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搜索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易筋经,就是改变筋骨的方法。天台山易筋经原属道家功法,是一种根据人体经脉特征,通过吐纳贯气、肢体延伸、引筋舒脉、内外兼修,以达到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方法。它源于明代,在道教南宗祖庭桐柏宫道士中代代相传,后流传至社会。现主要流传于浙江省天台县,在河南、山东、陕西、安徽等全国各地亦有分布。 天台山易筋经以桐柏宫紫凝八势为代表。第一势沐浴守中,双手合十,冥心泯意;第二势铁牛犁地,双手握拳,拇指力挺;第三势海底归元,双手推下,真意贯充;第四势两仪融清,双手平推,疏...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贾氏青萍剑,是我国近代青萍剑术三个支系中最具影响力的传承流派,是一套经典、实用的传统剑法。据史料记载,青萍剑发源于江西龙虎山天师府,为潘元圭道长所创,初期为道士所传,后由道门流入俗家,形成贾氏、袁氏和杨氏三个流派。其流派之一的贾氏青萍剑,流入河北后,历经几代人的潜心研究和实战磨砺,形成独特而完整的剑术体系,距今已有近两百年历史,现主要流传于河北省黄骅市及其周边地区。 贾氏青萍剑基本内容包括基本功法、套路、剑法单式对劈和对抗性实战练习四个部分。其基本功法包括...
查看更多
莫家拳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莫家拳,广东“五大名拳”之一。清乾隆年间形成于广东,传承至今已有九代,近300年的历史。莫家拳源于广东惠州,流传于东莞,发展于广州,影响中国广大地区,传播于世界各地。 莫家拳攻防结合,手法紧密;拳势勇猛,刚劲有力;步法灵活,脚法较多;长短结合,身法多变;单枝先行,动静相间。它既有南拳发力深沉、手法多变的风格,又有北腿以技取胜之功。其内容体系完整,主要涵盖技术体系和伦理体系两方面内容。技术体系方面,莫家拳有拳术套路39套、器械套路27套、对练4套、桩法5套...
查看更多
岩鹰拳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岩鹰拳是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独有的拳种。它源于清末杜心五先生的鹰爪擒拿术,由其传人结合多年的习武经验,提炼、模仿湖南山区岩鹰的格斗特长和勇猛灵活的生性形态,研习整理而成,至今已有百年以上历史。其流布地域以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为核心,辐射至广东、云南、江西、湖北等省,海外亦有分布。 岩鹰拳属象形拳种,以岩鹰出巢、觅食、翱翔、游猎、捕杀、擒拿、格斗等形象为动作摹本,武术特色鲜明。其拳术套路完整,含4段82式,韵律顺畅,虚实结合;结构合理、特点突出,注重贴身近战和短...
查看更多
巫家拳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巫家拳是清代巫必达定居湖南湘潭期间,将当地流传的洪拳与养生功法十六锭金熔于一炉,创立的一种集练、养、打三者于一体的技法体系。自开宗立派以来,已传承七代,历200余年,位居湖南四大名拳之首。现该拳主要流传于湘中、湘东、湘北等地,以发源地湘潭最为集中,传承群体最多,世代有名手,影响力最大。此外,福建、湖北、广东、广西等省区也有分布,并辐射到海外多个国家。 巫家拳力法称“摇篮力”,步法以寒雀步、三叉步为主,变换灵活,活动范围小。巫家拳含三叉六肘、掐吊六肘、摆门六...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福建六合门为北少林武术的一大流派,是我国著名拳派之一。据史料记载,其祖师为清末武术教官李风岗,传承至今已逾200余年。六合门在福建省各地区都有流传,以福州、厦门、泉州、宁德最为普及;此外,在江西、广东、海南等省广泛分布,亦远播至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 福建六合门内容丰富、理论完整。其核心思想“六合”,是古代拳师在长期攻防实践上总结起来的习拳方法的精华。所谓“六合”,指“内练精气神,外练手眼身”。“精气神”为内三合,“手眼身”为外三合,内外相合,始可练拳制敌...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亳州晰扬掌是我国的一门传统武术。晰,是“清晰”的意思,因习武前要做抬克毕尔扬掌动作,故名“晰扬掌”。它发源于安徽省亳州市,根据元朝末年创编的“古兰健身术”,并结合中国象棋的对阵棋局逐步演化而成。历经七百余年的实践和运用,流传到全国各地,以安徽省为盛,河南、山东、湖北、江苏,乃至台湾等省亦有分布。 晰扬掌由元朝末年清真寺阿訇所创,明朝初年在军队中广为传播,其后在明代抗倭战争、清朝反对外侮及抗日战争等时期发挥了积极作用。20世纪80年代全国武术遗产挖掘时,被国...
查看更多
少北拳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少北拳,是一个源于少林又有其自身特点的拳种。它由明末清初临济武僧觉空与山东张大奇所传,至今已经八代。它主要流布于辽宁锦州、沈阳、大连等地,北京、河北、山东等省市亦有流布。近年来,随着发展,远播至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 少北拳基本内容统称“双功四术”,即九术功、六根功(含八部短拳)两大基本功和拳术、器术、功术、巧术四大术部。拳术由长拳、短打、破拿、巧遁4部25套拳法组成;器术包括古代战场十八般兵器“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拐棒棍节、流星弓”等八大类武器二...
查看更多
无极拳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无极拳产生于清代中期,相传由江南乐符人刘仙岛所创,后传入天津,经历代传人发展,成为技术体系完备的拳种,现主要流传于天津市各区,在河北、辽宁、北京、山东、广东等地亦有流传。 天津是通往北京的咽喉要道,自古就是京师门户,军事重镇,外连渤海,内连华北、东北、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明清时期,由于朝廷在津设“武科场”,加上运河漕运、海关口岸繁荣,河北、山东、山西、河南、浙江、苏闽等地武林豪杰与船户、商贾、官吏进津者颇多。他们“以拳谋生”“以武会友”“以武结社”,云集定...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维吾尔族曲棍球,维吾尔语称“琼玛克球”和“麦热球”,是一项覆盖面广、涉及群众多的民间体育活动。其历史悠久,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的平原地区乡镇。 曲棍球以农民参与为主,是一项群众性娱乐活动,多在农闲和节日时举行。参与者手持曲棍,双方人数不等,最多20人一队,少则两个人进行比赛。场地为半亩以上的平地,用木柱或放石头作标记的方法当球门。规则要求每人必须持“7”字形弯头球棍打球。球棍一般为长度1米左右的木质棍,不允许使...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