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搜索
民族自治地方非遗立法回眸
专题报道
民族自治地方非遗立法回眸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的文明古国。千百年来,各个民族不仅创造了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也创造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流传至今的各种神话、歌谣、谚语、音乐、舞蹈、戏曲、曲艺、皮影、剪纸、绘画、雕刻、刺绣、印染等艺术和技艺以及各种礼仪、节日、民族体育活动,蕴含着各个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
查看更多
皮影与木偶有你不知道的真相
专题报道
皮影与木偶有你不知道的真相   关于皮影和木偶的新闻最近很热。一边是申遗、进博物馆,成为拍卖会上的抢手货;一边巡演、拍影视剧,化身传统中国动漫的现代代言。有千年历史的木偶穿越古今,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既古老又时尚。   在收藏市场上,皮影和木偶更是日益受到中外藏家的青睐。一个清代的皮影人头,估价为3000元到5000元;一个宫殿造型的明代皮影单品,也可卖到8万元到10万元。比五六年前上涨了5倍到10倍。在一些拍卖会,高价的皮影和木偶也屡见不鲜,一套清...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把精神的“文物”留住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把精神的“文物”留住    苑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副会长,中国分会会长。1958年出生,男,山东省齐河县人。2000年北京师范大学毕业,民俗学博士。工作以来主要从事民俗学、文化遗产学、韩民族文化源流及昆仑文化研究。1990~ 1992年受东京都立大学邀请,任日本东京都立大学客座研究员,从事中日韩远古文化比较研究,兼东京都立大学人文学院非常勤讲师;1994~1995年赴韩,受韩国国际交流财团邀请...
查看更多
值得关注的中国濒危语言
论坛
值得关注的中国濒危语言   语言濒危是一种全球现象。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发布的《全球濒危语言分布图》,在全世界现存的6000多种语言中,有一半以上的语言濒临消失的危险。   中国虽然不在语言濒危的热点地带,但至少也有数十种语言处于濒危状态。UNESCO将西南地区、东北地区、陕晋黄河中游地区列为中国濒危语言最集中的地区。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发展中国家。除汉族外,已确定民族成分的有55个少数...
查看更多
第四届青海国际唐卡艺术与文化遗产博览会举行
其他新闻
 第四届青海国际唐卡艺术与文化遗产博览会举行     为弘扬民族文化,保护文化遗产,推动青海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8月19日,由青海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四届青海国际唐卡艺术与文化遗产博览会在青海西宁开幕。青海省政协主席白玛,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文章,青海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吉狄马加,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春耀等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青海省副省长张建民主持。     本届博览会为期4天,以“弘扬民族文化,提升产业水平,共享发展成果”为主题,集中推出唐卡、非物...
查看更多
中国民乐 面向市场 化蛹为蝶
专题报道
 中国民乐 面向市场 化蛹为蝶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庆贺学会成立25周年纪念大会于2011年8月8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在8月8日上午的开幕式上,中国音协名誉主席吴祖强、主席赵季平等领导和嘉宾出席,来自中国广播民族乐团、中央民族乐团以及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中国戏曲学院等专业院团、院校的代表,与全国各省市、港澳台地区以及新加坡、日本、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的代表近300人参加了此次大会。    大会审...
查看更多
13家老字号回迁 老字号如何焕发新光华
专题报道
 13家老字号回迁 老字号如何焕发新光华     全聚德、都一处、月盛斋、大北照相馆、一条龙、便宜坊……这些具有上百年乃至几百年历史的老店,是我国传统商业文化的瑰宝,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传承了下来,至今在北京城赫赫有名。    但更多的老字号已经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各地硕果仅存的老字号,也面临着如何面对日渐年轻的新客户群体、如何推出与时俱进的新产品的挑战。    近日,在中华老字号发展前门论坛上,众多研究老字号的专家和老字号企业的当家人,共同探讨“老字号如何焕...
查看更多
后申遗时代福建土楼现状调查(下)
专题报道
后申遗时代福建土楼现状调查(下)土楼“迷局”何其多典型的单元式圆楼——位于漳州市平和县的绳武楼。马子雷 摄黄汉民向记者介绍,1989年8月,他们曾以漳州市南靖县河坑村鸟瞰图做封面,推出《福建圆楼》专辑,系统地介绍了福建圆形土楼。马子雷 摄位于漳州市华安县仙都镇的二宜楼兼有客家内通廊式土楼和闽南单元式土楼的双重特点,墙上的部分雕刻还颇具伊斯兰风情。黄汉民 摄     闽南土楼多有楼匾,建造年代从落款时间可一目了然。    20世纪90年代,一股“福建土楼热...
查看更多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投资十六亿元支持西藏非遗保护
其他新闻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投资十六亿元支持西藏非遗保护     文化部副部长杨志今在日前举行的第三届中国西藏文化论坛上透露:“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预计投入16亿元支持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目前,西藏已基本形成了国家、自治区、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藏医药、藏纸、唐卡、拉萨囊玛等76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格萨尔说唱艺人次仁占堆、藏族唐卡画师丹巴绕旦等53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22项代表作入选自治区...
查看更多
贵州将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网络
其他新闻
贵州将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网络        具有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贵州省,将通过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体系,确保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传承。    贵州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绚丽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苗族吊脚楼、侗族鼓楼、风雨桥、傩戏、侗族大歌等。目前,贵州省已经建立了多个民族文化生态博物馆、民族文化村寨博物馆,正在将黔东南州申报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记者从贵州省文化厅了解到,自2007年以来,国家相继设立了11个国家...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