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0753)
机构
(24)
政策
(424)
资讯
(11414)
清单
(12138)
资源
(2936)
学术
(2360)
百科
(148)
其他
(128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铜鼓舞(南丹勤泽格拉)
2018.12.14
铜鼓舞(南丹勤泽格拉)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铜鼓舞(南丹勤泽格拉)是瑶族人民喜爱的传统舞蹈,是其在长期社会发展过程中积淀的文化结晶,蕴藏着白裤瑶历史、文化、民俗、宗教信仰等诸多内涵。白裤瑶是瑶族的支系,属寨居民族。因男子都穿着长刚过膝的白裤,被称为“白裤瑶”。该遗产项目主要流布于南丹县里湖瑶族乡、八圩瑶族乡,部分流布于车河镇、城关镇和芒场镇,荔波县瑶山乡及河池市侧岭乡亦有少量流布。 “勤泽格拉”是白裤瑶语的译音,意思为“打老猴”。因以铜鼓伴奏又通称“铜鼓舞”。南丹勤泽格拉源自白裤瑶葬礼习俗,属于葬礼...
查看更多
铜鼓舞(雷山苗族铜鼓舞)
2018.12.14
铜鼓舞(雷山苗族铜鼓舞)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雷山县 铜鼓舞是我国壮族、彝族、瑶族民间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古老舞种之一,它来源于文山壮、彝等族先民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活动。铜鼓舞表演时,鼓手有节奏地击鼓,通过鼓点节奏的变化引起舞蹈队形和动作的变化。铜鼓舞中的集体舞有多种队形,男女青年可以围成圆圈,也可以排列成半圆形、一字形、纵形、交叉对跳、四方形等。舞者情绪随舞蹈而起伏,舞法矫健有力,舞姿粗犷灵活,舞蹈场面欢快动人,显示出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 雷山苗族...
查看更多
铜鼓舞(田林瑶族铜鼓舞)
2018.12.14
铜鼓舞(田林瑶族铜鼓舞)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田林县 铜鼓舞是我国壮族、彝族、瑶族民间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古老舞种之一,它来源于文山壮、彝等族先民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活动。铜鼓舞表演时,鼓手有节奏地击鼓,通过鼓点节奏的变化引起舞蹈队形和动作的变化。铜鼓舞中的集体舞有多种队形,男女青年可以围成圆圈,也可以排列成半圆形、一字形、纵形、交叉对跳、四方形等。舞者情绪随舞蹈而起伏,舞法矫健有力,舞姿粗犷灵活,舞蹈场面欢快动人,显示出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
查看更多
铜鼓舞(文山壮族、彝族铜鼓舞)
2018.12.14
铜鼓舞(文山壮族、彝族铜鼓舞)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铜鼓舞是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壮族、彝族民众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古老舞种之一,分布于广南、麻栗坡、富宁、西畴、马关、邱北等县的壮、彝村寨,而以广南县壮族、彝族和麻栗坡县新寨乡和富宁县木央乡几个彝族白倮支系的铜鼓舞最具代表性。 广南县出土的铜鼓文物,年代最早的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沙果鼓,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铜鼓很早就被作为权力的象征、驱邪祈福的神器和娱神的乐器使用了。铜鼓舞始于文山壮、彝...
查看更多
木鼓舞(沧源佤族木鼓舞)
2018.12.14
木鼓舞(沧源佤族木鼓舞)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 木鼓舞是流传在西南苗族、彝族和佤族人民中以敲击木鼓起舞祭祀的民间舞蹈。其鼓型多以截取自然生长的树木躯干,凿空内部成型。一般木鼓舞为族群全体参与的大型祭祀活动中的一部分,木鼓被作为族群的象征,以敲木鼓、跳木鼓为核心的祭祀活动充满着强烈的祖先崇拜、自然崇拜的寓意,具有鲜明的原始文化的特征。 沧源佤族木鼓舞分布在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的岩帅、单甲、糯良、勐来、勐角、班洪等乡镇,佤山村村寨寨都有自...
查看更多
木鼓舞(反排苗族木鼓舞)
2018.12.14
木鼓舞(反排苗族木鼓舞)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台江县 木鼓舞是流传在西南苗族、彝族和佤族人民中以敲击木鼓起舞祭祀的民间舞蹈。其鼓型多以截取自然生长的树木躯干,凿空内部成型。一般木鼓舞为族群全体参与的大型祭祀活动中的一部分,木鼓被作为族群的象征,以敲木鼓、跳木鼓为核心的祭祀活动充满着强烈的祖先崇拜、自然崇拜的寓意,具有鲜明的原始文化的特征。 木鼓舞是贵州省台江县苗族群众所喜爱的一种民间舞蹈,主要有反排木鼓舞和施洞、革东木鼓舞两大种类,其中以反排木鼓舞影响较...
查看更多
朝鲜族农乐舞
2018.12.14
朝鲜族农乐舞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辽宁省铁岭市 农乐舞是朝鲜族传统舞蹈之一,在朝鲜族民间广泛流传。辽宁省北部的铁岭市是多民族聚居区,朝鲜族人口达到23434人。在铁岭及周边出土的墓葬中发现的5世纪前后的壁画中,形象描绘了朝鲜族先民欢快舞蹈的场景。 铁岭朝鲜族农乐舞源于祭祀性活动,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一种自娱性舞蹈,现流传在铁岭一带的朝鲜族中,每逢喜庆之日都要进行表演。铁岭朝鲜族农乐舞是一种大型综合性舞蹈,由假面舞、小鼓舞、长鼓舞、象帽舞等组成,全...
查看更多
朝鲜族农乐舞(象帽舞)
2018.12.14
朝鲜族农乐舞(象帽舞)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农乐舞”俗称“农乐”,流传于吉林、黑龙江、辽宁等朝鲜族聚居区。其历史可追溯到古朝鲜时代春播秋收时的祭天仪式中的“踩地神”。“农乐舞”是一种融音乐、舞蹈、演唱为一体综合性的民族民间艺术。创始于农业劳作,并具有古代祭祀成分的朝鲜族代表性民间传统活动“农乐舞”,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舞蹈和哑剧形式进行情节性的演出;而另一种,是在新年伊始和欢庆丰收时节,以热烈而丰富的传统舞蹈为内容所进行的群众性表演活动...
查看更多
朝鲜族农乐舞(乞粒舞)
2018.12.14
朝鲜族农乐舞(乞粒舞)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辽宁省本溪市 “农乐舞”俗称“农乐”,流传于吉林、黑龙江、辽宁等朝鲜族聚居区。其历史可追溯到古朝鲜时代春播秋收时的祭天仪式中的“踩地神”。“农乐舞”是一种融音乐、舞蹈、演唱为一体综合性的民族民间艺术。创始于农业劳作,并具有古代祭祀成分的朝鲜族代表性民间传统活动“农乐舞”,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舞蹈和哑剧形式进行情节性的演出;而另一种,是在新年伊始和欢庆丰收时节,以热烈而丰富的传统舞蹈为内容所进行的群众性表演活动。“农乐舞...
查看更多
苗族芦笙舞
2018.12.14
苗族芦笙舞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苗族芦笙舞(苗语称为“惹捱德亘”)是用芦笙为伴奏、自吹自舞的传统舞蹈。主要流传于贵州省普安县龙吟镇、白沙乡“蒙洒”苗人(苗族川滇黔方言区中的一支苗族)世居村寨的苗族芦笙舞,是一种依存丧祭仪式的传统祭祀性舞蹈。其流布区域位于普安县的北部,属于北盘江南岸地区。 “蒙洒”苗人在黔西北约有十余万人,主要居住在北盘江流域的群山中,以其妇女头饰有一如弯月的木梳,并歪插于发髻之上,故被称为“歪梳苗”。据贵州省《普安县志》记载,“蒙洒”苗人明末迁至普安。明人倪略《南昭野史...
查看更多
1
1407
1408
1409
1410
1411
307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