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6 星期二 农历四月初九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0753)
机构
(24)
政策
(424)
资讯
(11414)
清单
(12138)
资源
(2936)
学术
(2360)
百科
(148)
其他
(128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调查
2014.10.24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调查
专题报道
越来越多的老手艺随着老艺人的离去而消失 传统面花的制作手艺让现代年轻人惊诧 水会音乐在普化的最后生机 位于蓝田县普化镇东塬上的全家岭村是一个普通的关中村落,去年以来,不时有文化专家专程来到这里,但很少有村民知道,他们这里已经成为流传2000多年的民间音乐———水会音乐最后的生存地;也很少有人了解,这种古老的乐种刚刚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 虽然从来没有观赏过水会音乐,但水会音乐的各种传说在村民中却流传甚广...
查看更多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针刺手法)在海外的传承发展概况
2014.10.23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针刺手法)在海外的传承发展概况
论坛
一、“中医针灸”已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0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议并通过“中医针灸”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并确认四位代表性传承人分别是:黑龙江的张缙,北京的程莘农、贺普仁,陕西的郭诚杰。其中张缙教授以研究针刺手法见长,以传承针刺手法著称海内外。 &n...
查看更多
揭秘“川江号子”:船工劳动口号 调节工作节奏
2014.10.23
揭秘“川江号子”:船工劳动口号 调节工作节奏
专题报道
赤膊的川江船工(1911年)。 “脚蹬石头手扒沙,风里雨里走天涯” 川渝境内,山峦重叠,江河纵横,自古货物流通、客运往来,皆需木船载客运货,于是柏木帆船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明、清时期,江河行船,多由艄翁击鼓为号指挥船行,统一扳桡节奏。大约在清朝中期,逐渐兴起了川江号子,有的叫船工号子。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川江纤夫“脚蹬石头手扒沙,风里雨里走天涯”,坚硬的石头上留下了纤绳磨砺出来的一道道深深的纤痕。而粗犷的川江号子作为民歌的一种形式...
查看更多
苗家传承人探索非遗保护思路
2014.10.23
苗家传承人探索非遗保护思路
专题报道
苗绣传承人王金花展示苗族节日盛装绣艺。 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传承人吴昌华参展作品 《富贵花瓶》。 贵州省省级传承人潘柔达展示芦笙制作工艺。 精雕细琢的银质花瓶、华美大气的苗绣凤冠、汇集巧思的改良芦笙……前不久在贵州凯里落幕的中国银饰刺绣博览会上,几位苗家“非遗”传承人的作品,成为展会上一道靓丽风景线。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颇为丰富的中国,贵州民族文化丰富多彩,也是“非遗”资源大省。此次参展的几位苗家“非遗”传承...
查看更多
揭秘非遗二代:“玩活儿”传统手工艺大师的后人
2014.10.23
揭秘非遗二代:“玩活儿”传统手工艺大师的后人
专题报道
刘宾在工作室布置自己制作的风筝,希望他们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关注这项传统手工艺。 白琳与父亲——京城“鬃人白”白大成一起讨论鬃人制作技艺。 多年来,林泓魁对每一个脸谱都倾注了热情,让每一个脸谱都活灵活现。 刘宾专门置办了一套电脑,专门为设计风筝和图案准备的,林泓魁、白琳也来凑凑热闹,学习高科技技术。 富二代、星二代,您听说过“非遗”二代吗?不开豪车,没有光环,他们是普普通通的小老百姓。神态逼真的泥塑脸谱,精致...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廷怀汝窑作品展在京举行
2014.10.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廷怀汝窑作品展在京举行
其他新闻
由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河南省文化厅、荣宝斋共同主办,荣宝斋、廷怀窑承办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廷怀汝窑展于2014年10月20日至10月26日在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北京荣宝斋大厦二层多功能厅举办。 汝窑以烧制青瓷闻名天下,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汝瓷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淡雅,如雨过天青云破处;质地温润,似玉非玉胜似玉;古朴端庄的造型,尤其符合宋代士大夫的审美趣味。汝窑烧造时间极为短暂,北宋灭亡后,汝窑被毁,技...
查看更多
勒布沟的人们:门巴族萨玛酒歌歌手次仁群宗
2014.10.23
勒布沟的人们:门巴族萨玛酒歌歌手次仁群宗
人物
次仁群宗娓娓道来萨玛酒歌的故事 次仁群宗用口哨“呼叫”丈夫 勒布沟位于中国西南部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的错那县,崇山峻岭间,一条巨大的峡谷蜿蜒向南延伸,雪山、森林、草地、河流、田园牧场是那里最经典的风景,门巴族人和藏族人在那里和睦相处。这组系列报道,我们将带您走近勒布沟的麻玛乡,一起去感受那里的生活场景和风土人情。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将带您走近门巴族萨玛酒歌歌手――次仁群宗。 遇到次仁群宗的那天,我们正在勒布沟麻玛乡大片的...
查看更多
贵州活化石:“撮泰吉”传承有人
2014.10.23
贵州活化石:“撮泰吉”传承有人
专题报道
“撮泰吉”是彝族语译音,意为“人类刚刚变成的时代”,是一种原始古老的彝族傩戏, 流传于距贵州省威宁县城40公里的板底乡曙光村。 图为:“撮泰吉”表演。 “‘撮泰吉’是能够表演的彝族历史。”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33岁的“撮泰吉”传承人罗高云与伙伴正在表演“撮泰吉”的核心部分——“耕作”。 “撮泰吉”是彝族语译音,意为“人类刚刚变成的时代”,是一种原始古老的彝族傩戏,流传于距贵州省威宁县城40公里的板底...
查看更多
丹寨古法造纸:从大山走向世界
2014.10.23
丹寨古法造纸:从大山走向世界
专题报道
在蓝天白云、静谧如画的石桥长廊前,一条S形绕寨脚流过的南皋河清澈见底,两排苗族木式吊脚楼临河而建,在鹅卵石铺就的纸街巷道里,古法造纸作坊随处可见,用石桥纸制作的各色灯笼、彩色相框、艺术纸伞、书画用纸成为来往游客的选购“对象”。 地处中国西南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丹寨县南皋乡石桥村,以留存完好的苗族古法造纸技艺而闻名于世,是中国古法造纸工序、工具保存得最完整的地方。全村现有250户村民,95%以上是苗族,村里大多数人都...
查看更多
我国传统武术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
2014.10.23
我国传统武术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
论坛
中国传统武术诞生于农耕文明时代,是一种内外兼修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项目,它集修身、养生、攻击和防卫于一体,汲取传统道学、儒学和佛学等文化养分,熔铸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心理、民族智慧和民族气质,形成了绚丽多彩、独具民族特色的传统武术文化体系,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和审美理想。当前,受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冲击,缺乏有效法律保护的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生存环境堪忧,大批有价值的武术文化...
查看更多
1
2106
2107
2108
2109
2110
307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