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3147)
机构
(5)
政策
(292)
资讯
(7008)
清单
(3477)
资源
(782)
学术
(1319)
百科
(13)
其他
(251)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王曰友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9年生,浙江临海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狮舞(黄沙狮子)代表性传承人。王曰友15岁师从第四代黄沙狮子传人冯郁青学习舞狮,掌握了狮舞的全部技巧。他把民间武术与传统狮舞表演巧妙结合起来,在舞狮表演的同时穿插精彩的武术技艺绝活,他独创的舞狮跳桌动作惊险美妙。20世纪90年代后,王曰友担负起传承的重任,把平生所学的狮舞技艺传给下一代,培养了一大批狮舞队员。
查看更多
李荣仔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5年生,广东遂溪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狮舞(广东醒狮)代表性传承人。李荣仔1992年拜广东醒狮第二代传人梁汝义为师,扎扎实实地从“起、踏、探、跃”等传统地狮的基本功学起,次年赴佛山南海黄飞鸿馆跟黎念忠学习传统高桩狮技艺,2002年回村当教练将舞狮技艺传授给本村第四代传人李国廉、梁其献、李国连、梁忠、方顺文、梁树机等人,后又主动走出村围,赴广东、湖南、广西等地传授狮艺,带出数十个新狮班。李荣仔的狮舞步法灵活多样,动作形态丰富全面...
查看更多
冯国佩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14年生,安徽蚌埠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花鼓灯(蚌埠花鼓灯)代表性传承人。冯国佩自幼在二叔、三叔的教授下学习花鼓灯,演女角“兰花”,16岁即负盛名,艺名“小金莲”。他表演的“兰花”俊俏妩媚,端庄秀丽,活泼典雅,脉脉情深;舞蹈动作舒展,潇洒大方,灵活流畅。冯国佩独创的“斜塔”“野鸡溜”“大拐弯”“雁落沙滩”等一系列舞蹈动作,更是具有热烈奔放、表现力强的特点。他还主张改变旧时花鼓灯男扮女装的表演习惯,推行由女演员来演“兰花”。冯国佩以...
查看更多
郑九如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20年生,安徽怀远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花鼓灯(蚌埠花鼓灯)代表性传承人。郑九如14岁跟随父亲郑广发学习花鼓灯,演女角“兰花”,艺名“小白鞋”。他能歌善舞,兼长花鼓灯锣鼓演奏和后场小戏。他善于表演性格刚强高傲的农村姑娘形象。动作舒展洒脱,敏捷利落,以多变的扇花和各种样式的“风摆柳”博得观众喜爱。他唱的灯歌调式丰富,曲调婉转悠扬,亲切感人,歌词用韵严谨。1958年郑九如进怀远县文工团任舞蹈教师,将自己的特点动作编成兰花舞作为教学组合...
查看更多
陈敬芝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19年生,安徽凤台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花鼓灯(凤台花鼓灯)代表性传承人。陈敬芝13岁开始玩花鼓灯,演“兰花”,艺名“一条线”。1939年他和宋庭香、李学洪共同将流行在颍上、霍邱县的弦子灯和凤台县的花鼓灯相结合,唱腔优美动人,群众称为“一条线调”。他的表演细腻,动作轻盈秀丽,扇花手巾花丰富多变;无论是身法上的“颤、颠、抖”“三道弯”,还是“上山步”“小起步”“秀步”等舞步,都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民间有顺口溜赞誉其表演魅力“看见一条...
查看更多
王传先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22年生,安徽颍上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花鼓灯(颍上花鼓灯)代表性传承人。王传先1939年拜颍上花鼓灯艺人唐佩金为师,学习花鼓灯,演“兰花”,艺名“一条绳”,是颍上唐派花鼓灯的代表性人物。由于他身材细挑,脸蛋俊美,天生一副好嗓子,唱腔优美,被沿淮群众赞誉为“小蜜蜂”。他表演的花鼓灯舞蹈以“抖、颤、颠”见美,犹如一条抖动的绳,“一条绳”的艺名即源于此。他还擅长弦子灯的“游场”表演,扮“兰花”上场独舞或与鼓架子配对演出时,表演的各种身...
查看更多
罗会武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9年生,江西南丰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傩舞(南丰跳傩)代表性传承人。罗会武23Ⅲ-71959年加入石邮傩班,先后师从彭润仔、刘加农、李长仙、罗会有等老艺人学跳傩,先后担任傩班“八伯”、“七伯”、“六伯”、“五伯”、“四伯”、“三伯”、“二伯”,从2003年起担任“大伯”(领班)的角色,负责傩班的管理,主持各项傩仪和跳傩活动。罗会武熟悉傩班各项仪轨程序并善跳《开山》《纸钱》《雷公》《傩公傩婆》《钟馗醉酒》《跳凳》《双伯郎》《关公...
查看更多
胡振坤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2年生,2007年去世,江西婺源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傩舞(婺源傩舞)代表性传承人。胡振坤自小随父跟班,15岁师从胡叔林、胡桂树学跳傩,加入本村的驱傩神班后,曾先后担任该傩班的主事和执教。他熟知各种傩仪礼俗,掌握该傩班《丞相操兵》《孟姜女送寒衣》《太阳与月亮》等全部节目,并兼打击乐。他表演的《孟姜女送寒衣》中保留了具有女性特征的“尼行步”,继承了传说是远古时期搭架追王的傩仪和彩词及各种仪式,并在艺术风格上保持了粗犷、古朴、简练...
查看更多
陈来发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7年生,广东普宁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英歌(普宁英歌)代表性传承人。陈来发18岁开始学习英歌舞,次年担任英歌队头槌,1990年起任英歌队教练,为普宁英歌第六代传人。他表演的运棒动作灵活威武,快捷迅猛。代表作品有:《英歌雄风》《南山英歌》等。
查看更多
杨卫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2年生,广东汕头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
英歌(潮阳英歌)代表性传承人。杨卫是通过家族承传方式学习英歌舞。他9岁开始练习武术,15岁已掌握英歌舞基本套路,18岁就成了英歌队的领舞人,继而负责英歌队教练。他尤善于对英歌舞蹈的改革创新,深受舞者和观众喜爱的古朴大方、刚柔并济的英歌舞动作套路“七下槌”就是杨卫于1991年编创的。
查看更多
1
367
368
369
370
371
131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