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0753)
机构
(24)
政策
(424)
资讯
(11414)
清单
(12138)
资源
(2936)
学术
(2360)
百科
(148)
其他
(128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滇剧
2018.12.14
滇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滇剧院 滇剧是云南省主要的地方剧种,形成于清代道光年间,至今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光绪年间,滇剧演出活动在玉溪等地区已经十分盛行。滇剧流行于云南全省及贵州、四川的部分地区,缅甸、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的一些地区也都有滇剧的演唱活动。 滇剧声腔独特,表现力强。其三大声腔丝弦腔、胡琴腔、襄阳腔分别源于秦腔、徽调、汉调等古老的声腔,同时又受到云南民族民间音乐的滋养。滇剧板式丰富多变,曲调自然流畅,能表演各种题材...
查看更多
滇剧
2018.12.14
滇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玉溪市滇剧团 滇剧是云南省主要的地方剧种,形成于清代道光年间,至今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光绪年间,滇剧演出活动在玉溪等地区已经十分盛行。滇剧流行于云南全省及贵州、四川的部分地区,缅甸、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的一些地区也都有滇剧的演唱活动。 滇剧声腔独特,表现力强。其三大声腔丝弦腔、胡琴腔、襄阳腔分别源于秦腔、徽调、汉调等古老的声腔,同时又受到云南民族民间音乐的滋养。滇剧板式丰富多变,曲调自然流畅,能表演各...
查看更多
合阳跳戏
2018.12.14
合阳跳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陕西省合阳县 合阳跳戏又名“跳调”、“调调戏”、“调戏”或“锣鼓杂戏”,是沿黄河一带流传的一个古老地方剧种。它属于社戏性质,演出时没有唱腔,也不用弦乐,只有大锣、大鼓、铙钹和唢呐从旁伴奏,演出者借助“说”、“吟”完成“唱”、“白”任务,通过较为机械的古代民族舞蹈动作与观众沟通。 跳戏表演分哑跳(广场跳)和上台跳两种,哑跳开场前先用锣鼓“打旦子”,以召集观众;上台跳演出时先由“春官”上场,即兴自编幽默诙谐的台词,或表...
查看更多
武都高山戏
2018.12.14
武都高山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甘肃省陇南市 高山戏又名“高山剧”,是甘肃省独有的两大剧种之一,主要流传于甘肃陇南市武都区鱼龙镇。鱼龙、隆兴等地人称之为“演故事”、“走过场”,1959年10月正式定名为“高山戏”。 鱼龙镇位于陇南市武都区的东北部,山大沟深,交通闭塞,经济文化相对滞后。历史上,每逢灾年或庙会,人们便聚集到一起,请来“师公”(巫师)拜神祭祀,祈福禳灾。久之,这种以娱神为目的的“师公赞神”活动逐渐演变为自娱、娱人的民间娱乐活动把式舞...
查看更多
佤族清戏
2018.12.14
佤族清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腾冲县 明末清初,湖北人根据古老的青阳腔创造出了清戏这种新的戏曲形式。清代咸丰年之前,过境的商贾军民将湖北清戏带到地处古丝路要冲的云南省腾冲县甘蔗寨,在甘庶寨佤族民众中传播开来,逐渐演变成佤族清戏。 佤族清戏的声腔包括“九腔十三板”,这些曲调抑扬顿挫,悦耳动听,既善叙事,又善抒情,保留着早期清戏原始古朴的特色,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佤族清戏文辞优美,情节生动,人物性格鲜明。流传下来的常演剧目有《姜姑刁...
查看更多
彝剧
2018.12.14
彝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大姚县 彝剧是楚雄彝族特有的一种地方民族戏剧,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境内广泛流传。它是在彝族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中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中融合了彝族民族民间文学、音乐、舞蹈、绘画等传统艺术的精华。 彝剧十分重视用音乐来烘托和渲染舞台气氛,围绕不同曲调、唱腔,进一步以富有乡土气息的民族音乐来表现内容。它采用彝族民间口语演出,注意突出彝族对话时常用比喻的特点,含蓄地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场上对白时使用汉语彝腔,尤...
查看更多
白剧
2018.12.14
白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白剧历史悠久,系由明代洪武年间从内地传入大理地区的吹吹腔戏和大本曲剧合流而形成。清代光绪年间,吹吹腔戏的演出在白族农村极度兴盛,渔、樵、耕、读等各种戏剧人物风趣幽默的表演,生动地展现出白族耕读传家的生活风貌。由于历史原因,民国初年吹吹腔戏走向衰微,退居边远山乡。因长期处于封闭环境,不受外界影响,所以一批传统剧目和一套古朴的演出程式完整保存至今,成为白族一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1962年,白族古老的戏剧...
查看更多
邕剧
2018.12.14
邕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邕剧是广西四大地方剧种之一,旧时习称为“广戏”、“老戏”、“五六腔”,流传于广西、广东、云南、贵州等省及越南、柬埔寨等国。它发源于湖南,属皮簧声腔系统,因活动中心在古邕州一带,且用邕州(南宁的古称)官话演唱,新中国成立后将之定名为“邕剧”。 邕剧扎根民间,在历代艺人的精心打造下逐步完善成熟,形成了一整套带有浓郁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的音乐唱腔、表演程式、演出剧目,在民间拥有庞大的观众群体,深为南宁...
查看更多
上党二簧
2018.12.14
上党二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晋城市城区 上党二簧,又称“上党皮簧”,俗称“土二簧”。作为一种南方形成的声腔,它是如何传入上党地区的无从查考,从发现的清乾隆中前期的舞台题壁可知,它在上党地区已经流传了二百多年。上党二簧的唱腔,分西皮、二簧两大种类,包括反二簧在内,总称“皮簧”,属板腔体。西皮声腔高亢圆润,常用于抒发感情,多被生、旦采用。二簧腔板式少,但委婉清丽。此外还有一种“平板二簧”,已失传。上党二簧的武场打击乐有鼓、板、中音锣、钢叉、高调小锣...
查看更多
醒感戏
2018.12.14
醒感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永康市 醒感戏,又名“省感戏”,是道教超度幽灵、导人归正的仪式剧,明代已有演出活动。醒感戏发源于浙江省永康县,流布于浙江省东阳、义乌、磐安、武义、金华、缙云等地。醒感戏在民歌和小调的基础上吸收侯阳高腔与松阳高腔而发展起来,属于曲牌体高腔腔系剧种。醒感戏在民间祭祀习俗与仪式的基础上形成,因而具有独特的演出特点。其戏曲表演与祭祀仪式相结合,演员与道士二人兼一职,剧本与科书内容相呼应。醒感戏音乐以高腔音乐为主,民歌与道士腔...
查看更多
1
1184
1185
1186
1187
1188
307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