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0   星期六   农历四月十三   立夏 立夏
搜索
守望非遗 70岁孤独的土楼营造者怀技艺却无处施
专题报道
守望非遗70岁孤独的土楼营造者怀技艺却无处施    南靖书洋镇河坑土楼群,11米高的晓春楼前,一米六个头的张民泰显得有些微小。  晴朗春日,站在这座土楼的屋檐下,张民泰想起了40多年前自己参与建造的图景:墙模必须水平垂直放,夯杵也要垂直上下……  转瞬间,到了70岁,他已是古稀之人,刚被评为客家土楼营造技艺传承人。也许,在外人看来这是件高兴事,但他黑黄面庞里的神情,却有几分凝重——  因为,上世纪70年代后,南靖地区基本没再新建大型土楼。作为市级非遗传承人...
查看更多
渗透到生活中的西藏非遗
专题报道
渗透到生活中的西藏非遗       提起“西藏非遗”,人们不禁会想到博物馆、展览中那些玻璃窗后精美无匹的艺术佳作。作为西藏悠久历史文化析出的晶体,“非遗”已成为西藏的一张名片,西藏文化的“骨骼”。   然而,“非遗”的本质并不是如此“高大上”的,而是源于最琐碎而鲜活的生活之中,是西藏各族人民在千百年的劳动、发展过程中创造、传承并享用的宝贵财富,文明传承中不可剥离的载体。它不仅附着在精致的艺术品上,更渗透在西藏的人们的朝升夕落的“日子”里,浓缩在“衣食...
查看更多
端午节,我们应追寻什么
专题报道
  端午节,我们应追寻什么     端午佳节,粽子和赛龙舟一如往年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亲朋相约,齐聚一堂,除了品尝美食外,更多的则是促膝谈心、交流生活家常。   2008年起,端午节成为全民法定节假日。那时便有学者和媒体提出疑虑:“相比于春节、中秋节全家团圆的美好意义和清明节祭奠先人的情感追思,端午节显得极为单薄。许多人感慨:“端午节被忽视和遗忘了!”   过去的6年里,端午节的确越来越热闹,但是似乎也仅仅停留在一个为公众提供放松和消遣的假期。人们脑海...
查看更多
非遗盘点:香港的珍贵文化记忆
专题报道
非遗盘点:香港的珍贵文化记忆       香港素来以“快”闻名。无论是中环律师楼里步履匆匆的白领,还是赤腊角机场每几分钟起降一架的航班,都呈现着“亚洲都会”的城市速度。然而,当你认真探究香港市民的文化生活,却能发现截然不同的古朴与雅致。多项延续百年的民俗文化,便是这份意蕴的主要营造者。     回归以来,香港在中央政府的支持和关心下,致力于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迄今拥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1项——粤港澳在2009年联合申报的粤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查看更多
“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摄影摄像专题培训班”成功举办
专题报道
“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摄影摄像专题培训班” 成功举办   湖北省文化厅副厅长李耀华致辞 湖北省宜昌市副市长王应华致辞 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马盛德为学员授课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助理、摄影艺术研究所所长李树峰展示摄影器材并为学员讲解摄影理论知识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祁庆富为学员授课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向柏松为学员授课 《中国石油报》新...
查看更多
广参与、重互动、多体验、 促传承――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专题报道
广参与、重互动、多体验、 促传承——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6月14日,中国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将在江西景德镇市举办。本次活动主题为“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突出互动色彩,充分展现厚重璀璨的千年瓷都文明,注重促进群众对文化遗产的关注和参与。与此同时,全国各地文化系统也积极组织开展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从文化遗产保护各个层面、各个角度推出异彩纷呈的特色文化服务,让民众切身感受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让非遗传承独树一帜   “你看人家做的皮...
查看更多
珠算
2014.07.15
珠算
专题报道
珠   算    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珠算”一词,最早见于汉代徐岳撰的《数术记遗》,其中有云:“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北周甄鸾为此作注,大意是:把木板刻为三部分,上下两部分是停游珠用的,中间一部分是作定位用的。每位各有五颗珠,上面一颗珠与下面四颗珠用颜色来区别。上面一珠当五,下面四颗,每珠当一。  宋代《清明上河图》中,可以清晰看到“赵太承家”药店柜台上放者一把算盘,明朝时逐步传入日本,朝鲜,泰国等地。元代刘因(1248~12...
查看更多
各地清明特色美食 来自春天的味道
专题报道
各地清明特色美食来自春天的传统味道     清明,是中国美食传统中最好的时节。“春雨惊春”尚嫌早,大地刚刚萌动还略嫌一丝春寒料峭的单薄,到了谷雨又花红柳绿,错过了萌寐之初的最美年华。甚至,清明成了一个界限。比如茶,“明前”最佳,到谷雨就差了一截,到了立夏就只能弃之不闻了;比如艾草、马兰头、春笋、荠菜、枸杞叶……都是过了这一时节便大打折扣的美味。      江南的青团子     江南的“麦浆草”,清明而生,过则难觅,也因此,用麦浆草做成的青团子,在江南一带的...
查看更多
火燧知从新节变
专题报道
火燧知从新节变——唐代清明的改火习俗   唐代诗人韩愈有首脍炙人口的《寒食》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论者多认为此诗意在讽喻皇帝对宦官的恩宠,但我们也不妨视为唐代的一幅节日风俗画,飞花、御柳、东风描绘出都城长安的浓浓春色,蜡烛、轻烟则呈现了寒食清明期间独特的改火习俗。    改火习俗曾经在世界范围内普遍流行,在我国也是古已有之。《管子·禁藏篇》等都曾提及,老百姓在春天要修治房屋锅灶、掏井易水,还要钻燧改火,目的...
查看更多
追忆西府秦腔泰斗吕明发
人物
爱秦腔,爱了一辈子   ——追忆西府秦腔泰斗吕明发       2月7日,“吕明发先生诞辰92岁、从艺84年追思纪念”活动在陕西省宝鸡市周原镇王家村举办。9天前(1月29日下午),秦腔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西府秦腔泰斗级人物吕明发,带着对秦腔的爱逝世了。在宝鸡市戏剧家协会、宝鸡天水“西秦腔”研究会等单位联合敬送的挽联上,“明志砥德沐雨栉风誉满...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