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谷雨
搜索
火把节(彝族火把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赫章县      彝族火把节是贵州省赫章县彝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   彝族是赫章县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保留着浓郁的民族传统文化特色。当地彝语称火把节为“朵扔吉”,节日起源、节期与节日活动与各地彝族火把节相同,主要流行于彝族聚居村寨。   该项目对于增强本民族凝聚力,增进民族团结有重要意义,也有民族学、民俗学、天文学研究的重要价值。      
查看更多
火把节(彝族火把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      彝族火把节是所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族也过这一节日。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楚雄和凉山彝族自治州最隆重、最盛大、最富有民族特征的节日。火把节古时又称星回节。有的学者认为此节原系彝族十月历法的一个年节。火把节就是上半年的过年日,因此又称过大年。   有的学者认为火把节的起源与人们对火的崇拜有关,其目的是期望用火驱虫除害,保护庄稼生长...
查看更多
火把节(彝族火把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      彝族火把节是所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族也过这一节日。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楚雄和凉山彝族自治州最隆重、最盛大、最富有民族特征的节日。火把节古时又称星回节。有的学者认为此节原系彝族十月历法的一个年节。火把节就是上半年的过年日,因此又称过大年。   有的学者认为火把节的起源与人们对火的崇拜有关,其目的是期望用火驱虫除害,保护庄稼生长...
查看更多
锡伯族西迁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锡伯族的西迁节,俗称“迁徙节”、“农历四月十八节”、“农历四月十八西迁节”等。乾隆二十九年(1764)的农历四月十八日,四千余名锡伯族官兵及眷属奉朝廷之命由盛京(今沈阳)出发,西迁新疆伊犁地区屯垦戍边。之后每逢农历四月十八日这一天,人们都会开展各种活动,以隆重纪念祖先的英雄业绩,这一天遂成为锡伯族的传统节日。   西迁节的庆祝活动丰富多彩,包括野炊、射箭、比武、唱歌...
查看更多
傣族泼水节
2018.12.14
傣族泼水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德宏泼水节是世居云南省西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傣族、德昂族和阿昌族盛大的传统节日,节期在清明节后第七至第十天。   泼水节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它是在傣族稻作文明基础上融汇11至13世纪南传的上座部佛教而逐渐形成的,是南传佛教宗教仪式与德宏傣族传统礼仪相结合的产物,呈现着傣族传统文化的显著特点。泼水节的活动形式多姿多彩,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主要活动包括民众采花、信众赕佛、祭...
查看更多
傣族泼水节
2018.12.14
傣族泼水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傣语称为“比迈”(意为新年),西双版纳德宏地区的傣族又称此节日为“尚罕”和“尚键”,两名称均源于梵语,意为周转、变更和转移,指太阳已经在黄道十二宫运转一周开始向新的一年过渡。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过这一节日。柬埔寨、泰国、缅甸、老挝等国也过泼水节。   泼水节一般在傣历六月中旬(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举行,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其内容包括民俗活动、艺术表...
查看更多
京族哈节 
2018.12.14
京族哈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      京族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的万尾、巫头、山心三个小岛上,地处我国大陆海岸线最西南的部位,与越南隔海相望。   哈节是京族最隆重的节日,也称“唱哈节”。“哈”是京语译音,含有“歌”的意思。各地京族哈节日期不一样,或农历六月初十,或八月初十,或正月十五。各地都有专门用于哈节活动的建筑物——哈亭。京族哈节活动由祭祖、乡饮、社交、娱乐等内容组成。关于哈节有不少民间传说,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传说称:古...
查看更多
重阳节(上蔡重阳习俗)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上蔡县      上蔡重阳习俗是河南省上蔡县传统重阳民俗仪式的活态存续。   南朝梁人吴均《续齐谐记》有九月九日“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可以免灾的故事,传说故事主人公桓景登高处即今上蔡县城所在的芦岗。   目前上蔡保留的重阳节习俗有:1.重阳节之前家家户户采菊酿酒以备次年之用。2.重阳节前夕家家户户缝制、佩带茱萸绛囊。3.重阳节日家家忌荤食素。4.重阳节清晨家家户户登高,午饮菊花酒,食重阳糕。5.老人七十九,儿孙...
查看更多
重阳节(皇城村重阳习俗)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阳城县      皇城村重阳节习俗是流传在山西省阳城县以皇城村为核心区域的民众举行的传统敬老民俗活动。   自明代正德十年(1515)起,皇城村就形成过重阳的习俗,祭祖敬老、登高望远、赏菊饮酒、吟诗唱词,蔚然成风,传承至今。   农历九月九日,以皇城村为中心,阳城县所有乡镇以及沁水、泽州的村镇都有丰富多彩的“养老、敬老、爱老、助老”活动。传统活动以家庭为单位,近年来还恢复了大规模的物资交流活动及各种民间文体活动...
查看更多
重阳节
2018.12.14
重阳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文化部      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又称“重九”。重九成为节日,可以追溯到汉代。《西京杂记》载:“汉武帝宫人贾佩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经过两千多年的变迁,重阳节已成为多元性的节日,伴有形式多样的习俗。   重阳节期间,民间要举行各种活动,其中包括登高、采药、插茱萸、赏菊花、饮菊花酒、围猎、射柳、放风筝、蹴鞠、吃重阳糕、妇女回娘家、孝敬老人等。重阳节期间的制作和作品也非常丰富,主要有茱萸、菊花、菊...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