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9-26   星期五   农历八月初五   秋分 秋分
搜索
昆曲
2013.12.10
昆曲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类别:表演艺术 2001年5月,入选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2008年,自动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昆曲是现存的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起源于明代(公元14—17世纪)。昆曲的唱腔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对中国近代的所有戏剧剧种,如川剧、京剧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昆曲表演包括唱、念、做、打、舞等,这些内容亦是培训京剧演员的基本科目。昆腔及其戏剧结构(旦、丑、生等角色)亦被其他剧种所借鉴。《牡丹亭》、《长生殿...
查看更多
古琴艺术
2013.12.10
古琴艺术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类别:表演艺术;传统手工艺 2003年11月,入选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2008年,自动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古琴一直占据着一个重要地位,和中国的书画、诗 歌以及文学一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古琴是中国独奏乐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人们弹奏古琴往往不仅是为了演奏音乐,还和自娱自赏、冥思、个人修养以及挚友间的情感交流密不可分。 从早期的文学作品以及考古发现中...
查看更多
江陵端午祭
2013.12.10
江陵端午祭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位于朝鲜半岛太白山脉以东的江陵及周边地区,每年都要举行江陵端午祭。节庆包括在大关岭山举行萨满祭神仪式,以敬拜山神和男女守护神。它包括传统音乐、Odokddegi民歌、官奴假面剧、口头叙事诗歌以及各种大众消遣活动。 韩国最大的户外集市——Nanjang集市如今已成为该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不但出售当地特产和手工艺品,也举行比赛、进行游戏以及马戏表演。 为期四周的节日始于神酒谨酿和端午萨满仪式,仪式的主角是神树sinmok和hwagae...
查看更多
“非遗”如何保护?亚洲11国专家昆明支招
其他新闻
“非遗”如何保护?亚洲11国专家昆明支招       传统市场不再,传承链条中断……在现代经济的冲击下,亚洲各国的“非遗”正在消失,不少传统技艺濒临消亡。2013年11月20日,来自柬埔寨、韩国、泰国、中国等11个亚洲国家的文化专家在第二届亚洲文化论坛上纷纷支招,分享“非遗”保护之道。   中国:增强文化自信和保护意识最重要   云南民族大学副校长和少英说,近年来,“非遗”保护掀起热潮,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根本目的认识存在误区。他举例称,丽江古城其...
查看更多
“非遗”海南黎锦制作技艺逐步脱离濒危状况
专题报道
把承诺落实在行动上“非遗”海南黎锦制作技艺逐步脱离濒危状况黎族妇女在织锦  2006年,海南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以下简称黎锦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是海南省政府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承诺5年紧急保护期的最后一年,为抢救和保护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5年来,海南省多措并举使得黎锦制作技艺逐渐步入了科学发展和有序传承的轨道。  旧时朝贡佳品遭遇传承困境  黎族是海南的土著民族...
查看更多
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即将召开
其他新闻
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即将召开    2013年12月2日至7日,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将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会议将用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进行网络传播。    委员会将专门讨论内部监督机构近期提交的评估和建议书,以便更有效地实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委员会还将审阅十个缔约国为执行《公约》原则而制定的政策、法规和制度的阶段性报告。同时,委员会还将评审《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人类非物质...
查看更多
科摩罗联盟
2013.11.20
科摩罗联盟
缔约国
查看更多
传承文化 发展技艺——故宫博物院“平安故宫”工程北院区项目实施
10周年媒体报道
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气势磅礴的恢弘建筑每年吸引着上千万世界各地的观众;故宫博物院拥有180万件文物藏品,涵盖了中国古代艺术品的所有门类,具有品级、种类、数量上的绝对优势。为了进一步挖掘故宫文化内涵、展示其文化资源,故宫博物院开展“故宫博物院北院区”项目建设。 “故宫博物院北院区”项目是“平安故宫”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北院区建立在故宫博物院原有的西玉河基地周围,计划用地面积为47.6公顷,将进行多功能的分区...
查看更多
”非遗”辽西木偶戏传承人王娜:守得云开见月明
人物
“非遗”辽西木偶戏传承人王娜:守得云开见月明上海世博会上,王娜手中的辽西木偶吸引了很多小朋友的目光。    1989年,辽宁省锦州市木偶剧团宣布解散,王娜曾以为这是她职业生涯的终结。她还清楚地记得最后一场演出时的情景:没有以往的嘻嘻哈哈,每个人都很沉默,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压力罩在头顶。大家尽全力去表演,感觉像小说《最后一课》里的小弗郎士。演出结束了,王娜的泪水夺眶而出:“原来中断这门艺术,像中断我的生命一样难受……”而如今,王娜已成为辽西木偶戏的国家级代表性...
查看更多
苗族鼓舞:在嬗变中传承的“非遗”艺术
专题报道
苗族鼓舞:在嬗变中传承的“非遗”艺术     猩红的苗鼓,伴随着一位苗家女子的恣情舞动与击打,传出深沉、欢乐、古朴、粗犷的鼓点,似乎穿越千年,从远古的湘西缓缓传来。    这位女子名叫杨欣,在日前举行的苗族第六代“鼓王”争霸赛上,她以其精湛的舞台表现从来自湖南、贵州、湖北的百余位苗族鼓手中脱颖而出,赢得“鼓王”称号。    苗族鼓舞源于汉代以前,是中国苗族地区最独特的舞蹈艺术,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了这次鼓王比赛,我已等...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