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4   星期三   农历四月十七   立夏 立夏
搜索
羌族食俗
2008.07.08
羌族食俗
专题报道
羌族食俗    羌族主要聚居在中国西南地区四川省西部,自称"尔玛",意为"本地人"。     羌族的饮食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是羌族物质文化生活的反映,羌族以米为主食,特色饮食别具风味,喜食咂酒,且爱吸自制兰花烟。     羌族玉食玉米、土豆,辅以小麦、青稞及荞麦。副食是蔬菜、豆类及肉食等。调味品有花椒、辣椒等。常见的吃法是玉米继内加菜。把青稞与小麦做成炒面。     羌族民间大都一日两餐,即吃早饭后出去劳动,要带上馍馍(玉米面馍),中午就在地里吃,称为"打...
查看更多
浙江非遗亟待保护 2600余项濒危500余项消亡
专题报道
    浙江非遗亟待保护 2600余项濒危500余项消亡      “绝技不能成为‘绝唱""!”71岁的陈谊君是浙江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项目之一杭剧的代表性传承人,14岁开始学习杭剧,至今已有50多个年头。眼下,他正在学习电脑打字,准备把关于杭剧的资料收集整理出来。作为杭州独有的地方戏,杭剧始于元明,至1968年,杭州杭剧团撤销,至今失传近40年。“希望杭剧能传承下去。”陈谊君老人说。    在不久前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
查看更多
汶川地震重创羌族:4000年禹羌文化出现传承危机
专题报道
    汶川地震重创羌族:4000年禹羌文化出现传承危机    核心提示  汶川地震,重创羌族。   20多万人口的羌族,仅在北川就有约2万人遇难。同时碉楼、古墓葬群、土陶、瓷器等难以计数的羌族文化遗产遭到毁损。  更为严重的是,羌寨被埋,走出深山的羌人面临传统汉化问题;并且能口授羌文化的6位老释比遇难2人,使得依赖口口相传的羌文化出现传承危机。  目前,文化部成立工作组部署抢救工作。学者冯骥才也入川调查。保护羌文化的运动正渐次展开。  在羌族文化中,饥荒...
查看更多
大批实物和资料被埋 震区“非遗”保护任重道远
专题报道
大批实物和资料被埋 震区“非遗”保护任重道远      5·12汶川大地震使四川、甘肃、陕西等省文化系统遭受了重大损失,文化基础设施、设备受到重大破坏,文化遗产(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量损毁。在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一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卫战”已经展开。    抢救“非遗”实物和资料刻不容缓    西南民族大学教授侯斌是羌族人,他父母家在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北川的山间,唐家山堰塞湖形成后被淹没了。侯斌不仅失去了家,还面临失去“精神家园”的危险,因为据他...
查看更多
地震加剧羌族文化流失 历史传承者忧心
专题报道
地震加剧羌族文化流失 历史传承者忧心                                            王治升敲羊皮鼓的时候,表情严肃                                          王治升珍藏的猴皮帽,是他的法器之一                                               王治升的释比之印,也是身份的象征    王治升    汶川羌锋寨人    75岁的王治升,是羌...
查看更多
羌族文化遗产保护断想 
专题报道
羌族文化遗产保护断想           “羌”字是一个古老的文字,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说文?羊部》释“羌”字为“西戎牧羊人也。从人、从羊。”可见羌族自上古以来就是一个以牧羊为业的西部民族。在中华民族发展现状中,羌族的地位相当于动物界中的大熊猫,植物界中的银杏树,是一枚唯一遗存的古老民族的活化石,在文化学、人类学、民族学、语言学研究中颇受瞩目。     据相关资料记载,古羌人生活在中国的西北部(今甘肃、宁夏、青海和陕西一带),五六千年前部分西羌...
查看更多
三羌文化传承人紧急申报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其他新闻
三羌文化传承人紧急申报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资料图:2007年5月23日,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开幕上,羌族小伙表演羊皮鼓舞。     (中新社发鲁彦摄)    记者从四川省绵阳市文化局获悉,按照文化部破格申报的要求,绵阳市紧急推荐10项文化项目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推荐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    据绵阳市文化局介绍,在这次的紧急申报中,因地震受损严重、处于濒危的北川羌年、江油青林口高抬戏2项非物质文化...
查看更多
唐山专家建言汶川大地震遗址保护
专题报道
唐山专家建言汶川大地震遗址保护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使位于唐山市区的河北理工大学(时名河北矿冶学院)惨遭重创,所有建筑物全部震毁,1257名师生及家属遇难。32年后的今天,凤凰涅??、浴火重生的河北理工大学不仅在地震废墟上重新崛起,并且以学校图书馆地震遗址为平台,打造出在全国享有盛誉的河北省地震工 程研究中心和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等特色学科,他们还积极为汶川大地震遗址保护献计献策。       力排众议,保留图...
查看更多
羌碉修复“鱼脊背”是难点
专题报道
 羌碉修复“鱼脊背”是难点  桃坪羌寨现场阿坝州的新农村样本――牟托羌寨面对着流泪一样的山体滑坡。  关于新区   碉楼没倒灵魂就在   从桃坪寨沿着317国道往东,不到十分钟的步程,在公路北侧就赫然出现了一座外表均为石材的羌寨风格建筑群。这就是桃坪景区在老寨外开辟的新区了。按照米亚罗、桃坪风景名胜管理局副局长贺思怒的说法,开发旅游之后,桃坪寨已经难以承受过大的客流和过多的商业活动,建了新区就是为了将老寨子的居民们的经营权置换到新区去,让老寨子恢复到开发之...
查看更多
一个羌族研究者对汶川的关怀
专题报道
一个羌族研究者对汶川的关怀                              罗丰、李绍明、周伟洲等诸位先生,多次向我们推荐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王明珂研究员的著作《羌在汉藏之间――川西羌族的历史人类学研究》。这本书在台湾出版以后,引起了学术界的一致好评,很多学者希望早日在内地出版。去年年初,这本书终于进入了中华书局的出版流程。      经过三审三校,这本书终于快要付型了。就在此时,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举世震惊的地震。消息传来,我...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