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4 星期三 农历四月十七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0753)
机构
(24)
政策
(424)
资讯
(11414)
清单
(12138)
资源
(2936)
学术
(2360)
百科
(148)
其他
(128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专家座谈会在川举行
2008.07.07
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专家座谈会在川举行
其他新闻
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专家座谈会在川举行 本网讯:2008年6月24日至26日,由文化部主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四川省文化厅承办的“全国地震灾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座谈会”、“全国地震灾后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与恢复重建规划论证会” 在四川成都举行。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出席会议并讲话;四川省政府副秘书长陈保明致辞;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文章,副院长、常务副主任张庆善,四川省文化厅厅长郑晓幸、副厅长胡继先,文化部...
查看更多
羌笛溯源
2008.07.07
羌笛溯源
专题报道
羌 笛 溯 源 晓庸 (羌族) 羊皮鼓舞 巫允明/摄 羌笛 民族宫博物馆/提供 在那悠远的岁月中,我远古的先祖们是何时将羌笛吹响,它又是怎样的一个存在与神形?只要那悠扬的笛声还在响起,人们就不会放弃探寻。 被认为属于古羌人文化的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了距今5000千年的铜刀,那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一把金属刀具。同样是马家窑文化出土的彩陶,被认为是中国彩陶鼎盛阶段的代表,其文化成就之大、艺术水平之高,它处难以比肩。特别是马家窑出土的舞蹈纹盆,它所描绘...
查看更多
细说羌语,解读释比
2008.07.07
细说羌语,解读释比
专题报道
细说羌语,解读释比 羌族葬礼上老人们在跳祭奠舞 民族文化宫博物馆提供祭祀活动中的释比(本网资料) 每去调查一次,心就沉一次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学家孙宏开,曾因工作关系4次深入羌族地区,对羌族的语言、文化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这次在“5.12”地震中备受关注的桃坪羌寨就曾多次留下他田野调查的足迹,记者的采访也从这4次田野调查开始。 孙宏开虽已74岁高龄,但思维敏捷,记忆力相当好,他告诉记者:这4次调查的时间分别是1956年(两个多月)、1958年...
查看更多
如何留住你,羌族民间口头文学
2008.07.07
如何留住你,羌族民间口头文学
专题报道
如何留住你,羌族民间口头文学 羌族释比 民族文化宫博物馆提供 释比使用的法器:皮鼓等 羌族虽然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但口传历史和口头文学的内容却十分丰富,羌族民间艺人曾用口述的方式延续着羌族文化的生命,他们大多是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者或是唯一传人。羌族的口头文学历史和现状如何?我们如何握住他们的手,给以温暖和呵护,不让口传心授的民间口头文学成了断线的风筝?本报记者近日采访了西南民族大学教授、《羌族文学史》一书的作者李明先生。 记者:请您谈一...
查看更多
专家学者赴灾区考察非物质文化遗产受灾状况
2008.07.07
专家学者赴灾区考察非物质文化遗产受灾状况
其他新闻
专家学者赴灾区考察非物质文化遗产受灾状况 2008年6月24日至26日,由文化部主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四川省文化厅承办的“全国地震灾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座谈会”、“全国地震灾后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与恢复重建规划论证会” 在四川成都举行。会议期间,专家学者对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受灾状况进行了实地考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文章、文化部社会文化司(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屈盛瑞、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美术观察》主编吕品田考察年画制作...
查看更多
羌族民居:标志性的建筑“化石”
2008.07.07
羌族民居:标志性的建筑“化石”
专题报道
羌族民居:标志性的建筑“化石” 从碉楼的空间形态与功能作用来看,有建于一寨或几寨的隘口险关咽喉之地的哨碉,有立于寨中或寨子四周的,有与民居建筑完全融合的。茂县河心坝的碉楼,与民居建筑完全融合,形成碉楼民居,构成村寨防御作战中的最后一道屏障。 理县蒲溪羌寨的碉楼。其内部全为墙体承重木构分层空间,有锯齿状独木楼梯上下。 茂县黑虎鹰嘴河台群碉雄姿。位于杂谷脑河下游地区的碉楼大多以方形面呈整体方锥形的"乾陵子"造型。其每层设有斗形窗口,兼具防御投掷、射击和采...
查看更多
1934,川西少数民族面孔
2008.07.07
1934,川西少数民族面孔
专题报道
1934,川西少数民族面孔 ――庄学本和他的西部人文探访历程 羌族少女 远望碉楼 羌民以人力犁地 绝壁下的小路 羌民共咂一罐酒带着三百元钱和两部相机开始川西之行 1933年12月,十三世达赖喇嘛在拉萨罗布林卡圆寂。次年1月,国民政府组织了致祭专使行署,准备入藏。此时,25岁的庄学本在南京的一家公司作小职员,因为爱好,他自学掌握了摄影和冲印技术。闻知国民政府即将派专使行署入藏,庄学本打算用工作4年积攒下来的三百元做旅费,并以《良友》、《中华》画报...
查看更多
羌族:以“白石”崇拜为表征的多神信仰
2008.07.07
羌族:以“白石”崇拜为表征的多神信仰
论坛
羌族:以“白石”崇拜为表征的多神信仰 邓宏烈 文/图 释比作法 释比图经 老释比 白石崇拜 释比作法时所用的保护神像 祭山还愿仪式 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丰富的文化,早在殷代的甲骨文中就已有许多关于羌人的记载。羌族没有像历史上许多古老民族那样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而是在几千年的历史变迁中始终绵延相传,至今仍较完整地保持着本民族所独有的风俗和文化。现居住在岷江上游的羌族是研究羌族社会历史和中国原始宗教的活标本。据第五次全...
查看更多
羌族的宗教生活
2008.07.07
羌族的宗教生活
专题报道
羌族的宗教生活 邓宏烈 羌族原始宗教与羌民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羌民对天、地、山、水、树、羊、火以及祖先等神灵的崇拜仪式,虔诚而经常;对与生产相关的宗教祭祀活动,热烈而隆重;对与民俗活动有关的宗教礼仪,喜庆而富于风趣。 在羌族的宗教活动中,以祭天神为最经常,以祭山神为最隆重。天神以供奉在每家每户的屋顶小塔尖上的白石为象征。虔诚的羌人,每天的早晨或黄昏都要在塔里烧烧柏枝,以示崇敬。若逢年过节或天灾人祸时,则敬神、祈祷更为频繁。农历十月初一羌历年和春节期间...
查看更多
七夕情人节,恋人鹊桥会
2008.07.08
七夕情人节,恋人鹊桥会
专题报道
七夕情人节,恋人鹊桥会 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七夕节,民间也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在这一天的夜晚,如果天空晴朗,人们会看到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横贯南北。在银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天上织女与牛郎都会在鹊桥相会。在中国众多传统节日中,七夕节是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古代女孩子们最为重视的日子,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 七夕乞巧节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
查看更多
1
125
126
127
128
129
307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