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6   星期二   农历四月初九   谷雨 谷雨
搜索
非遗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在京举行
其他新闻
   11月4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在北京举行。文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中国教科文全委会、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民委、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商务部、国家宗教事务局、国家文物局、中国社科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会议。文化部部长蔡武出席会议并讲话,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主持会议。 蔡武介绍了在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社会各...
查看更多
乌丙安:非遗不是GDP!
论坛
 乌丙安:非遗不是GDP!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GDP!不要因为拿非物质文化遗产赚钱而最终毁了这些珍贵的遗产。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辽宁大学教授乌丙安在“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保护论坛”上大声疾呼:“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GDP!不要因为拿非物质文化遗产赚钱而最终毁了这些珍贵的遗产。”    乌丙安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法保护的概念已进入我们的生活,这是令人可喜的,但更应该看到目前保护理念和现实生活还存在的差...
查看更多
老北京“吆喝”艺术
专题报道
 老北京“吆喝”艺术“京城叫卖大王”的臧鸿白纯孟雅南  老北京的商贩在吆喝之前都会用手拢住耳朵,对于这一标志性动作的成因则众说纷纭。有说是为了拢音,有说是要示意别人吆喝即将开始,免得突然一嗓子吓着了孩子。  北平小贩的吆喝声是很特殊的。我不知道这与评剧有无关系,其抑扬顿挫,变化颇多,有的豪放如唱大花脸,有的沉闷如黑头,又有的清脆如生旦,在白昼给浩浩欲沸的市声平添不少情趣,在夜晚又给寂静的夜带来一些凄凉。  ―――梁实秋《北平的零食小贩》  北京街巷中抑扬顿...
查看更多
文化遗产保护:慎言“打造”
论坛
 文化遗产保护:慎言“打造”  近些年来,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我们常听到“打造”的说法。许多地方政府热衷于把当地的文化遗产“打造”成“××名片”、“××景观”等等。但对文化遗产的“打造”却带来了影响深远的文化问题和社会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警觉。    所谓“打造”,自然离不开“打”和“造”。而“打”和“造”正是几十年来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最令人痛心的症结所在。在追求GDP的潮流里,在城市化的发展趋势中,文化遗产被打毁、打掉得已经太多太多了,实在经不起进一步...
查看更多
皮影戏在黄昏唱响
专题报道
 皮影戏在黄昏唱响把皮影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要走的路还很长最年轻的琴师也有30岁了近3个小时的演出无人走开  秋凉刚刚在冀东大地落脚,傍晚的乡村弥漫着秋虫鸣唱中特有的寂寥。如果没有特别的事,家家户户在晚饭后,都会围坐在电视机旁了;但是今天,丰润张良各庄村的大喇叭骤然响了:“村民们,村民们,今晚在大队部演皮影,吃过饭后就可以过来看了。吃过饭后就可以过来看了。”不一会儿,寂静的村庄的一个角落热闹起来了。  7点半,随着一阵激越的鼓声响起,刚刚还静静地准...
查看更多
传统戏曲:中国人最后的审美家园 如何与现代接轨?
论坛
  传统戏曲如何与现代接轨?保存个性和特性的传承,扬长避短、顺应时代要求的创新是戏曲的生命力所在。中国戏曲整体的写意性、程式性要保留,切忌盲目采用现代舞台声光电技术“大制作”,破坏戏曲的本质。     传统戏曲:中国人最后的审美家园 如何与现代接轨?季国平    戏曲,是中国人最典型的传统审美方式。  中国戏曲雅俗共赏,选材宽泛,自古以来,既有帝王将相的阳春白雪,也有寻常百姓的家长里短;既登得了庙堂,又入得了街巷。中国戏曲深蕴传统文化的精髓,舞台之上,一桌...
查看更多
“高山流水-古琴艺术展”在京举行
其他新闻
 “高山流水-古琴艺术展”在京举行  由国家大剧院、故宫博物院、中国艺术研究院联合主办的“高山流水--古琴艺术展”2010年10月18日在国家大剧院东展厅开幕。本次展览分为琴史、琴器、琴谱、琴人、斫琴工艺、文人场景六大板块,通过文字、图片说明、多媒体演示以及不同年代款式的古琴、古琴善本古迹、琴学著作、琴曲集成、古琴字画等实物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国古琴文化。尤其是展出的19张古琴,避过历朝历代的天灾人祸,辗转文人琴师之手,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张张都是绝世名琴。其中...
查看更多
专家纵论“非遗”保护利用:警惕破坏性保护
其他新闻
专家纵论“非遗”保护利用:警惕破坏性保护   2010年10月17日,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层论坛在济南行。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刘魁立,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祈庆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庆善,中国工艺美术馆馆长吕品田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专家,就“非遗”的生产性保护与合理利用各抒己见。   周和平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祖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在历史演进中建设起来的共同的精神家...
查看更多
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受到民众追捧
其他新闻
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受民众追捧  2010年10月15日,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山东济南开幕,蓝印花布、彝族刺绣、藏族唐卡等600多个适合生产性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集体亮相,吸引了众多民众追捧。人潮涌动的展馆,争先恐后的消费者,似乎给了众多还处在困境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复苏的信心。  “非遗”之美难以抗拒  15日下午,已经是博览会清场时间,“彝族(撒尼)刺绣”展厅里还是挤满了人,色彩绚丽的刺绣抱枕、台布成为人们争相选购的物品。济南...
查看更多
木卡姆艺术有了“保护神”
其他新闻
木卡姆艺术有了“保护神”  2010年7月28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现场出现了罕见的一幕:所有参会的人员都为一部地方法规投了一票,使它成为全票通过的条例。   这部条例就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它是新疆改革开放以来,第四个一审通过的地方性法规,也是新疆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出台后的第二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性法规,以及我国专就保护“人类...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