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20   星期二   农历四月廿三   谷雨 谷雨
搜索
专题报道
500多页羌族孤本档案被埋 羌族历史探秘  地震除了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还沉重地打击了羌族文化。最大的文化损失,就是500多页的“孤本”档案《石泉县志》(石泉为北川古名),仍未被抢救挖掘出来,而该书较完整地记录了羌族1700多年的历史。那么,羌族在历史上曾为中华文明做出哪些重大贡献呢?  1.曾有上千万人口  这次特大地震的震中汶川,就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羌族聚居区,所以羌族聚居的县都遭受了严重破坏,除了北川,茂县、理县等羌族人口较多的县的灾情也相当严...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寻踪:傣族织锦  正在织锦的中年女子。记者 曲鸣飞/摄    谈到云南美女,傣族美女必不可少,身材窈窕的她们是版纳街头流动的风景。而她们身上一“梭”一线织出的的傣裙,就是刚刚被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傣族手工织锦技艺”的作品之一。  “锦”在字典中指“精美鲜艳的纺织品”,傣族人早有棉布和丝绸织锦,现在,我们看到的通常是棉布织锦。傣族手工艺人用这一布上的“美丽云霞”,做出了傣裙、围巾、沙发垫等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它们也成为许...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黄河号子申遗之后的保护之困:年轻人不愿意学 孟州黄河河务局职工在孟州黄河风景区表演黄河号子中的“土锇号子”黄河职工打着手锇练习喊唱抢险号子    2007年3月5日,黄河号子入选河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7日,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是其保护之路的开始。事实上,尽管剪纸、泥塑、雕刻、木偶、花鼓灯、黄河号子、原生态民歌演唱等相继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其存在空间却日渐狭窄。黄河号子第三代传人李富中...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陈氏太极拳的前世今生    ――记陈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陈正雷 洋学生学打太极拳    6月14日,是第三个中国“文化遗产日”。6月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月。从河南省温县大山深处走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式太极拳,如今爱好者已遍布到世界的每个角落。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练习太极拳的人数超过2.5亿人,成为世界上参与人数最多的武术运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符号象征,陈氏太极已经成为对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从大山深处到风靡世界  “我会做一名最...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载体不容忽视    最近,一位朋友向记者提出个问题:“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是寿山石呢,还是寿山石雕?”     “当然是寿山石雕了”,记者耐心地向他解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是各民族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技能,以及跟这些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等。寿山石雕就是福州地区所特有的一种传统手工艺技能。”     “那么,如果哪一天没有了寿山石,还会有寿山石雕吗?”     这位朋友紧...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完善少数民族医药 彰显传统精华    我国疆域广大,跨越温带、亚热带等气候区域以及平原、盆地、高原、山地等地理环境,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为各民族发展创造了不同的外部条件。从远古开始,各民族在发展自己独特文化的同时也开始了民族间的交流,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由于区域性差异,各个民族有其独特性,其医药文化更加带有地域特色。     首先,由于地域带来的环境差异,各民族所面临的来自自然和自身的病患威胁即有不同。寒冷、干燥的地方和潮湿、炎热的区域生...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新华调查:“非遗”传承人为演出制火药被拘留      新华网杭州7月16日电题:“非遗”传承人为演出制火药被拘留 泰顺“药发木偶”遭遇法律尴尬      今年64岁的周尔禄是我国制作“药发木偶”的唯一代表性传承人。今年6月14日,他领取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药发木偶戏(泰顺药发木偶)”的奖牌和证书。     6月15日,温州泰顺大安乡大洋村村口,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周尔禄胸戴奖牌、手捧证书,虽然沉浸在人们的赞誉声中,但他的心里却轻松不起来...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失去自然传承 山歌将成为“录音带上的文物”?     山歌好比春江水,在中国广袤的国土上,山歌曾有数千年的辉煌历史和浩如烟海的曲目。    但令人遗憾的是,萌芽和壮大于狩猎和农耕文明中的中国山歌,近些年自然传承的能力在加速滑坡,只留下舞台山歌、电视山歌、旅游山歌等表面繁荣。与山歌相关的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同样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打山歌”的都是些“怪人”?    出生于湖南西部山区的作家李苑,多年来致力于研究山地民俗文化。    李苑说,山歌...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赫哲族鱼皮画献礼奥运 老艺人忧心潮绣失传(图1)(图2)(图3)赫哲族鱼皮画献礼奥运  奥运会临近,黑龙江省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渔业村的渔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尤文凤正在加紧制作鱼皮画,她准备将鱼皮画作品献给北京奥运会。赫哲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独特的生活方式使他们成为唯一能制作鱼皮衣的民族。53岁的尤文凤制作的鱼皮系列画有打球、划船、跳高等。2008年,文化部将赫哲族的鱼皮制作技艺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地震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恢复重建规划专家论证会在川举行      本网讯 6月26日,由文化部主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四川省文化厅承办的全国地震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恢复重建规划专家论证会在成都举行。    本次会议是继6月16日在北京召开的“地震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座谈会”之后,专题对地震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重建规划进行的论证会。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出席并讲话;文化部社文司(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屈盛瑞、张永新、巡视员周小璞...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