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搜索
汪庆元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7年生,山东文登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一级演员。汪庆元自幼学艺,1954年参加凤城京剧团,向冯世奎等前辈求教,1980年进入沈阳京剧团,拜“唐派”大弟子李刚毅为师,研习、传承唐派表演艺术,成为唐派再传弟子。其表演规矩大气,工架稳健,嗓音具有良好的天赋。代表作品有:《闹朝扑犬》《走麦城》《华容道》等。
查看更多
周仲博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25年生,河北沧州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京剧表演艺术家。周仲博出身梨园世家,5岁随父、兄学艺,6岁登台演出,早年与唐韵笙等名家长期合作,对“唐派”艺术的精髓有较深的理解。1992年应聘为抚顺市京剧训练班顾问后,陆续培养了杜振山、顾景荣等一批优秀京剧演员。其表演武功扎实,戏路宽广,嗓音高亢,刻画人物生动、细腻。代表作品有《未央宫》等。
查看更多
李荣威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回族,1926年生,北京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京剧表演艺术家,一级演员。李荣威12岁参加尚小云的“荣春社”科班学习铜锤、架子花脸,师从孙盛文、宋富亭、尚小云、裘盛戎、苏连汉、侯喜瑞等,后入天津市京剧团从艺。自1987年始至今,李荣威一直致力于收徒传艺、示范演出等方面工作。其表演擅长铜锤花脸,唱腔既具铜锤花脸的神韵,表演动作又具架子花脸的功力,形成独特的表演风格。2010年,其荣获中国京剧界最高荣誉“终身成就奖”。代表作品有...
查看更多
张幼麟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3年生,河北文安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一级演员,第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张幼麟为著名武生张世麟之子,自幼随父学艺,后入天津京剧三团。他的功底扎实,无论长靠短打均有建树,较为全面地继承了其父的代表剧目《金翅大鹏》《马超》《武松》《雁荡山》等,并传承给多位优秀青年武生演员。其表演工架漂亮,能运用高超的技艺恰到好处地展现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代表作品有:《金翅大鹏》《蜈蚣岭》《战冀州》等。
查看更多
李长春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9年生,北京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京剧表演艺术家,裘派艺术的优秀传人,一级演员。李长春1951年入戏曲实验学校(后名中国戏曲学校),工花脸,由宋富亭启蒙,后师承孙盛文、李春恒、侯喜瑞、郝寿臣、李桂春、骆连翔等。1969年李长春参加现代戏《海港》创作演出,扮演主要角色高志扬,并参加了电影《海港》的摄制。1984年调到北京军区战友京剧团任主要演员。他在继承裘派艺术韵味醇厚、节奏鲜明、刚柔相济的唱法上,在富于性格化表...
查看更多
王金璐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19年生,北京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京剧武生表演艺术家,中国戏曲学院教授。王金璐11岁入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初从陈少武、王荣山、蔡荣贵、高庆奎等学老生,14岁拜马连良为师,15岁后从丁永利、李洪春、曹玺彦、迟月亭、褚连顺等学武生和红生,其长靠戏、短打戏均有较高造诣,能演三百余出,为杨(小楼)派和黄(月山)派武生主要传人之一。其表演武功功底坚实,重视深刻细腻的内心表演,同时吸收了“麒派”和“马派”的某些艺术风格,台风...
查看更多
叶少兰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3年生,安徽太湖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一级演员,首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中国戏曲学院客座教授、研究生导师。叶少兰为叶派小生艺术创始人叶盛兰之子,1952年考入中国实验戏曲学校,学文武小生,曾得姜妙香、萧连芳、茹富兰、阎庆林等传授,同时又由其父指导,学得《群英会》《八大锤》《罗成叫关》《辕门射戟》《玉门关》《打侄上坟》《监酒令》等剧,1962年拜俞振飞为师,得俞振飞亲授《游园惊梦》《太白醉写》《奇双会》等戏。长...
查看更多
李维康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7年生,北京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一级演员,首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中国戏曲学院特聘教授。李维康12岁登台,先后师承程玉菁、华慧麟、赵桐珊、李香匀、雪艳琴、荀令香、于玉蘅、张君秋、李玉茹等名家,1958年考入中国戏曲学校,毕业后在中国京剧院从艺。其表演扮相端庄,台风大方,嗓音宽亮甜美,尤其行腔富有创新,熔梅、程、张等流派的声腔艺术于一炉,同时根据自身条件,兼收并蓄,以情带唱,逐步形成自己的演唱风格。代表作品有...
查看更多
赵燕侠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28年生,河北武清人(今属天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京剧表演艺术家。赵燕侠出身梨园世家,自幼在父母的督导下练功学戏,7岁随父赵小楼在杭州、上海、武汉等地搭班演出,14岁到北京后师从荀慧生等学习青衣、花旦,1947年组建燕鸣社,在京、津、沪等地演出,后长期在北京京剧院从艺。赵燕侠在继承荀派表演风格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条件,突破传统技艺,唱、念、做、打别具一格,深为观众喜闻乐见。其表演戏路较宽,文武不挡,唱腔悠扬婉转...
查看更多
孙毓敏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0年生,上海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一级演员,第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孙毓敏10岁考入北京市艺培戏曲学校,初习武旦,后专工花旦,1952年又入北京市戏曲学校,师从赵绮霞、李金鸿、赵德勋、高玉倩等,1953年从张君秋学戏,1959年进荀慧生剧团拜荀慧生为师,1963年调入梅兰芳剧团。1991年起担任北京戏曲艺术学校校长以来,培养了大量戏曲人才。现为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校名誉校长,北京市京剧昆曲振兴协会会长。代表作...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