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5 星期四 农历四月十八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7412)
机构
(2)
政策
(223)
资讯
(4736)
清单
(441)
资源
(571)
学术
(1299)
百科
(0)
其他
(140)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玉雕(腾冲玉雕)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腾冲玉雕,是云南著名的传统手工艺。其历史悠久,始于明代中期,兴于清代,至今已有500余年历史。现主要流布于云南省腾冲市的主城区,在城郊结合部及腾越镇、和顺镇、荷花镇也有流布。 腾冲玉雕以缅北所产的翡翠为材料,硬度仅次于金刚石。因翡翠硬度高,不能雕,只能磨,在传统工艺中,其加工方式主要是碾磨,即解玉人托着玉坯,凑在解盘边沿不断琢磨,故叫“碾玉”。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开始使用电动机械化设备,使雕刻既快又精,工效大大提高,工艺水平日新月异。腾冲玉雕从业者始...
查看更多
柳编(临沭柳编)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临沭柳编是流传于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它历史悠久,有据可考的历史可追溯至隋朝,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临沭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沭水之滨,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宜杞柳的栽植、生长。通过选育良种、成片种植、科学管理,此地所产杞柳粗细均匀、光滑、顺直、无疤节,柔软且色泽一致,经剥皮、晾干、加工后极为适宜编织,为柳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临沭柳编历史悠久、就地取材、技艺独特、品类丰盛,集实用性、观赏性于一体,代表了齐鲁大地劳动人民的智慧,展现了中华...
查看更多
面人(天津面塑)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天津面塑是一种以小麦粉和糯米粉作为主料,加入自行研发的配制剂和保湿剂调制面团,用来塑造艺术品的传统手工艺。它起源于山东菏泽一带,清末由其创始者李师传入天津,至今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 天津面塑材质优异、形制独特、技法整饬、线条流畅、造型传神、色彩典雅、飘逸灵动,且可永久保存。其题材广泛、技艺精湛、内涵丰富、意境悠远、底蕴深厚,是极具观赏性的艺术品,深受不同层次人群的喜爱。其制作工序繁复,含4项21道工序。首先要将小麦粉和糯米粉加入配置剂,混合液体原料调制成团...
查看更多
泥塑(北京泥人张)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北京泥人张是采用可塑性好的粘土,运用工具压子,使用拍、削、压、滚的塑造方法制成泥塑艺术佳作的一种传统手工艺。泥人张艺术的源生地为天津市,因张明山用泥捏塑出栩栩如生的人物而得名,有近200年的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泥人张的传承已面临艺尽人亡的绝境,仅有张景祜艰难维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景祜调入北京工作,不仅创作了众多反映新生活的彩塑作品,还来往于京津两地授徒传艺,培养了大批新人,他们后来成为北京泥人张的骨干力量。 北京泥人张遵循先上后下、先里...
查看更多
藏族唐卡(藏娘唐卡)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藏娘唐卡,是源于通天河流域的一种藏族唐卡。它由印度佛学大师班钦·弥底迦纳创制于公元10世纪末,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主要分布范围为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四川省甘孜县、石渠县、德格县,西藏自治区等地。 因其流传区域地理位置偏僻且交通不便,鲜受外界影响,藏娘唐卡历代画师严格遵循古老的度量和风格,作品始终保持着独有的风格和特色。 藏娘唐卡以悠久的历史、严格的度量经、饱满的色彩及富有情趣的表现形式,带给人强烈的视觉震撼,在唐卡艺术中独树一帜。在历代画师的不断完善和补...
查看更多
藏族唐卡(康勉萨唐卡)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康勉萨唐卡是藏族唐卡的重要流派之一,由珠巴·普布泽仁创制于公元18世纪,距今有300多年的历史。它发源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卡若区,现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日喀则市,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德格县、新龙县,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热贡县。 康勉萨唐卡结合了勉唐画派的比例系统、钦泽画派的美化装饰、嘎玛嘎赤画派的立体塑造方法,融合了上述三大画派的优点,凭借特色鲜明的绘画技艺,在藏族唐卡诸多流派中独树一帜。它的静、怒佛像区别明确。静像祥和清秀,怒像夸张狰狞,尤...
查看更多
藏族唐卡(郎卡杰唐卡)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郎卡杰唐卡是藏族唐卡的重要组成部分,由17世纪著名唐卡绘画大师郎卡杰创立于甘孜藏族自治州炉霍县,至今已有300余年历史,现主要流布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部分地区。 作为西康地区独有的藏族传统绘画流派,郎卡杰唐卡画派地域特色鲜明,流派特征明晰,既吸取了勉唐画派风格,也受噶玛噶孜画派的影响,且是唯一一个兼具西方油画透视特点和东方工笔重彩特征的唐卡流派。其构图不拘于传统唐卡对称模式,追求丰富变化,主尊偏小,背景丰富,布局开阔,疏密有致。它的绘...
查看更多
蔡李佛拳(广州北胜蔡李佛拳)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广州北胜蔡李佛拳是由谭三及其传人在蔡李佛拳的基础上,借鉴医术及北派拳精华,融合实战经验和自我创新,发展而成的
传统文化
表现形式。它始创于广东省广州市,主要分布于广东省广州市的白云、越秀、荔湾、花都等区,逐渐辐射至周边地区,现已远播至海外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广州北胜蔡李佛拳套路繁多,内容丰富,有拳术套路16套、器械25套、对练6套、基本功2套、内功5套,桩法以秤桩为主。它传承了蔡李佛拳的“姜指拳”和以穿、挠、挂、扫、插为主的特点,在技法上创新出连环插捶(拳...
查看更多
八极拳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八极拳从明末开始流传,至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它遍布我国20多个省市,并远播海外40多个国家,是一项极受人们喜爱的武术拳种。 八极拳是内外兼修,意形俱练的功夫,具有理论与实践动作相结合的完整体系,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习练方法自成一家。它在技击理论上,攻防关系上,以及刚与柔、劲与力的辩证关系上,都有其独到的见解和理论。它讲究外动必发于内,内动必形于外;练内注重精气神、意气力的结合;练外注重四肢百骸协调统一。技术特点上,以技击之道为核心,有机结合意、气、力,以意...
查看更多
太极拳(吴氏太极拳)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吴氏太极拳是中国五大太极拳流派之一,由吴鉴泉宗师定架于上海,传承至今已逾150年。习练者以上海为基地,辐射至全国各地乃至海外。 吴氏太极拳具有功架紧凑、松静自然、连绵不断、招势严密的特点。每个动作似停非停、将展未展,肢体配合严密,实腿转换,节节贯穿,小圈转关,表现出吴氏太极拳特有的轻灵沉稳的特点。它强调身心自然,走架松而不懈,内外相合,上下相随,养练双修,表现出平缓、宁静、绵绵不断的运动特点。行拳匀速,一招起势,直至收势,不可间断。因其身法独特,使得动作有...
查看更多
1
2
3
4
5
6
4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