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777)
机构
(4)
政策
(296)
资讯
(8793)
清单
(5305)
资源
(1085)
学术
(1842)
百科
(6)
其他
(44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易筋经(天台山易筋经)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易筋经,就是改变筋骨的方法。天台山易筋经原属道家功法,是一种根据人体经脉特征,通过吐纳贯气、肢体延伸、引筋舒脉、内外兼修,以达到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方法。它源于明代,在道教南宗祖庭桐柏宫道士中代代相传,后流传至社会。现主要流传于浙江省天台县,在河南、山东、陕西、安徽等全国各地亦有分布。 天台山易筋经以桐柏宫紫凝八势为代表。第一势沐浴守中,双手合十,冥心泯意;第二势铁牛犁地,双手握拳,拇指力挺;第三势海底归元,双手推下,真意贯充;第四势两仪融清,双手平推,疏...
查看更多
青萍剑(贾氏青萍剑)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贾氏青萍剑,是我国近代青萍剑术三个支系中最具影响力的
传承
流派,是一套经典、实用的传统剑法。据史料记载,青萍剑发源于江西龙虎山天师府,为潘元圭道长所创,初期为道士所传,后由道门流入俗家,形成贾氏、袁氏和杨氏三个流派。其流派之一的贾氏青萍剑,流入河北后,历经几代人的潜心研究和实战磨砺,形成独特而完整的剑术体系,距今已有近两百年历史,现主要流传于河北省黄骅市及其周边地区。 贾氏青萍剑基本内容包括基本功法、套路、剑法单式对劈和对抗性实战练习四个部分。其基本功法包括...
查看更多
莫家拳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莫家拳,广东“五大名拳”之一。清乾隆年间形成于广东,
传承
至今已有九代,近300年的历史。莫家拳源于广东惠州,流传于东莞,发展于广州,影响中国广大地区,传播于世界各地。 莫家拳攻防结合,手法紧密;拳势勇猛,刚劲有力;步法灵活,脚法较多;长短结合,身法多变;单枝先行,动静相间。它既有南拳发力深沉、手法多变的风格,又有北腿以技取胜之功。其内容体系完整,主要涵盖技术体系和伦理体系两方面内容。技术体系方面,莫家拳有拳术套路39套、器械套路27套、对练4套、桩法5套...
查看更多
岩鹰拳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岩鹰拳是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独有的拳种。它源于清末杜心五先生的鹰爪擒拿术,由其传人结合多年的习武经验,提炼、模仿湖南山区岩鹰的格斗特长和勇猛灵活的生性形态,研习整理而成,至今已有百年以上历史。其流布地域以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为核心,辐射至广东、云南、江西、湖北等省,海外亦有分布。 岩鹰拳属象形拳种,以岩鹰出巢、觅食、翱翔、游猎、捕杀、擒拿、格斗等形象为动作摹本,武术特色鲜明。其拳术套路完整,含4段82式,韵律顺畅,虚实结合;结构合理、特点突出,注重贴身近战和短...
查看更多
巫家拳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巫家拳是清代巫必达定居湖南湘潭期间,将当地流传的洪拳与养生功法十六锭金熔于一炉,创立的一种集练、养、打三者于一体的技法体系。自开宗立派以来,已
传承
七代,历200余年,位居湖南四大名拳之首。现该拳主要流传于湘中、湘东、湘北等地,以发源地湘潭最为集中,
传承
群体最多,世代有名手,影响力最大。此外,福建、湖北、广东、广西等省区也有分布,并辐射到海外多个国家。 巫家拳力法称“摇篮力”,步法以寒雀步、三叉步为主,变换灵活,活动范围小。巫家拳含三叉六肘、掐吊六肘、摆门六...
查看更多
六合拳(福建六合门)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福建六合门为北少林武术的一大流派,是我国著名拳派之一。据史料记载,其祖师为清末武术教官李风岗,
传承
至今已逾200余年。六合门在福建省各地区都有流传,以福州、厦门、泉州、宁德最为普及;此外,在江西、广东、海南等省广泛分布,亦远播至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 福建六合门内容丰富、理论完整。其核心思想“六合”,是古代拳师在长期攻防实践上总结起来的习拳方法的精华。所谓“六合”,指“内练精气神,外练手眼身”。“精气神”为内三合,“手眼身”为外三合,内外相合,始可练拳制敌...
查看更多
西凉掌(亳州晰扬掌)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亳州晰扬掌是我国的一门传统武术。晰,是“清晰”的意思,因习武前要做抬克毕尔扬掌动作,故名“晰扬掌”。它发源于安徽省亳州市,根据元朝末年创编的“古兰健身术”,并结合中国象棋的对阵棋局逐步演化而成。历经七百余年的实践和运用,流传到全国各地,以安徽省为盛,河南、山东、湖北、江苏,乃至台湾等省亦有分布。 晰扬掌由元朝末年清真寺阿訇所创,明朝初年在军队中广为传播,其后在明代抗倭战争、清朝反对外侮及抗日战争等时期发挥了积极作用。20世纪80年代全国武术遗产挖掘时,被国...
查看更多
少北拳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少北拳,是一个源于少林又有其自身特点的拳种。它由明末清初临济武僧觉空与山东张大奇所传,至今已经八代。它主要流布于辽宁锦州、沈阳、大连等地,北京、河北、山东等省市亦有流布。近年来,随着发展,远播至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 少北拳基本内容统称“双功四术”,即九术功、六根功(含八部短拳)两大基本功和拳术、器术、功术、巧术四大术部。拳术由长拳、短打、破拿、巧遁4部25套拳法组成;器术包括古代战场十八般兵器“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拐棒棍节、流星弓”等八大类武器二...
查看更多
无极拳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无极拳产生于清代中期,相传由江南乐符人刘仙岛所创,后传入天津,经历代传人发展,成为技术体系完备的拳种,现主要流传于天津市各区,在河北、辽宁、北京、山东、广东等地亦有流传。 天津是通往北京的咽喉要道,自古就是京师门户,军事重镇,外连渤海,内连华北、东北、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明清时期,由于朝廷在津设“武科场”,加上运河漕运、海关口岸繁荣,河北、山东、山西、河南、浙江、苏闽等地武林豪杰与船户、商贾、官吏进津者颇多。他们“以拳谋生”“以武会友”“以武结社”,云集定...
查看更多
曲棍球(维吾尔族曲棍球)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维吾尔族曲棍球,维吾尔语称“琼玛克球”和“麦热球”,是一项覆盖面广、涉及群众多的民间体育活动。其历史悠久,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的平原地区乡镇。 曲棍球以农民参与为主,是一项群众性娱乐活动,多在农闲和节日时举行。参与者手持曲棍,双方人数不等,最多20人一队,少则两个人进行比赛。场地为半亩以上的平地,用木柱或放石头作标记的方法当球门。规则要求每人必须持“7”字形弯头球棍打球。球棍一般为长度1米左右的木质棍,不允许使...
查看更多
1
492
493
494
495
496
1778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