的众多文化在公共领域的合法地位。这场社会运动在文化上的结果具有革命性,改变、终止乃至颠覆了近代以来的文化革命的观念与逻辑。  一、作为社会运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从英...
查看更多
“非遗”理论建设的可贵探索
论坛
“非遗”理论建设的可贵探索 王文章       新世纪以来,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卓有成效地全面展开,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短短十几年来,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经历了由以往的单项的选择性的项目保护阶段,走上全国整体性、系统性的全面保护阶段、科学保护阶段和以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为标志的依法保护阶段。这一方面是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国际范围内普遍得到重视;另一个更重...
查看更多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非遗”纪录片的建构
论坛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非遗”纪录片的建构 王家乾 苏大为    2001 年5 月18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的昆曲被列为19 项代表作之一。以此为契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一理念迅速博得了我国官方和学界的认同与重视。纪录片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艺术形式,也由此被推到了一个新的文化高度。   目前,虽然学界对纪录片的分类并没有“非遗”纪录片这一类,“非遗”纪录片在学术上也不是一个被公认的...
查看更多
“后申遗时期”: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性发展
论坛
“后申遗时期”: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性发展 高小康    申遗以来保护工作状况与效果的复杂性表明,一般的保护理念不能解决保护工作中实际发生的问题。对于每一个具体保护项目都必须作为特殊个案研究和应对,“非遗”保护工作必然面向特殊性。  如果从昆曲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算起,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开展十几年了。此后,中国在2004年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6年设立“文化遗产日”,2011年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
查看更多
“非遗”纪录片的内容构成、价值及其意义
论坛
“非遗”纪录片的内容构成、价值及其意义 金震茅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精神性与智慧性的形态方式和活态传承的特殊品格,在人类社会和世界文明的进程中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在世界文化宝库中享有极其崇高的地位。“非遗”纪录片纪录的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文化基因。本文梳理中国“非遗”纪录片的内容构成,分析这些具有独特文化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留存和发展中的历史脉络及现实情况,从而揭示...
查看更多
中国非遗保护走上了全面的法制化轨道
论坛
中国非遗保护走上了全面的法制化轨道马盛德    人类的文化遗产保护,尤其是我们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最终目的是让祖先的遗产在当代人的手里很好地传承,更好地延续遗产的生命力,更好地弘扬和振兴我们的祖先创造的这些伟大的文化遗产,这是历史赋予我们当代人的历史使命和重要的责任。我们这个单元主要是讲传统的古法技艺和当代人的关系,这是非物质遗产重要的领域。    说到传统古法技艺,它是我们祖先给予我的珍贵遗产,是祖先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和社会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积累、总...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