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4   星期三   农历四月十七   立夏 立夏
搜索
四川省5家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授牌――蔡武单霁翔等出席
其他新闻
四川省5家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授牌          ――蔡武单霁翔等出席    6月30日,四川省自贡恐龙博物馆、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和广安邓小平故居陈列馆,被评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专程到四川指导文化系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文化部部长蔡武、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与中共四川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新初,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黄彦蓉一起出席了四川省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授牌仪式,并为5家博物馆授牌。  授牌仪式上,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司长...
查看更多
蔡武强调:按中央要求搞好灾后文化重建工作
其他新闻
蔡武强调: 按中央要求搞好灾后文化重建工作   文化部部长蔡武、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等考察都江堰二王庙受损情况  (林雪 摄)     6月29日至30日,文化部部长蔡武赴四川考察抗震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并对文化系统进一步做好相关工作提出要求。     蔡武察看了都江堰二王庙受损情况,考察了成都杜甫草堂博...
查看更多
中国民间体育图片展在巴黎举行
其他新闻
中国民间体育图片展在巴黎举行   中新社巴黎七月五日电中国民间体育图片展五日在法国巴黎揭幕,吸引了众多华侨华人和法国各界人士参观。  这次展览由中国海外交流协会、法国《欧洲时报》文化中心和法国丝绸之路协会联合举办。展出的图片近九十幅,分“中国武术源远流长”、“游戏中的体育”和“异彩纷呈的少数民族体育”等八个部分。  据介绍,中国民间体育图片展的作品是从近千名摄影家的作品中精选出来的,今年上半年已先后在广州和台湾展出。接着除在欧洲巡展外,还将赴美国展出。今年...
查看更多
川紧急申报羌笛羌绣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其他新闻
川紧急申报羌笛羌绣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四川省目前正在开展对汶川地震中受损严重处于濒危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推荐、申报工作。     据省文化厅教科处处长郭桂玲介绍,省文化厅日前已组织专家开展了对绵竹年画、羌年、羌族多声部、羌绣、羌笛、羌族羊皮鼓舞、川北薅草锣鼓、青城洞经音乐、青林口高抬戏、桂花土陶等多项受损严重处于濒危的国家级非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推荐工作,并上报文化部审批。     “根据国家规定,国家级非物质文...
查看更多
羌族文化该怎样重建
其他新闻
羌族文化该怎样重建震后的羌寨震前美丽的汶川  5月2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汶川映秀镇接受中外记者采访,谈到北川羌族自治县的重建问题时明确指出,要保护好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的古老文化和文明。随后,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就地震灾区羌族文化抢救和保护工作做出了重要批示。  5月30日和6月1日,国家民委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相继召开了“四川地震灾区羌族民族文化抢救与保护座谈会”和“紧急保护羌族文化遗产座谈会”,为灾后重建中羌族文化保护献计献策。官...
查看更多
在历史遗存中探寻羌族的起源和文化 
论坛
在历史遗存中探寻羌族的起源和文化  张义军   在萝卜寨羌族羌年庆上,举行的“咂酒”开坛仪式。 资料图片    羌族,在中国文明史上是一个庞大而繁杂的体系,在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现有的文献看,羌的出现在商代中后期,但如果从更早的“史料”,即丰富的考古资料去追溯,便可看出,羌人及其文化系源于距今约5000年至3900年间新石器时代的渭河中上游地区,并向东西两个主要方向扩展。东方的羌人很早与黄帝部落和东夷诸族混合同化,扩展成为华夏族最重要...
查看更多
羌族文化保护:从浩大声势到切实行动 
论坛
羌族文化保护:从浩大声势到切实行动  徐   平   “5·12”汶川大地震给羌族聚居的四川省北川县、汶川县、理县、茂县、松潘县造成巨大的创伤,羌族同胞的损失尤其严重。作为一个历史悠久而人口只有30多万的少数民族,羌族文化的命运引起了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连日来,我们可以欣慰地看到,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学界,都在为保护羌族的古老文化积极行动。更多的人,通过更多的渠道,也表达着对羌族文化的关注和灾区重建的支持。从互联网上的相关消息,让人深切感觉到大家对羌族...
查看更多
生民之殇 文化之役
论坛
生民之殇 文化之役 刘大先  汶川萝卜寨――绣花的羌族妇女杨源/摄  5月12日距今已经一个多月了,轰轰烈烈与凄凄惨惨,温情的瞬间,壮怀的一刻,无数的伤心欲绝,无数的惊心动魄,无数的感恩与警醒,关于地震,关于民心,关于慈善,关于复兴,千言万语、兜转离合,真是不知从何说起。  那个哀伤的5月,那些在地狱的关口挣扎拼斗的人们,他们的命运与悲欢,无端让人想起70年前的一首歌曲:“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他们正顽强地抗战...
查看更多
“复音孤岛”的千年羌歌
专题报道
“复音孤岛”的千年羌歌    羌族老人在唱多声部民歌 (资料图片)  仁青的家在四川省松潘县热雾区的小姓乡,这里是黑水、松潘和茂县交界的三角地区,几千年来,岷江、黑水河、热雾河把这里包围,宛如孤岛。但他们却拥有一笔其他羌族人少有的财富――多声部音乐。  仁青的父亲郎加木是当地有名的羌族歌王,六七岁开始,仁青就跟着爸爸到处去唱歌了。“羌族的民歌大多是多声部,要两个人或者两人以上才能唱。”仁青的搭档是从小的玩伴格洛,后来成了他的妹夫,他俩一起组成了“毕曼”组合...
查看更多
学者眼中的羌族多声部民歌
专题报道
学者眼中的羌族多声部民歌  2006年6月“文化遗产日”演出:羌族多声部民歌 酒歌 (本网资料)  “据我的调查,中国有多声部民歌的民族应该有30多个。北方民族少一些,南方民族多一些。”中国音乐学院教授、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会长樊祖荫介绍说。早在上世纪30年代,日本学者在台湾的少数民族中调查,首次发现了中国多声部民歌的存在。而在当时有关中国音乐为什么落后的大讨论中,没有复音音乐是主要理由之一。上世纪50年代初,文艺工作者首次在贵州黎平、从江发现了多声部侗族...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