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16   星期六   农历闰六月廿三   
搜索
关注《玛纳斯》史诗歌手研究,莫让口传史诗“人亡歌息”
10周年媒体报道
  “居素普·玛玛依与另两位国家级玛纳斯奇近年相继去世,保护玛纳斯奇,加快对玛纳斯奇的研究,迫在眉睫!”我国知名突厥语专家、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胡振华在日前举办的“《玛纳斯》史诗歌手研究”研讨会上忧心忡忡地呼吁。   《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古老的英雄史诗,它与藏族史诗《格萨尔》、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并称我国少数民族“三大史诗”。目前我国境内记录的《玛纳斯》仅居素普&midd...
查看更多
关注《玛纳斯》史诗歌手研究,莫让口传史诗“人亡歌息”
专题报道
  “居素普·玛玛依与另两位国家级玛纳斯奇近年相继去世,保护玛纳斯奇,加快对玛纳斯奇的研究,迫在眉睫!”我国知名突厥语专家、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胡振华在日前举办的“《玛纳斯》史诗歌手研究”研讨会上忧心忡忡地呼吁。   《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古老的英雄史诗,它与藏族史诗《格萨尔》、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并称我国少数民族“三大史诗”。目前我国境内记录的《玛纳斯》仅居素普·玛玛依一位歌手的唱本就长达8部,20多万行,比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还要长十...
查看更多
云南民族村:西南非遗保护样本
专题报道
  傣寨白塔   泼水狂欢     喝下少数民族祝福的美酒,在“花海赛装狂欢节”的舞台上穿戴、搭配民族服饰,在河谷进行徒手摸鱼……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3天,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内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云南民族村,接待游客3.13万人次,同比增加21%。   云南民族村地处昆明市区的南部,距市区10公里,占地1270亩,现已建成包括傣族、白族、彝族、纳西族、佤族、布朗族、基诺族、拉祜族等25个少数民族村寨,将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风情...
查看更多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调查
专题报道
越来越多的老手艺随着老艺人的离去而消失 传统面花的制作手艺让现代年轻人惊诧  水会音乐在普化的最后生机     位于蓝田县普化镇东塬上的全家岭村是一个普通的关中村落,去年以来,不时有文化专家专程来到这里,但很少有村民知道,他们这里已经成为流传2000多年的民间音乐———水会音乐最后的生存地;也很少有人了解,这种古老的乐种刚刚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     虽然从来没有观赏过水会音乐,但水会音乐的各种传说在村民中却流传甚广:水会音乐产...
查看更多
非遗盘点:香港的珍贵文化记忆
专题报道
  香港素来以“快”闻名。无论是中环律师楼里步履匆匆的白领,还是赤腊角机场每几分钟起降一架的航班,都呈现着“亚洲都会”的城市速度。然而,当你认真探究香港市民的文化生活,却能发现截然不同的古朴与雅致。多项延续百年的民俗文化,便是这份意蕴的主要营造者。   回归以来,香港在中央政府的支持和关心下,致力于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迄今拥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1项——粤港澳在2009年联合申报的粤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项——粤港澳在2006年联合申报的粤剧...
查看更多
妙峰山香会承载岁月悠长
专题报道
妙峰山进香之路 妙峰山庙会上的香会展演       自清代康熙年间开始,每年农历四月初一至十五北京妙峰山庙会期间,众多香客会到此朝顶进香,这里是京津地区民间信仰圣地。如今,虽然一条条古香道、茶棚早已湮灭,而一档档香会却依然延续不断,绵延至今——       妙峰山,位于京西门头沟地区,是中国民俗学的圣地。自清代康熙年间开始,每年农历四月初一至十五妙峰山庙会期间,众多香客会到此朝顶进香,这里是京津地区民间信仰圣地。香会朝顶进香活动背后有着复杂的行动规...
查看更多
我国传统年节传承保护的世界意义
论坛
    在全球化、现代化、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中国社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变革,民族文化传统经受着社会历史变革所带来的空前冲击与挑战。进一步加强我国民族文化重要载体的七大传统节日的保护传承和传播,其意义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传统节日保护是文化多样性的世界潮流。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指出:“正如生物多样性对自然界来说是必须的一样,文化的多样性对人类也是必须的。”多元文化的发现和发展是当代全球化现代化进程中...
查看更多
沱江船工号子或成“纤夫绝唱” 69岁老人寻第八代传承人
专题报道
   经过30多年努力,《沱江船工号子》有了今天。(郭建辉摄)   4月12日,一位老人一早就来到位于四川省内江市城区的景观湖泊——“甜城湖”,望着湖边“沱江船工号子“的雕塑不愿离去。他说,塑像落成10余天就来了4次,雕塑上刻着他的姓名“沱江船工号子代表性传承人李远辉”,旁边的文字介绍也由他撰写。   而让李远辉感到担忧的是,自己已经69岁了仍没有找到“传承人”,前年虽然通过一些媒体在寻找,但至今无一人“响应”。他说,一定要让“沱江船工号子”传承下去...
查看更多
民间故事讲述且慢“舞台化”
论坛
    近年来随着影视网络等媒体的冲击,民间故事作为口头传统的一个重要类型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其表现为:传统民间故事的讲述边缘化、断层化甚至于消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民间故事的单一表达方式导致其娱乐功能不能满足多媒体时代的需求,因而难以为当代的听众所接受。       如何解决这样一个问题?许多故事讲述者、民间文化学者和听众们都在积极思考并着力摸索实践着。这几类人当中,故事讲述者(特别是被命名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故事讲述者)由于处在民间文化“第一线”的位置...
查看更多
峨边彝族服饰:一针一线都是传承
专题报道
 李扬枝正在绣头帕    一提起彝族服饰,很多人会想到美丽的“绣娘”,她们绣得专业,懂得市场化运作,然而在峨边彝族自治县的很多村落,几乎每家每户也有这样一位“绣娘”,她们不懂买卖,她们绣的衣服只为家人。以前,她们可能是母亲、是少女,但现在,她们这个群体越来越少了,还在坚持绣的人,每个村也就那么几个。   变化:1件衣服绣几年的时代过去了   村民们都说,李扬枝(音译)是村里最会刺绣的人,而她却说,凡是彝族妇女都会绣,只是现在很多人都不愿意再做这件事了...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