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21 星期三 农历四月廿四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0913)
机构
(24)
政策
(424)
资讯
(11429)
清单
(12138)
资源
(3076)
学术
(2360)
百科
(148)
其他
(1294)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潮汕古建筑营造技艺
2021.08.23
潮汕古建筑营造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潮汕古建筑营造技艺是潮汕先民在沿袭中原营造风格和保留古越族遗风的基础上,结合该地区的地域、气候、人文特性而创造的一种建筑理念和营建方式。该技艺广泛分布于广东省汕头、潮州、揭阳等地区,并被潮汕人带至珠三角、江西、福建、东南亚地区乃至世界各地。潮汕地区位于广东省东部,气候酷热、潮湿,多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潮汕先民在建筑营造中考虑抗风、抗震、防风、防蛀、耐晒、耐涝等要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潮汕古建筑营造技艺。 潮汕古建筑包含传统民居、祠堂、庙宇等,其营造技艺具有...
查看更多
彝族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凉山彝族传统民居营造技艺)
2021.08.23
彝族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凉山彝族传统民居营造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凉山彝族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主要流布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金阳县、昭觉县、布拖县、普格县、越西县。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地貌复杂多样,有中国罕见的亚热带干热河谷稀树干草原景观,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面广,为彝族传统民居建筑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在四川省的凉山腹地,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等因素,彝族传统建筑被保留得较为完整。凉山彝族传统民居采用榫卯结构,屋顶为“人字形”,屋内使用穿枋斗拱,壁面为嵌式构造,上雕各种自然纹样,工序复杂,工艺...
查看更多
传统帐篷编制技艺(巴青牛毛帐篷编制技艺)
2021.08.23
传统帐篷编制技艺(巴青牛毛帐篷编制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巴青(藏语意为“大牛毛帐篷“)牛毛帐篷编制技艺是流传于藏北地区的传统营造技艺。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巴青县拉西镇、雅安镇、杂色镇等10个乡镇是该项目的集中传承区域。巴青位于那曲市东北部,属高原亚寒带半湿润季风气候,高寒缺氧,空气稀薄,北部地形平坦开阔,是重要的牧业基地。严酷的自然环境和游牧生活方式促成了牛毛帐篷编制技艺的产生和发展,巴青县也因此而得名。 巴青牛毛帐篷通常采用被称为“日雅”的粗氆氇缝制而成。帐篷的大小根据经济条件和家庭人口状况而定,一般缝制一顶帐篷...
查看更多
传统帐篷编制技艺(青海藏族黑牛毛帐篷制作技艺)
2021.08.23
传统帐篷编制技艺(青海藏族黑牛毛帐篷制作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青海藏族黑牛毛帐篷制作技艺是主要流布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传统营造技艺,海西州天峻县的新源镇、木里镇、江河镇、苏里乡、龙门乡、舟群乡等乡镇为该项目的核心传承区域。天峻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端的祁连山中段南部地区,属高原寒带气候,牧业发达。黑牛毛帐篷经久耐用、冬暖夏凉,搬运便利,适合当地的气候温差,满足了游牧生活的需求。 青海藏族黑牛毛帐篷取材于当地牛毛,主要来自被称为“高原之舟”的牦牛。牦牛毛既柔韧又富有弹性,保暖性极强,很适宜制作帐篷。牦牛大都是黑色...
查看更多
关中传统民居营造技艺
2021.08.23
关中传统民居营造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关中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是陕西关中地区世代相承的传统手工技艺,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之一。该技艺主要分布在陕西关中地区的5个地市54个区县,还涵盖了甘肃省部分市县,其中,以西安、渭南和韩城等地最具代表性。关中又称“关中平原”或“渭河平原”,有“八百里秦川”“天府之国”之说。关中地区生态环境优美,渭河东西横贯,长安八水环绕,土地肥沃,优质的木材、石料和黄土等资源为传统民居营造实践提供了主要材料。 关中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源地之一,周秦汉唐以来,关中地区多民族...
查看更多
固原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2021.08.23
固原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固原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是主要流布于陕甘宁交界地带的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和文化表现形式,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是其核心传承区域。固原位于西北黄土高原宁夏南部的六盘山脚下,地处陕甘宁交界中心位置,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日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当地得天独厚的黄土资源和特殊的气候条件为传统民间建筑营造技艺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契机。 固原自然环境较为严酷、经济相对不发达,人们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却利用资源丰富的黄土,发展出独特的生土建筑和土木结构建筑技术。固原传统建筑...
查看更多
朝鲜族百种节
2021.08.23
朝鲜族百种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百种节又称“农夫节”,是朝鲜族农民为了感恩神灵、祈求五谷丰登,于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的传统节日,广泛流布于鸭绿江北岸和图们江北岸的朝鲜族居住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其核心流布区域,龙井市的开山屯镇、八道镇、三合镇以及和龙市的头道镇传承较为完整。 龙井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下辖的县级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东麓,东南方向隔图们江与朝鲜相望。同时也是中国朝鲜族居住最集中、朝鲜族民俗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城市,素有“文化之乡”“教育之乡”“歌舞之乡”“苹果梨之乡...
查看更多
瑶族祝著节
2021.08.23
瑶族祝著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瑶族祝著节亦称“达努节”“瑶年”“廿九节”,是居住在红水河沿岸的瑶族民众为拜谢创世始祖密洛陀、庆祝丰收和交往娱乐的传统节日之一,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其核心流布区域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的巴马、大化、都安等瑶族自治县,以及周边河池市东兰、凤山县,南宁市马山县、隆安县,百色市平果市等瑶族聚居地,其节庆活动涉及70余万人。其中又以巴马瑶族自治县东山乡番岭山上的㟖山、长洞、江团、卡桥等瑶族村寨的祝著节最为隆重。 瑶族是广西的世居民族之一,广西的瑶族人口位居全国之首...
查看更多
壮族侬峒节
2021.08.23
壮族侬峒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壮族侬峒节是壮族民众以“峒”为单位定期举行的,融祭祀祈福、聚会交友、对歌传情、商品贸易和文体娱乐为一体的传统大型节庆活动。“侬峒”,在壮族中直译为“下峒”,“侬”意为“下、举办”,“峒”既指平地、平原这样的地形,也指聚落空间和农耕灌溉空间。峒还指代这个节本身,人们将参加侬峒节称为“出峒”。壮族侬峒节主要流传于广西崇左市龙州、大新、天等、江州四县(区)及云南富宁县等,尤以龙州、大新两县侬峒节最具代表性。 壮族侬峒节主要在春秋两季举行,以农历正月至四月最普遍...
查看更多
秀山苗族羊马节
2021.08.23
秀山苗族羊马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秀山苗族羊马节是重庆市秀山苗族民众为报答蔬果和羊马对祖辈在迁徙险境中的救命之恩而举办的民俗节庆活动,流传于秀山县石堤镇、里仁镇、宋农镇、龙池镇、涌洞乡境内的川河盖山脉一带,以当地吴、龙、廖、石、麻五姓苗民为主要传承群体。其中,石堤镇保安村的习俗体系最具代表性。石堤镇保安村地处川河盖西麓,秀山县东北部,与湖南龙山、保靖相邻,紧靠国道319线和酉水,交通较为便利。 据《羊马古歌》传唱,当地苗民的先祖原居江西南昌。该族群长期遭受土匪欺压,并于明洪武三年四月二十六...
查看更多
1
1888
1889
1890
1891
1892
3092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