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搜索
孔培培:京剧老生行当早期唱腔艺术研究——以唱片与曲谱为视点
论坛
【摘要】京剧老生唱腔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发展,对于京剧音乐的整体面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深刻影响着其他行当的唱腔发展。20世纪初期,唱片技术的传入普及和西方记谱法的广泛应用,使得京剧唱腔具有了可听可唱的历史资料。因此,以唱片与曲谱为视点,围绕以程长庚、孙菊仙、谭鑫培、余叔岩等为代表的京剧老生唱腔展开研究,对于进一步还原京剧老生行当早期唱腔的声音面貌、梳理其风格的继承与发展,具有更加真实生动的学术视角和理论意义。 【关键词】京剧唱腔;老生行...
查看更多
北京将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专题报道
国家级非遗绢人制作技艺 从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获悉,北京现已建立国家、市、区三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覆盖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十个类别,并得到各级财政资金的扶持,保障项目传承有序。今后,北京将着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抢救性记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据北京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北京市重点支持大众传承、覆...
查看更多
非遗与青年的“双向奔赴”
专题报道
用传统手艺设计艺术“潮玩”、以创意焕彩老物件,非遗创作结合社会热点、非遗搭载直播频登热榜……近年来,非遗越来越年轻了,非遗品牌也得到了更多年轻人的认可,很多年轻人开始从事非遗事业,加入文化传承的队伍。非遗与青年,跨越传统与现代的边界,开启“双向奔赴”,立足当下、面向未来,既守住初心,也敢于创新,让非遗在现代生活中绽放无限生机。 创造更多新形象 冰心先生曾在《“面人郎”访问记》里详细描述了郎绍安作品的逼真细腻:“大拇指头大小的...
查看更多
咸阳茯茶:壮大文化遗产的产业版图
专题报道
▲茯茶文创产品(供图:本报驻陕西记者  秦毅) 陕西茯茶拥有600多年的历史。2022年11月,咸阳茯茶制茶技艺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子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近年来,陕西省咸阳市以茯茶为媒,大力拓展茶产业链,茶园旅游、茶艺体验、茶叶周边产品等渐成气候,通过茶文旅融合发展,一片小小的茶叶焕发出无穷魅力。 茶文化:在传承发展中让遗产“活”在当代...
查看更多
山东:数字技术助力乡村非遗闯市场
专题报道
数字文化快车驰骋在乡村振兴大路上 2022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印发《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其中“数字文化”是8个重点领域之一。其要点在于,以数字文化产品为载体,展示乡村特色文化、民间技艺、乡土风貌、田园风光、生产生活等,从而带动地域宣传推广、文创产品开发、农产品品牌形象塑造等。一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农村电商发展,一批掌握数字技术、具有互联网思维的人才在农村扎根,将政策理论成果转化为实践操作,开始让“手机成为...
查看更多
“铁与火”铸就的艺术之花(传承之光)
专题报道
芜湖濒临长江,自古以来冶铁业就十分发达,故有“铁到芜湖自成钢”的美誉。这为芜湖铁画的诞生提供了基础。经过350多年的传承与发展,铁画已成为芜湖的一张名片。2006年,“芜湖铁画锻制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芜湖市南陵县大工山古铜矿冶炼遗址,是我国最早的古铜矿冶炼遗址之一。从西周到南宋,炼铜的熊熊火光延续两千余年,所产“丹阳铜”享誉九州。唐代诗人李白游至南陵,夜晚看见众多汉子冶铜炼铁的壮观场面,留下诗作《秋浦歌》:“炉火照天地,红星...
查看更多
深挖非遗价值助力乡村振兴
专题报道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挖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能够在促进乡村产业、人才、组织、生态、文化五大振兴中发挥非遗服务当代、造福人民的作用。 转化非遗经济价值助力产业振兴。探索“非遗+产业”新路径,形成乡村产业发展新模式,可以通过“非遗+线上直播”“非遗+旅游”等多种方式带动村民居家就业增收。目前,我国已设立覆盖398个原国家...
查看更多
保护传统村落 挖掘文化价值
专题报道
安徽宣城市绩溪县瀛洲镇龙川村古建筑(摄影:本报记者 赵兵) 传统村落是中华农耕文明的重要载体和优秀基因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也寄托着人们浓浓的乡愁。数量众多、个性鲜明、 各具特色的传统村落既是村民生活的家园,也是孕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 如何保护好、传承好传统村落所蕴藏的历史文化价值?如何把传统村落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专家和读者纷纷建言献策,认为传统村落...
查看更多
江苏民歌唱响长三角原生态民歌邀请赛
地方新闻
4月13日,第二届“池州杯”长三角原生态民歌邀请赛在安徽省池州市举办。邀请赛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指导,安徽、江苏、浙江、上海三省一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文化馆联合主办,池州市文化和旅游局执行主办。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高度重视,精心挑选了海门山歌和昆北民歌两支队伍参加此次“艺术盛会”。 邀请赛上,共有来自长三角地区的14支队伍同台竞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海门山歌代表性传承人宋卫香携该项目市级非遗代...
查看更多
“非遗+旅游”打造江苏文旅新名片
专题报道
4月11日至12日,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举办的“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工作现场交流活动”走进扬州,来自全国的文旅界人士相聚一堂,深入研讨,交流经验,领略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生动图景,探寻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江苏密码”。 恰是一年春好处,步入瘦西湖景区,繁花绽放,碧水如镜。作为扬州的文化名片,这座“甲于天下”的湖上园林,融南方之秀和北方之雄,仿佛一幅精致唯美的工笔长卷。古朴雅致的扬派盆景、韵味悠长的扬剧表演、独...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