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2   星期一   农历四月十五   立夏 立夏
搜索
敦煌,辉煌与沉痛的艺术品
专题报道
敦煌,辉煌与沉痛的艺术品段然  有人说,敦煌是多种文化融汇与撞击的交叉点,因为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文化曾在这里碰撞出火花;有人说,敦煌是艺术的殿堂,理由来自那些公元4至11世纪的壁画和雕像;还有人说,敦煌是文献的宝库,这里蕴藏着的数以万计的赤轴黄卷足以让世人惊叹。然而敦煌究竟是什么,恐怕只有来过这里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  多少人曾经踏着文明的碎片,寻着丝绸之路的印迹来到这片地方。张骞出使西域以后,丝绸之路商贸往来逐渐繁盛,作为古代丝绸之路上中原进入西域...
查看更多
韩国称"汉字申遗"纯属中国媒体误传 伤害两国感情
其他新闻
韩国称"汉字申遗"纯属中国媒体误传 伤害两国感情    不久前,中国南方一家媒体刊登题为《中韩文化之争》的文章称,韩国学者主张汉字是由韩国人的祖先发明的,韩国政府还要向联合国申请将汉字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近日,韩国联合通讯社发表文章澄清,此事并无根据,纯属“误传”。    在“汉字申遗”风波被澄清的同时,人们注意到,汉字在韩国确实很受重视:几乎所有的名胜古迹都用繁体汉字题名,不少著名企业在招聘时,也要考虑应聘者的汉字能力。    汉字“申遗”纯属误传...
查看更多
冬至节的民俗
专题报道
中国冬至节的民俗    冬至是24个节气之一,古人认为: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礼记·月令》载:“是月也,日短至。”    每年仲冬之月的冬至日,这一天日昼在一年四季中最短,所以又将“冬至”称为“短至”。而冬至后,白昼从最短的一天逐渐加长,故冬至又称为“长至”。由于有这种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最早在春秋时代古人通过土圭观测太阳定出了这第一个节气――冬至。《史记?律出》云:“气始于冬至,周而复生。”《易经》上也有“冬至阳生...
查看更多
专家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人才培养
其他新闻
专家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人才培养    日前,全国高校民俗学与民间文学教学研讨会在华中师大召开。来自国内外70多名专家共同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及相关学科研究人才培养的话题。   专家指出,地方保护民间文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中,仍存在专业人才缺乏,保护理念落后等问题。希望高校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工作中扮演更重要的角 色。   研讨会还讨论了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民间文学教程》编写计划、《中国民间文艺学年鉴》编纂工作等议题。(刘中兴...
查看更多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化遗产价值观
论坛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化遗产价值观陆建松   今年,在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开幕式上,川剧表演走向了成都街头。   ●社会各界和民众对遗产保护的意识较前有提高,但是,在遗产保护意识和行为方面依然存在较大的偏颇:往往对圆明园、长城等“重要”的世界遗产较为关注和重视,而对“普通”遗产的保护却不太关心,甚至视为可有可无,仍在不断地进行破坏。    ●遗产的价值观直接决定了公众对其所抱的态度,决定了政府对其所采取的措施。多年来我国遗产破坏严重,保护不力,投入不足...
查看更多
全国政协结束隋唐大运河考察
其他新闻
全国政协结束隋唐大运河考察    全国政协18日结束对隋唐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的考察。    全国政协大运河保护与申遗考察团从12月10日起,对河南、安徽两省境内的隋唐大运河遗址进行了为期9天的全面考察,行程近2500公里,实地调查了郑州、鹤壁、洛阳、开封、商丘、亳州、淮北、宿州等8个城市的30余处遗址、遗迹,包括古运河河道及码头、桥梁等设施,依托运河发展起来的历史文化村镇,以及与大运河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全国政协副主席徐匡迪在考察结束时说,大运河是...
查看更多
保护与传承我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其他新闻
保护与传承我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本网讯 以木结构为主的中国传统建筑历经漫长的发展,形成独特完整的体系,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蕴涵着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思想。以往对中国古代建筑的保护主要通过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形式,侧重物质和静态的层面,而对营造技艺和传承人的保护重视不足。近年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引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展开,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也已被列入保护范围,并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对传统营造技艺的保护研究也拓展了古建研究的视野...
查看更多
北京“非遗”志愿者招募启动
其他新闻
北京“非遗”志愿者招募启动   昨天,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志愿者招募工作启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兴趣的在校大学生均可报名。志愿者将主要从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推广等工作。(记者侯艳)    (来源:人民网-《京华时报》)    (编辑 飞仪)
查看更多
“国宝”汉碑亟需抢救
专题报道
一方是中国书法在海外的日益受宠,一方是千年汉碑备受冷落、疏于保护――“国宝”汉碑亟需抢救 “国宝”汉碑展示中华文化魅力与神韵   日前,一项以“哪些中国文化元素应融入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为题的网络调查结果公布,从排序上看汉字及书法位居第三,排在了四大发明、长城之前,由此可见汉字及汉字书法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然而对于这个结果,曲阜师范大学书法系教授李开元却有种说不出的感觉,“书法如此受关注,作为今天字体‘鼻祖"的‘国宝"级文物,汉碑保护却没得到应有的...
查看更多
北方昆曲剧院纪念建院50周年
其他新闻
北方昆曲剧院纪念建院50周年  北方昆曲剧院建院50周年纪念大会12月18日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举行。全国其他昆曲院团领导前来致贺,昆曲人抚今追昔,共商复兴昆曲之大计。   北方昆曲剧院成立于1957年,但昆曲前辈的昆曲活动则可追溯到1917年,以郝振基、陶显庭等名家为代表的荣庆社携韩世昌、侯玉山等,从河北农村进驻北平天乐茶园,昆曲再一次响彻都市。1919年,荣庆社南下上海演出,激发了江南有识之士对昆曲的激情,于是1921年苏州创办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昆曲传习所...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