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0   星期六   农历四月十三   立夏 立夏
搜索
西安鼓乐
2013.12.10
西安鼓乐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类别: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   西安鼓乐是流传在西安及周边地区的鼓吹乐。乐队编制分敲击乐器与旋律乐器两大类,演奏形式分为坐乐和行乐。至今使用着唐(公元618年至907年)、宋(公元960年至1279年)时期俗字谱的记写方式。乐曲结构庞大、风格典雅,是中国传统器乐文化的典型代表,对研究中国古代音乐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
查看更多
宣纸传统制作技艺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类别:传统手工艺;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宣纸是传统手工纸的杰出代表,具有质地绵韧、不蛀不腐等特点。自唐代(公元8世纪初)以来,它一直是书法、绘画及典籍印刷的最佳载体,至今仍不能为机制纸所替代。宣纸传统制作技艺有108道工序,对水质、原料制备、器具制作、工艺把握都有严格要求。这一技艺经口传心授世代相传,不断改进,与多种文化元素结合,对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促进民族认同和维护文化多...
查看更多
藏戏
2013.12.10
藏戏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类别:表演艺术;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 藏戏是带着面具、以歌舞演故事的藏族戏剧,形成于14世纪,流传于青藏高原。常演剧目为八大传统藏戏,内容大都是佛经中劝善惩恶的神话传说。藏戏原来流传于民间,由艺人口传心授在广场或寺院中演出,后来建立了专业剧团,出现了舞台演出形式,这两种演出样式都为藏族群众认可和喜爱。藏戏承载着藏族文化的血脉,反映了藏族人民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是他们...
查看更多
中国蚕桑丝织技艺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类别:传统手工艺;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   蚕桑丝织是中国的伟大发明,是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标识。这一遗产包括栽桑、养蚕、缫丝、染色和丝织等整个过程的生产技艺,其间所用到的各种巧妙精到的工具和织机,以及由此生产出来的绚丽多彩的绫绢、纱罗、织锦和缂丝等丝绸产品,同时也包括这一过程中衍生出来的相关民俗活动。5000多年来,它对中国历史做出了重大贡献,并通过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传统生产手工技艺和民俗活动至今仍流...
查看更多
莱夫卡拉花边制作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塞浦路斯东南部的莱夫卡拉村,其花边制作传统的历史至少可以回溯到14世纪。莱夫卡拉花边受到过本土工艺的影响,也有1489年开始统治该地区的威尼斯宫廷的绣品、以及古希腊和拜占庭式的几何图案的影响,莱夫卡拉花边由手工制作,其图案融合了四种基本元素:抽丝、雕绣、挨针包边和针绣边饰。这种艺术与社会习俗的结合依然是村中妇女的主要活动,她们在狭小的街道上或带屋顶的院子里坐到一起聊天,同时创造出富于特色的桌布、餐巾和展览品。独特工艺的掌握通过经年累月的耳濡目染,和母亲...
查看更多
中国朝鲜族农乐舞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类别: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   中国朝鲜族农乐舞是集演奏、演唱、舞蹈于一体,反映传统农耕生产生活中祭祀祈福、欢庆丰收的民间表演艺术。舞蹈具有生态、纯朴、粗犷、和谐的特征。舞前踩地神祭祀,表达了尊重自然、依靠自然的原始信仰。舞者伴随唢呐、洞箫、锣鼓的节拍欢歌起舞,表达了追求吉祥幸福的美好愿望。场面热烈奔放,民族特色鲜明。农乐舞已融入中国朝鲜族的血脉,成为社会文化生活中的艺术瑰宝,体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
查看更多
端午节
2013.12.10
端午节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类别: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迄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由驱毒避邪的节令习俗衍生出各地丰富多彩的祭祀、游艺、保健等民间活动,主要有祭祀屈原、纪念伍子胥、插艾蒿、挂菖蒲、喝雄黄酒、吃粽子、龙舟竞渡、除五毒等。各种活动因地域差别而略有不同,尤以湖北省秭归县、黄石市更具典型性。端午节是蕴涵独特民族精神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对中国民俗生活有重大影响。
查看更多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类别:传统手工艺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是中国海南省黎族妇女创造的一种纺织技艺,它集纺、染、织、绣于一体,用棉线、麻线和其他纤维等材料做衣服和其他日常用品。黎族妇女从小就从母亲那里学习扎染经纱布、双面绣、单面提花织等纺织技艺。母亲们通过口传心授,传授技能。黎族妇女仅凭自己的丰富想象力和对传统样式的了解来设计纺织图案。在没有书面语言的情况下,这些图案便成为黎族历史、文化传奇、宗教仪式、禁忌、信仰、传统和民俗的记录者。这些图案还对...
查看更多
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类别:传统手工艺   中国编梁木拱桥营造技艺是采用原木材料,使用传统木建筑工具及手工技法,运用“编梁”等核心技术,以榫卯连接并构筑成极其稳固的拱架桥梁技艺体系。木拱桥的建造工作由一名木匠师傅指挥,其他木匠操作来完成。木匠的建造工艺按照严格的程序,通过师傅对学徒的口传心授或是作为家族手艺而代代相传。这些家族在木拱桥的修造、维护和保护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传统工艺的载体,木拱桥既是传播工具,也是传播场所。它们是当地居民重...
查看更多
羌年
2013.12.10
羌年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类别: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   羌年是中国四川省羌族的传统节日,于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举行庆祝活动。节日期间,羌族人民祭拜天神、祈祷繁荣,在释比(神父)的细心指引下,村民们身着节日盛装,举行庄严的祭山仪式,杀羊祭神。然后,村民们会在释比的带领下,跳皮鼓舞和萨朗舞。活动期间,释比吟唱羌族的传统史诗,人们则唱歌、喝酒,尽情欢乐。新年之夜,每个家庭的一家之主会主持祭拜仪式,献祭品和供品。近年来,由于人们的迁徙活动日益频繁、年轻人对...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