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0   星期六   农历四月十三   立夏 立夏
搜索
戈里亚尼村的春季王后游行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克罗地亚东北部的斯拉沃尼亚地区,戈里亚尼村的女孩子每年春天都举行王后游行表演。村庄中的年轻女孩子被分成十个国王(kraljevi),她们戴着马刀和男帽,以及大约五名王后(kraljice),王后戴着新娘一样的白色花环头饰。圣灵降临节(基督教的节日)那天,她们挨家挨户地行进,为遇到的人家表演。国王跳马刀舞,同时王后在歌唱中评论舞蹈。然后这户人家加入到舞蹈中,为女孩子们提供点心,之后她们继续行进到另一家。第二天,表演队伍走访临近的镇子或村庄,然后回到其中一...
查看更多
瓦尔岛的“跟随十字架”游行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基督教节日复活节之前,圣周四(濯足星期四)的弥撒之后,克罗地亚南部、达尔马提亚的瓦尔岛上的六个村庄分别派出一支队伍,他们将在行进中穿过其他村庄,在八小时内走过25公里的路程,然后返回家中。这种由团体组织的“跟随十字架”(Za Krizen)游行由一名赤足(或穿袜子)行走的举十字架的人带领,不停歇地行进。举十字架的人以前是从宗教性的兄弟会中挑选出来,现在由提前二十年的注册中选出,他们享有深受尊重和期望的地位,代表着举十字架的个人及其家庭的虔诚。他的后面...
查看更多
克罗地亚的花边制作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今天,在克罗地亚至少有三项独特的花边制作工艺传统流传了下来,它们集中在三个城镇:亚得里亚海沿岸的帕格、克罗地亚北部的莱波格拉瓦和达尔马提亚岛的瓦尔。帕格镇的针绣花边最初是用于制作教会用的外衣、桌布和衣服装饰物。制作过程包括用几何图形装饰蛛网图案,今天,这种工艺的传承由老年妇女提供的持续一年的课程来进行。莱波格拉瓦的线轴花边是在纺锤或线轴上编线、缠绕;它常常用于制作民族服装的花边饰带或在乡村集市上销售。每年莱波格拉瓦都举行国际花边节。在克罗地亚,只有瓦尔...
查看更多
卡斯塔夫地区的响铃狂欢节盛会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每年一月的狂欢节期间,响铃人在行进中穿过克罗地亚西北部卡斯塔夫地区的村庄。他们穿着羊皮衣,腰间围着串铃,独特而惹人注目的帽子用常青树枝装饰,二至三十多个响铃人跟随一名手持常青树枝的引导者,一起阔步摇摆。他们髋部有节奏的互相碰撞以及向空中跳跃的动作使步态生气勃勃。表演群体中可能还包括戏剧人物,诸如一个恶作剧者“熊”,不停地从它的两个“警卫”的控制下逃脱。响铃人到达一个村庄时,先在镇中心的广场上围成同心圆,然后猛烈地震响串铃,直到居民提供给他们食物和休息...
查看更多
波帕扬的圣周游行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波帕扬(Popayán)的圣周游行是哥伦比亚最古老的传统之一,自殖民时期就已形成。从复活节前的星期二到星期六,晚上八点到十一点,有一系列的游行。圣周游行分别为圣母玛利亚、耶稣、十字架、葬于坟墓和复活而设。游行的路线两公里长,穿过城镇中心。每一个游行都围绕圣骨匣彩车进行,圣骨匣彩车按照复杂的规定建造和装配起来。精心装饰的彩车中是华丽的木质雕像,大部分雕像的历史可以上溯到18世纪晚期,雕像描绘了复活节故事。游行路线两侧是手持蜡烛、穿着特殊服装的礼拜者。游行...
查看更多
拉曼:印度喜马拉雅山脉加瓦尔的宗教节日和仪式戏剧表演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每年4月下旬,是印度北部北安查尔邦的两个友好村庄萨洛-登卡(Saloor-Dungra)的标志性节日――拉曼(Ramman),这一宗教节日是为了纪念守护神布米亚得塔(Bhumiyal Devta),即当地的一位神明,其庙宇是多数庆祝活动的场所。这项活动由非常复杂的仪式构成:罗摩史诗和其他传奇的唱诵,以及歌曲和面具舞蹈表演。节日活动由村民组织,每个世袭阶级和职业组织担任一个独特的角色。例如,年轻人和年长者表演,婆罗门带领祈祷并履行仪式,“Bhandari...
查看更多
莫哈奇的冬末面具狂欢节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匈牙利南部的莫哈奇面具狂欢节是二月末的节日,标志着冬天的结束,持续六天的狂欢节得名于令人恐惧的装扮形象“busós”,即头戴木质面具、身披羊毛大斗篷的人们(传统上由男人装扮)。节日的内容丰富多彩,有儿童服装竞赛、面具雕刻和其他工艺的展览,500多个“busós”乘划艇沿多瑙河而来,与马车或机动车一起行进穿过城市,在中心广场的大篝火上燃烧棺木象征着送走冬天,整个城市沉浸在节日盛宴和音乐之中。这项传统源于莫哈奇的克罗地亚少数民族,而今天的“busó”已成为...
查看更多
法国的木构架划线放样工艺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划线放样工艺的目的在于掌握复杂的木建筑设计的三维空间。这项传统的专门技术与现代的机械化标准相反,强调建筑者在建造过程中的作用,并且赋予结构本身一种创造性的推动力。法国自13世纪以来就使用划线放样这种组合的图解工序,它能够通过设计图精确地表达一座建筑物的体积空间、相互接合,以及木质组件的特色。它的传授是和建筑理论及实践截然不同的特殊科目。在这种工艺过程中,木匠可以在营造之前测定所有的组件,无论它们多么复杂,从而保证木构架建成时所有的组装部件将会完美地安装...
查看更多
玛洛亚
2013.12.10
玛洛亚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玛洛亚(Maloya)是留尼旺岛的一种本土的音乐、舞蹈和歌曲形式。从一开始,玛洛亚就混合了不同种族的起源,它是由甘蔗种植园的马达加斯加和非洲奴隶创造出来的,最终为岛屿上的整个人口所改造。起初的玛洛亚是一名独奏者(或独唱者)与合唱的对话,打击乐器伴奏,今天的玛洛亚包涵了从文本到乐器(非洲手鼓、合成器、鼓等乐器传入),日益增多的各种形式。在舞台上,玛洛亚由专业和半专业的艺术家表演,它融合了摇滚、reggae(源于牙买加的流行音乐)、爵士乐,也赋予了当代艺术...
查看更多
奥布松挂毯制作技艺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奥布松挂毯工艺拥有数百年的历史,这种传统由奥布松的图像编织方法和法国克勒兹地区的其他地方的工序组成。这种工艺主要应用于生产制作大型墙壁装饰挂毯,同时也在地毯和家具制作中使用。奥布松挂毯可以是以任何艺术风格的形象为基础的,基础图像由一名纸质模板设计者提供准备。编织由一名织工手工完成,织机水平放置,织工在挂毯的背面工作,使用的纱线经过了家庭的手工染色。整个工序既耗时又昂贵。奥布松挂毯是世界各地的通行标准,以致“奥布松”已经成为一些语言所共有的名词。奥布松和...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