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6 星期二 农历四月初九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0753)
机构
(24)
政策
(424)
资讯
(11414)
清单
(12138)
资源
(2936)
学术
(2360)
百科
(148)
其他
(128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田学思
2018.11.15
田学思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4年生,山西孝义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碗碗腔(孝义碗碗腔)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三级作曲。田学思曾在孝义跃进剧团、吕梁艺术学校、吕梁精煤发运站文工团等单位工作,现为孝义市艺术学校碗碗腔专业教师。田学思1960年开始学艺,师从老艺人冯洞厮、高仲玉学习碗碗腔板胡演奏,并得到那鹏飞、李正有等老艺人的指导和培养。他的演奏音色纯正优美、婉转动听,极富纯朴浓郁的孝义乡土风味。代表作品有:《逼婚记》《状元与乞丐》《卖苗郎》《风流父子》《酸枣坡》等...
查看更多
张建琴
2018.11.15
张建琴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59年生,山西孝义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碗碗腔(孝义碗碗腔)代表性传承人,一级演员,第十六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张建琴12岁开始学艺,师承碗碗腔老艺人王冬兰、赵娇兰,将碗碗腔旦角演唱艺术大力改革,首创翻高双八度“二音”唱法,并丰富了“尖音”演唱。张建琴自1970年起至今一直在山西孝义市碗碗腔剧团演出、工作。代表作品有:《酸枣坡》《风流父子》《风流姐妹》《风流婆媳》《姐妹易嫁》《逼婚记》等。
查看更多
陈炳聪
2018.11.15
陈炳聪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6年生,福建泉州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高甲戏代表性传承人,一级演员。陈炳聪1980年入福建省艺术学校厦门分校高甲班学习,1982年毕业后即到厦门市金莲陞高甲剧团工作,曾师承“提线木偶丑”第二代传人柯国为,娴熟掌握了高甲丑的各种表演风格,完整继承了“提线木偶丑”表演程式并有所创新。代表作品有:《审陈三》《书剑情》《春草闯堂》《探阴山》等。
查看更多
纪亚福
2018.11.15
纪亚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8年生,福建厦门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高甲戏代表性传承人,一级演员。纪亚福1961年进入厦门市金莲陞高甲剧团,师承高甲名丑陈宗熟、林赐福等。纪亚福的戏路宽广,文武兼能,有“戏斗笼”之称。从艺五十余年来,他塑造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代表作品有《凤冠梦》《千里驹》《书剑奇冤》等。
查看更多
颜佩琼
2018.11.15
颜佩琼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4年生,2012年去世,福建安溪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高甲戏代表性传承人,一级演员。颜佩琼13岁入泉州高甲戏训练班,师承肖迪频、蔡秀英,主工青衣、闺门旦。自1972年起,颜佩琼先后就职于泉州市高甲剧团、福建省艺术学校、泉州艺术学校等单位,致力于高甲戏演出及传承。她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吸收姐妹剧种的表演特点,丰富高甲戏旦脚表演艺术,特别是念、唱。代表作品有:《珍珠塔》《陈翠娥》《南海明珠》《昭君出塞》等。
查看更多
曾文杰
2018.11.15
曾文杰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5年生,福建晋江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高甲戏代表性传承人,福建省晋江市高甲戏剧团团长。曾文杰1978年考入晋江县高甲戏剧团演员训练班,师从高甲戏柯派丑行表演艺术创始人柯贤溪,结业后一直留在晋江高甲戏剧团担任演员,深得柯派真传,戏路较广,善演女丑,更以公子丑、傀儡丑见长。他的表演幽默、风趣,富有生活气息,特别是傀儡丑表演模仿逼真,活灵活现,尤重人物刻画,入骨三分。代表作品有:《金魁星》《闹茶馆》《追鱼》《妗婆打》《探牢》等。
查看更多
赖宗卯
2018.11.15
赖宗卯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7年生,福建泉州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高甲戏代表性传承人,一级演员。赖宗卯13岁考入晋江县高甲戏剧团演员训练班,师从高甲戏柯派丑行表演艺术创始人柯贤溪,深得柯派真传,擅演男丑,尤以男扮女丑独树一帜。他的表演火爆、热烈、夸张、幽默,富有浓郁的山野气息。代表作品有:《金魁星》《大闹花府》《骑驴探亲》《鸳鸯扇》《唐二别妻》等。
查看更多
吕维平
2018.11.15
吕维平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6年生,广东汕尾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西秦戏代表性传承人,广东省海丰县西秦戏剧团团长。吕维平1985年入惠阳地区艺术培训团戏曲表演专业班培训,1987年以后进入海丰县西秦戏剧团任演员,师承罗振标、唐托,继承“生行”兼“净行”,后又随吕匹先生从事戏曲研究,并改编剧本。他的表演儒雅庄重,气派大方,善以声情塑造人物性格。代表作品有:《刘锡训子》《斩郑恩》《薛仁贵回窑》《赵氏孤儿》等。
查看更多
刘经仓
2018.11.15
刘经仓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0年生,福建寿宁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寿宁北路戏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三级演员。刘经仓1952年进寿宁县北路戏剧团,1988年调入寿宁县文体局,至2000年退休。师承应阿田老师,主工老生、武生,继承了传统表演风格,对北路戏的唱腔和手、眼、身、法、步等有较深造诣。代表作品有:《狸猫换太子》《反五关》《齐王哭将》《宏碧缘》《岳云出征》等。
查看更多
缪清奇
2018.11.15
缪清奇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3年生,福建寿宁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寿宁北路戏代表性传承人,福建省寿宁县北路戏剧团团长,国家二级演员。缪清奇1978年参加寿宁县北路戏剧团工作至今,师承叶明声、刘经仓,对北路戏的老生、武生、武丑等行当有较深研究,表演有层次、有风格,很好地继承了北路戏表演程式和唱腔风格特点。代表作品有:《齐王哭将》《宏碧缘》《仙女下凡》《龙虎斗》《半夜夫妻》《铁血鸳鸯》等。
查看更多
1
1779
1780
1781
1782
1783
307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