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16 星期三 农历六月廿二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5463)
机构
(2)
政策
(45)
资讯
(3020)
清单
(1101)
资源
(445)
学术
(694)
百科
(0)
其他
(15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唯民族民间入人心——评剧《花为媒》为何久演不衰
2017.02.13
专题报道
《花为媒》剧照。从左至右分别是张国强饰贾俊英、齐天一饰阮妈、王丽京饰张五可。资料照片 从一百多年前评剧创始人成兆才先生根据《聊斋》故事改编舞台剧《花为媒》以来,这台戏成为评剧的看家戏,广为流传,经久不衰。新中国成立以来,该剧成为“新(凤霞)派”名剧,拍成戏曲电影后,受到海内外观众热烈欢迎。 2016年,作为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中国评剧院经过重新加工整理的精粹版《花为媒》举行了全国巡演,历经5省32市,先后演出83场,所到之处受到观众...
查看更多
长乐古镇:跨越千年演“故事”
2017.02.13
专题报道
故事会现场(资料图片) 在湖南省汨罗市,有一座古朴而宁静的千年古镇,名叫长乐镇。汨罗江从镇南缓缓流过。曾经蜿蜒的麻石巷如今只剩下一条长约千米的老街,在岁月的侵蚀下,麻石显得嶙峋而沧桑。长乐故事会就在这麻石巷里绵延千年,成为长乐人每年魂牵梦萦的大事。 2月10日,农历正月十四,湖南省首届抬阁文化节在长乐镇举行。踩着高跷、古装打扮的人物踏着麻石路,从历史深处走来。喝彩声和喧闹声打破了长乐镇往日的宁静。接踵而至的“比故事”,吸引了数十万名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
查看更多
让昆曲活得好,传得久
2017.02.13
论坛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公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唤起国人对传统文化的礼敬,吹响了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集结号。仰望浩瀚星空,俯察苍茫大地,中华儿女筚路蓝缕,繁衍生息,养成了独具特色的价值标准、精神标识、生活习惯与审美气质,积淀起丰厚的文化沃土,创造出璀璨夺目的东方文明。被誉为“百戏之祖”“诸腔之首”“最高范型”的昆曲便是其中优秀的代表。其艺术水准、文化价值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承认,受到普遍尊崇。昆曲不是供奉...
查看更多
欢天喜地闹元宵
2017.02.13
专题报道
贵州省锦屏县隆里古镇的“花脸龙”舞龙队在乡间巡游(摄影:王道东)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又是一年元宵时,各地别出心裁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描绘出一幅欢天喜地闹元宵的人间喜乐图。 北京 龙腾狮跃闹元宵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元宵节期间,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委员会组织的“海之春”新春文化季系列活动继续上演。正月十五,在苏家坨镇前沙涧的“龙腾狮跃闹元宵”花会踩街活动中,来自各行政村、居委会、驻镇部队的27支花会队伍...
查看更多
如何消得此良辰——正月十五“闹元宵”(中篇)
2017.02.10
专题报道
柳林盘子会盛况柳林盘子会-“盘子”夜景二、民间社火等民俗活动1、柳林盘子会“柳林盘子会”又称 “天官会会”、“小子会会”,是流行于山西省柳林县县城及城郊穆村一带的盛大民俗文化活动。活动时间为农历正月十三至二十六,以元宵节为高潮。活动期间各街巷分段轮值,张灯结彩、高搭彩盘、遍点社火,或配以秧歌、弹唱;或佐以转九曲、斗活龙,汇聚十里乡亲,载歌载舞,共庆节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盘子民俗活动围绕“盘子”展开,“盘子”是一种制作非常精美的组合型阁楼式仿古建筑模型...
查看更多
黄
土高原上的悠扬古韵
2017.02.08
专题报道
山西各地有星罗棋布的乡间戏台。图为阳城县北留镇郭峪村的汤帝庙戏台至今还延续着每年一度的传统庙会演出。经典晋剧《打金枝》剧照当代晋剧领军人谢涛塑造的傅山形象 均为资料图片 春节期间,山西省晋剧团安排了一批精彩剧目下乡演出。而“晋剧名家荟萃专场演出”,更让山西人在佳节一睹名家风采。 其实,人们的喜爱早已超出了戏曲本身,从道具到戏台,无不考究。自唐以来,许多华丽的土木建筑留在了三晋大地上,仅遍布乡野的古戏台就有3000余座。 在山西,随意走进一个老村子,几...
查看更多
端庄“大器”:婺剧名家陈美兰风采
2017.02.08
人物
前不久,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浙江婺剧团)迎来建团60周年团庆,其间举行了优秀剧目惠民展演活动,该院陈美兰等婺剧名家纷纷献艺,精彩纷呈。陈美兰成名不晚,早在1989年版《白蛇前传》中饰演青蛇,形神兼备的表演迸发出浓烈的艺术感染力。忽闪着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模拟蛇形左右扭动的脖子又细又长,她以独特的肢体语言“蛇形”“蛇步”,在上下、高低、左右的曲线起伏扭动,及融汇武旦、武生与武净行当特色的各种繁难身段动作和步态中,淋漓尽致地诠释小青对白...
查看更多
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瓶颈与对策
2017.02.07
论坛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曾经有一个
黄
金时期,尤以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为代表。令人遗憾的是,当前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渐渐失去了昔日辉煌,少数民族文化的特质渐渐被稀释乃至被替代,传统的特色民族文化传承容易流为简单机械的文化符号的复制 ●我们缺少一支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研究、挖掘、创新的专业队伍;缺少一个代表性的伟大作品有效地将少数民族文化及形象展示给世界;缺少对当前新媒体时代的全面认知和有效运用,作品缺乏深厚的生活基础,出现很多伪民俗、伪文化,无法为大众高度关注和广泛...
查看更多
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全国第三届牛郎织女传说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2017.02.06
论坛
2017年1月7-10日,由中国民俗学会、山东省沂源县人民政府主办,沂源县文化出版局、中国牛郎织女传说研究中心承办的全国第三届牛郎织女传说学术研讨会在山东省沂源县召开。本次会议有来自北京、上海、浙江、广东、河北、山东、云南、山西、台湾等地的近30位专家学者参加。此次会议包括学术研讨和实地调研两部分,8日与会学者实地参观考察了中国牛郎织女传说研究中心、沂源县博物馆、牛郎织女民俗展览馆、世界爱情邮票陈列馆和沂源县燕崖乡大贤山牛郎织女景区。 9日学术研讨会...
查看更多
惠山泥人的守望
2017.02.06
专题报道
华天骅和外婆喻湘涟惠山泥人代表作《阿福》喻湘涟作品《和合二仙》喻湘涟捏泥人。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档案馆内的“天心莲工作室”里,开着两盏小灯,几张木桌上放着各种工具、泥料,角落里堆放着一些成品、半成品的泥人。77岁的惠山泥人国家级传承人喻湘涟,正在吃着外孙华天骅给她点的外卖。这里是属于祖孙两代人的艺术“天堂”。 祖孙俩每天7点一起来工作室,一人一张桌子,一边捏泥人,一边交流技法,有时会因为想法不同而起争执,到了晚上一起回家,每一天都平淡而充...
查看更多
1
417
418
419
420
421
547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