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21   星期三   农历四月廿四   
搜索
解会谦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2年4月生,河北省巨鹿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四股弦(冀南四股弦)代表性传承人。冀南四股弦第四代传人。1978年开始学习四股弦,拜四股弦剧团老艺人解黄甫为师。现任巨鹿龙港四股弦艺术团团长,带领剧团每年演出三百余场次。表演技艺精湛,演唱、道白清晰明朗,扮相大方,个人特色鲜明,擅长扮演花脸、武生等,代表作有《铡赵王》《洪封口》《罗通扫北》《三升官》。几年来共培养三十多名学员,其中部分已成为剧团的主要演员。
查看更多
耿书义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7年9月生,河北省高邑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乱弹(南岩乱弹)代表性传承人。南岩乱弹第四代传人。13岁在家乡高邑县万城乡东南岩村的天兴奎乱弹班学艺,主攻武生。1954年拜河北乱弹有记载以来的第二代艺人吴发戌(号老震)的得意门生、巨鹿籍乱弹艺人史风云为师,后随师到藁城日新乱弹剧团搭班演戏。1956年回南岩村组建了群英乱弹剧团。唱法与众不同,创造了老生高音花脸唱法,拖腔常有下行的尾音。把乱弹艺术毫无保留地传给下一代,口传心授,为剧团...
查看更多
林国光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9年12月生,广东省吴川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粤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二级演员。1954年进入吴川粤剧团,师承刘家荣(艺名老天寿)等南派粤剧名家。1962年担任吴川粤剧团文武生,主演和导演过《草莽英风》《双雄闹殿》等粤剧作品。重视粤剧南派艺术的挖掘、整理,在粤、港两地和新加坡参与组织过粤剧南派艺术的研讨、演出活动,影响很大,是粤剧南派艺术的一面旗帜。退休后一直从事粤剧编导及传承人培养工作,培养的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郑永健及多...
查看更多
欧小胡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4年1月生,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粤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岁进入广西合浦师范学校粤剧文艺班学习,后师从粤剧大师红线女,之后到广西艺术学校进修,再入中国戏曲学院深造,获得硕士学位。基本功扎实,技艺全面,嗓音洪亮而富有张力,唱腔韵味醇厚,扮相英武俊朗,舞台造型清新利索,表演风格细腻传神,戏路宽广。多年来,成功塑造了众多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获第十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化部文华...
查看更多
王立军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7年10月生,天津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76年毕业于天津市戏曲学校,工武生,兼习老生,受教于杨麟玉、厉慧良、王金璐等老师。后来相继拜茹元俊、谭元寿、丁存坤为师。基本功扎实,技能全面,扮相英俊,气质脱俗。代表剧目有《野猪林》《连环套》《定军山·阳平关》《战太平》《英雄义》《挑滑车》等。曾获第三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首届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全国京剧青年团(队)新剧目会演...
查看更多
曾金贵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8年3月生,湖南省益阳县志源乡(今属桃江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湘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1950年参加长沙市湘剧二团附设演员训练班。先师从湘剧名角朱庆红、谭丙奎学二花脸,后师从贺华元、廖升翥习大花脸,学演了张飞、薛刚、包拯、项羽、曹操、侯尚官等角色。1964年跨行串演武生、老生戏,学演李玉和、杨子荣、郭建光、洪常青等角色。1973年兼职导演《八一风暴》《园丁之歌》等。1976年恢复传统戏,导演了《追鱼记》《金丸记》及折...
查看更多
武兴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1年4月生,山西省孝义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木偶戏(孝义木偶戏)代表性传承人。从小热爱文艺,曾在隰县晋剧团和离石晋剧团学艺,攻胡子生。1972年考入孝义县木偶剧团,跟随梁全民、那鹏飞等名艺人学习木偶、皮影艺术。有过硬的举功,擅长花脸、三花脸、武生操作,在传统操杆技艺基础上,增设偶人的身段、步法等表演程式,并开发出梢子、髯口、帽翅、吹火、变脸等特技。20世纪90年代以来,利用新媒体介质拍摄木偶电影电视系列,至今已拍摄二百多集,代...
查看更多
陈炎森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6年1月生,2016年12月去世,福建省漳州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木偶戏(漳州布袋木偶戏)代表性传承人。1960年进入龙溪地区戏曲学校木偶科学习表演,师承杨胜、陈南田两位木偶艺术大师,主攻武生行当。表演动作规范、收放自如,高难动作攻守有序、勇猛有力。曾获全国第二届木偶皮影戏金狮奖表演奖、捷克布拉格第八届国际木偶艺术节最佳动画奖水晶杯。其表演既保持了布袋戏武生传统的表演套路,又有即兴发挥,丰富了行当变化,传承了漳州布袋木偶戏福春...
查看更多
朱树龙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8年3月生,江苏省徐州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柳琴戏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自幼对传统戏剧有着浓厚的兴趣。1971年考入江苏省柳琴剧团。成名作是《红罗衫》,主演《汉宫怨》后,在苏、鲁、豫、皖等地名声大振。凭借作品《白玉楼》成为柳琴界名演员。1988年拜江苏柳琴戏大师厉仁清为师,为第四代传承人。属于通才型的演员,小生、武生、须生、老生、小丑均擅,文戏、武戏的功力都很扎实。代表剧目有《红罗衫》《汉宫怨》《白玉楼》《走娘家》等,作...
查看更多
宋自武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0年9月生,山东省曹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弦戏代表性传承人。1954年于山东省菏泽大弦戏剧团拜杨明学为师,学习大弦戏艺术,主攻黑、红脸及老生,兼武生、丑。声腔融合了山东调、濮阳调、滑县调及大罗戏等的基本特征,根据自身条件及大弦戏剧种的特征,采取多种节奏形式把握曲牌,使旋律、节奏简洁,唱腔丰富多变。演唱以大本嗓为主,二本嗓为辅,先吐字后喊腔,一句两腔。基本功扎实,表演细腻准确,大洪拳架式规范。授艺较早,自1962年任教于山东菏...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