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2   星期一   农历四月十五   立夏 立夏
搜索
苗族的芦笙舞
专题报道
苗族的芦笙舞    芦笙舞,又名“踩芦笙”、“踩歌堂”等,是一种以男子边吹"芦笙"同时以下肢(包括胯、膝、踝)的灵活舞动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民间舞蹈,因用芦笙为舞蹈伴奏和自吹自舞而得名。它流布于贵州、广西、湖南、云南等地的苗、侗、布依、水、仡佬、壮、瑶等民族聚居区,在各苗族地区尤其普及。其中以贵州东南部、西北部和广西西部山区最为活跃。在那里,人们从儿童时代起就开始学吹芦笙和跳芦笙舞。凡是在演奏和舞技上出众的芦笙手和芦笙队,都深受群众的尊敬和爱戴。在过去,青年小...
查看更多
蒙古族安代舞
专题报道
蒙古族安代舞安代艺术节上学生在表演    系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的蒙古族,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是有着悠久历史、丰富民族文化和以歌舞相伴为生的马背民族。由于语言系属、生活地域和民族历史的多种原因,在蒙古族的广大民间自古流传着信仰万物有灵、崇拜多神的原始萨满教。  “安代”这个词,对于生活在远离蒙古草原地区的人们来说,大多是通过呈现于舞台上的蒙古族《安代舞》表演而得知的。但要想对《安代舞》有更多的了解,只论舞台上的舞蹈那就过于单薄了,还是...
查看更多
婀娜多姿的傣族《孔雀舞》
专题报道
婀娜多姿的傣族《孔雀舞》    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傣语支的傣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孟连傣族自治县。傣族是跨国界的民族,分布地区与邻国老挝、缅甸、越南毗邻。     傣族的称谓,在过去近两千年历史的不同时期中,有着多种不同的称谓。傣族过去自称“傣那”、“傣雅”和“傣绷”等;汉晋时期根据所在地区被称为“滇越”、“鸠僚”、“僚”或“掸”等;又由于傣族有用金、银铂包齿,以墨染齿和纹面为美的习俗,所以在唐代文献中有称傣族...
查看更多
小小口弦的娓娓倾诉
专题报道
 小小口弦的娓娓倾诉   喜爱吹弹口弦的彝家妇女    口弦是彝族人民身体的一部分,是抒情的嘴,是想象的羽翼,我们不能失去口弦,它已被我们的先辈传承了数千年,我们没有任何一点点理由,眼睁睁地看着它断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上。  “我愿是一副小小的口弦,永远挂在你的胸襟上,紧紧贴着你的心房,滔滔把我的话儿诉说……”这是一首四川民间小歌,让人不能不留意到的是,歌词中那副口弦带来的惬意感觉――  童年记忆:口弦叮咚诉衷肠  口弦是彝族人民在文化艺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簧...
查看更多
羌族文化今何在
论坛
羌族文化今何在 宋兆麟  最近在羌族地区发生了特大地震,造成巨大伤亡,也毁坏了许多羌族文物,令人痛心不已。但一个古老而伟大的民族,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是消灭不了的,它的文化会存在下去,羌族也不例外。它们存在于文物中、历史图卷和照片中,也存在于巫图之中。羌民以人力犁地  文物中的羌族  这次汶川地区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财产损失,也给文物很大伤害。我们除以举国之力进行救灾之外,作为文物工作者,也应该为抢救当地文物做一些实事,主要在两方面:一是要迅速维修...
查看更多
白裤瑶女人衣:蝶翼与放在女人背后的怀念
专题报道
 白裤瑶女人衣:蝶翼与放在女人背后的怀念 张晓宁 文/图    从上世纪90年代起,我连续十多年背上行囊进出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的白裤瑶聚居地。那里的白裤瑶受地理、生产力等因素的发展制约,至今仍保持着相对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在外人看来,就像一个美丽的谜。 晴空下,空地上竖起了小柱子,长长的纱线环绕在每根柱子上,女人穿着百褶裙,飘在其间,看了,就像是一幅抒情的风景画。   白裤瑶女人勤快的名声,早就传遍了山里山外。祖祖辈辈,人们所用的布料,所穿着的衣衫裤子...
查看更多
“国际唐卡艺术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青海论坛”隆重召开
其他新闻
“国际唐卡艺术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青海论坛”隆重召开论坛开幕式(摄影:丁鼎)    2008年6月15日至17日,由青海省人民政府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青海省文化厅承办的“国际唐卡艺术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青海论坛”在青海省西宁市举行。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丹增,中共青海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曲青山,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昂毛,青海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吉狄马加,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王能宪,青海省政协副主席鲍义志,青海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
查看更多
宜兴紫砂陶的塑器形体特色及制作
专题报道
宜兴紫砂陶的塑器形体特色及制作     江苏省宜兴的紫砂陶器已广泛被人们所了解,尤其紫砂茶壶,以其传统的文化特征和独特的制作工艺受到使用者的喜爱。大江南北随时随地都可以见到它的身影,一个本属于民间陶器工艺品种却具有如此的生命力实属罕见。紫砂壶的面世赋科学的、历史的考证始于明代中期(公元1506年),由于饮茶方式的改变和紫砂陶土材料的发现利用而产生。我国宋明时期的民间工艺品品种繁多,且用料考究,做工精细,具有文化特征的造型和设计都有突破性的变革,加上后来舶来...
查看更多
漆 器
2008.07.11
漆 器
专题报道
漆 器    大约在七千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能制造漆器了。根据是1978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了朱漆木碗和朱漆筒,经过化学方法和光谱分析,其涂料为天然漆。     夏代之后,漆器品种渐多,在战国时期,漆器业独领风骚,形成长达五个世纪的空前繁荣。据记载,庄子年轻时曾经做过管理漆业的小官。战国时漆器生产规模已经很大,被国家列入重要的经济收入,并设专人管理。漆器生产工序复杂,耗工耗时,漆器品种又特别繁多,不仅用于装饰家具,器皿,文具和艺术品,而且...
查看更多
铁画
2008.07.11
铁画
专题报道
铁画梁应达 《芦蟹图》     “铁画”也称“芜湖铁画”,是中国民间一种框挂件形式的金属工艺品。它产生于清代(公元1644~1911年)初期中国东部安徽省的芜湖。当时的民间艺人汤天池,以铁为原料,融合国画的意境,创造出这门具有独特风格的民间工艺艺术,被世人誉为"中华一绝"。     铁画以低碳钢为材料。艺人们依据画稿,取料入炉,经过锻打、修钻、校正焊接、整形、退火、烘漆等多道工序,最后装框成画。铁画借鉴国画和水墨画的章法布局,融合民间剪纸、木刻、雕塑、金银...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