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0753)
机构
(24)
政策
(424)
资讯
(11414)
清单
(12138)
资源
(2936)
学术
(2360)
百科
(148)
其他
(128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淮海戏
2018.12.14
淮海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淮安市 淮海戏是江苏省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连云港市、淮安市、宿迁市及徐州市、盐城市部分县区,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1830年前后出现了淮海戏的演出班社,1880年后仅海州的东海、灌云两县就有一百多个淮海戏班。1940年抗战期间淮海戏艺人成立“艺人救国会”,编演了《小板凳》、《大后方》、《三星落》等一大批现代剧目,利用戏曲宣传抗战,起到了鼓舞士气民心的作用。 淮海戏唱腔音乐丰富多彩,有男腔和女腔的区...
查看更多
童子戏
2018.12.14
童子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通州市 童子戏是江苏民间祈福活动中的一种演剧形式,流传于江苏省南通市及通州市中西部和周边部分地区,其表演形式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 南北朝以来,南通逐渐成陆,后周显德年间始有建置,当时称为“胡逗洲”。成陆初期四面环水,交通闭塞,所以成了流人聚集的场所。这些流人成分复杂,南北皆有,发配或迁徙到南通,带来了巫觋演唱、祈福消灾的习俗,当地称之为“上童子”或“童子上圣”。 童子号称可自由游走于神、鬼、人三界,借...
查看更多
瓯剧
2018.12.14
瓯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温州市 瓯剧是温州地区最有影响的戏曲剧种,原名“温州乱弹”,它大约形成于清代初年,主要在浙江温州各县及丽水、台州部分地区流传,影响远及闽北及赣东北一带。瓯剧是一个多声腔剧种,以乱弹腔为主,兼唱昆腔、高腔、徽调、滩簧及时调等。 瓯剧剧目计有四百五十余种,基本来自南戏、元明杂剧及明清传奇。其中正宗传统大戏84本,有“三昆、四高、四徽、四冷、五老”之说,指的是《连环记》、《渔家乐》、《雷峰塔》三本昆腔戏,《雷公报...
查看更多
甬剧
2018.12.14
甬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宁波市 甬剧是用浙江宁波方言演唱的地方戏曲剧种,音乐声腔属于滩簧。它的流布区域早期集中在鄞县、奉化一带,后逐步遍及整个宁波地区及舟山一带乡镇。随着上演剧目的变革,甬剧先后经历了男小旦、女小旦、改良甬剧等几个发展时期。新中国成立前,甬剧在上海、宁波等地相当活跃,出现了许多表演团体。1938年后,这一戏曲剧种正式被人称为“甬剧”或“改良甬剧”。 甬剧音乐曲调丰富,其中包括从农村田头山歌、对山歌、唱新闻演化而来的...
查看更多
姚剧
2018.12.14
姚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余姚市 姚剧诞生于南戏“四大声腔”之一“余姚腔”的发祥地浙江省余姚市,流行于浙东余姚和慈溪市中西部及上虞市曹娥江以东地区。姚剧属滩簧类吴语剧种,其前身为“余姚滩簧”,又称“鹦哥戏”或“秧歌戏”,系由余姚当地的雀冬冬、白话佬等民间说唱艺术和车子灯、旱船、采茶篮等民间歌舞发展而来,至今已有两百五十多年的历史。 姚剧传统剧目丰富,贴近民众心理,现存《打窗楼》、《秋香送茶》等72种,多为反映平民生活、男女爱情的“对子...
查看更多
绍剧
2018.12.14
绍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绍兴市 绍剧又称“绍兴乱弹”,流行于浙江绍兴北部及相邻省区。这个剧种生、旦、净、丑脚色行当齐全,多披袍执笏搬演帝王将相征战杀伐故事。它在戏班组织和演出场面上都较道光、咸丰年间绍兴地区以一旦一丑搬演“戏弄”段子的“鹦哥班”为大,因有绍兴大班之称。各个行当的演员技艺均十分精湛,众人汇集戏班,一如群玉聚成,故绍兴大班常泛称“玉成”。 绍剧一直是绍兴赛社时主要的演出内容,乱弹班在庙宇草台、广场村野登台,锣鼓喧阗中面对...
查看更多
婺剧
2018.12.14
婺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金华市 婺剧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剧种,俗称“金华戏”,至今约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婺剧有传统剧目五百多种,其唱腔音乐体系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其中包括高腔、昆曲、乱弹、徽调、滩簧和时调等多种声腔。婺剧在行头与化装体制上也有自身特点,脸谱、服装和道具都相当独特。文戏武做、武戏文做是婺剧表演的主要特色,堪称一绝。 在现代娱乐业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婺剧市场受到很大冲击,日益萎缩,老艺人的相继去世又导致一批剧目失传,再加...
查看更多
婺剧
2018.12.14
婺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江山市 婺剧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剧种,俗称“金华戏”,至今约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婺剧有传统剧目五百多种,其唱腔音乐体系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其中包括高腔、昆曲、乱弹、徽调、滩簧和时调等多种声腔。婺剧在行头与化装体制上也有自身特点,脸谱、服装和道具都相当独特。文戏武做、武戏文做是婺剧表演的主要特色,堪称一绝。 在现代娱乐业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婺剧市场受到很大冲击,日益萎缩,老艺人的相继去世又导致一批剧目失传,再加...
查看更多
文南词
2018.12.14
文南词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安徽省宿松县 文南词是产生于皖鄂赣三省交界地区的一个地方戏曲剧种,又名“文词腔”、“文曲戏”,它主要流行于安徽省宿松县、湖北省黄梅县和江西省九江市等地,至今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进入发展繁荣阶段以后,宿松文南词的民间戏班迅速增多,常演出正戏和整本大戏。它在演出中借鉴传统灯歌和灯舞的表演形式,加入丝弦伴奏,形成了自身的剧种特色。文南词音乐底蕴丰厚,表现形式灵活,题材内容贴近底层民众生活,深受流行地观众的喜爱。在发展过程中,文南...
查看更多
花鼓戏
2018.12.14
花鼓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安徽省淮北市 花鼓戏是我国各地方小戏“花鼓”的总称,主要流传于湖南、湖北、安徽、浙江等地。明末范文若的传奇作品中描摹了演唱花鼓的戏剧场景,显示了这一艺术形态的最初面貌。花鼓演唱源出于民歌,后逐渐发展为一旦一丑表演的“两小戏”。在实践过程中,它借鉴地方大戏的表演模式,吸收各种艺术因素,最终发展成为独立的地方戏曲剧种。花鼓戏的音乐曲调基本上属于曲牌联缀体,同时又辅以一些板式变化。表演手段丰富多样,生动活泼,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
查看更多
1
1178
1179
1180
1181
1182
307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