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4   星期三   农历四月十七   立夏 立夏
搜索
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实践国际研讨会暨暑校田野调查之二:达斡尔族传统体育竞技田野调查手记
专题报道
  2017年7月24日上午,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实践国际研讨会暨暑校的专家和学员们来到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巴音塔拉民族乡,共同观摩了当地达斡尔族的传统体育竞技。这次竞技活动以“传承非遗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出席此次活动的主要领导有内蒙古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敖其教授和美国民俗学会执行理事长迪姆·罗仪德教授等。敖其教授做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并预祝此次传统体育竞技取得圆满成功。  本次比赛共分为摔跤、扳棍、颈力和夺宝四个项目...
查看更多
专家共话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
其他新闻
近日,由青海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主办,青海省非遗保护中心、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管委会承办的2017年青海文化旅游节——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论坛在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举行。    论坛以“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为主题,与会的全国各地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专家学者分别就“文化生态保护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文化生态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文化生态保护与传统工艺振兴发展”“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与四个转变的关系”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充分探讨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有效途径...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实践国际研讨会暨暑校专题讲座之六:1945年以来日本乡村的变化与延续
论坛
  本讲座以日本冈山市(Okayama)的新池村(Niike)为例,探讨了日本乡村的变迁过程及其原因。新池村的个案研究是桑山教授1986年选定的博士论文选题,之后教授于2010年和2015年分别进行了两次追踪调研。此次讲座以新池村2010年相比1986年的变化状况为重点,探讨了新池村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变迁过程。     新池村隶属冈山市,冈山意即山冈。新池村座落在一个山脚下,房屋聚集在斜坡上,农田从居住地前方的山谷延伸出去。对该地区的研究始于美国。二战之后的...
查看更多
气韵贯长虹 梨园满春风——记京剧龚派老旦传承人吕昕
人物
吕昕今年盛夏的一天,高亢悠扬的老旦唱腔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回响,古朴典雅的教室里传出阵阵掌声、喝彩声,20多位外国留学生被一位艺术家的演唱震撼。这是国家京剧院表演艺术家、龚派老旦传承人吕昕应北京大学亚洲研究学院的邀请,为留学生做的“中国戏曲中的孝道故事”专题讲座。吕昕作为龚派老旦传承人,走过了一条充满艰辛而收获欣慰的艺术之路,对传承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矢志不渝。小荷初露1978年春天,中国戏曲学校迎来了“文革”后的第一次招生,吕昕的母亲领着对京剧懵懂的她报了名...
查看更多
“非遗+”:传统之手 时尚之心
专题报道
山东省济南市每年定期举办青少年非遗技能大赛,吸引孩子们走近传统工艺。无论是出于保护传统民俗的考虑,还是着眼于发展经济,各地对非遗保护的积极性正逐渐提高。从“非遗+旅游”“非遗+科技”到“非遗+创意”等,“融合”无疑是关键词。而做好“非遗+”文章,传承观念的更新极为重要。年轻人的“小想法”因为情怀,于寿涛在大学时喜欢上了面塑。但在深入了解学习过程中他发现,尽管人们赞叹这项技艺的精湛,其仍摆脱不了濒临失传的窘境。“保护”一词,就此在于寿涛心里扎下根来。10多年...
查看更多
关于开展中国传统建筑名匠推荐工作的通知
通知公告
关于开展中国传统建筑名匠推荐工作的通知 建村建函〔2017〕9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住房城乡建设厅(建委),北京市农委,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的意见》培养造就一批中华文化代表人物的精神,落实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培育中国工匠的要求,大力弘扬传统建筑工匠精神,厚植传统建筑工匠文化,加强传统建造技术的传承发展,我司决定开展中...
查看更多
光明直播让非遗走入寻常百姓家
其他新闻
7省市、21场直播、近30位非遗传承人及特邀嘉宾、800余万人次观看……截至7月31日,由中央网信办移动网络管理局指导,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支持,光明网、斗鱼直播联合推出的“致·非遗 敬·匠心”大型系列直播活动已完成了第二季的直播报道。参与此次非遗系列直播的传承人绝大多数都是首次亮相直播平台。多位非遗传承人表示,以手机网络直播的形式宣传非遗文化,既“新鲜”又“接地气”,能在90分钟的直播中了解到网友对这项非遗的真实认知,也为今后的非遗传承提供了一条新路径...
查看更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辞典》 编撰开题专家论证会召开
其他新闻
7月26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辞典》(以下简称《大辞典》)编撰开题专家论证会在北京召开。中国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王文章,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连辑以及来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单位的3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近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和保护工作成效显著,相关学术研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对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新时期,我国非遗研究与保护,尤其是相关学术概念...
查看更多
浅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广西文场的数字化采集经验
专题报道
江浙一带的说唱艺术和“明清俗曲”流传到广西以后,逐步与桂林一带的方言和民间音乐相融合,到了清末,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曲种——广西文场,几百年来,在桂林大地上传唱。图1 陈秀芬、诸葛济演出《五娘上京》为使这颗“曲艺宝库中的明珠”得到更好的保护,完成数字化保护试点工作任务,201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成立工作组,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广西文场开展数字化专项采集工作。工作组历时数月,对广西文场的不同表演形态、代表性传承人、唱腔曲牌、文...
查看更多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作座谈会在青海黄南召开
其他新闻
图1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作座谈会为总结交流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经验,进一步推进保护区建设,2017年7月26日至27日,由文化部主办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作座谈会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召开。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项兆伦出席会议并讲话。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有关负责同志,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所在的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分管领导,31个省...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