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7 星期三 农历四月初十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0753)
机构
(24)
政策
(424)
资讯
(11414)
清单
(12138)
资源
(2936)
学术
(2360)
百科
(148)
其他
(128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永康鼓词
2018.12.14
永康鼓词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永康市 永康鼓词是流行于浙江金华的永康及周边的武义、缙云、磐安等地的曲艺形式。因旧时的艺人多为盲人,又被称为瞽词或盲词;又因表演形式以唱为主,兼有说白,又俗称之为“唱词”或“唱公事”。 永康鼓词采用永康方音表演,通常为一人自击鼓板自行伴奏说唱。传统节目的题材内容大多为除暴安良、伸张正义、男女情爱和乐善好施。唱腔曲调丰富,依不同的功能分为悲调、怒调、喜调和适宜叙事、对话和抒情的水平调4种。说唱表演讲求抑扬顿挫...
查看更多
盘索里
2018.12.14
盘索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盘索里是朝鲜族曲种。“盘索里”为朝鲜族语的音译,本意是指“娱乐场”,此处引申为“大庭广众唱的歌”之意。 盘索里流行于吉林、辽宁和黑龙江三省的朝鲜族聚居区。传统的表演形式为一人以朝鲜族语站立说唱,以唱为主,兼有说白;另有一人坐着击鼓伴奏,也有加入伽倻琴或扬琴伴奏的情形。唱腔曲调有平调、上平调、界面调、平界面调、下界面调等。过去通常在野游、宴会、年节和庆典场合演出,抗日战争时期也有艺人以此在餐饮...
查看更多
盘索里
2018.12.14
盘索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辽宁省铁岭市 盘索里是朝鲜族的说唱音乐,产生于18世纪。关于它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它是江湖艺人根据某种戏剧所创造的,另一种则认为是来源于萨满教仪式中的歌曲。盘索里是朝鲜语的直译音,意思就是大庭广众面前演唱的歌曲。19世纪初的《广寒楼乐谱》中写道“:唱优之戏,一人立,一人坐,而立者唱,坐者以鼓节之,凡杂歌十二腔,香娘歌即一也。” 朝鲜族盘索里流传于东北三省,主要传承于铁岭、开原、昌图等地的朝鲜族聚居区。在铁岭传...
查看更多
泽州四弦书
2018.12.14
泽州四弦书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泽州县 泽州四弦书是主要流行于山西省泽州县全境以及沁水县东南部、阳城县东部和陵川县西部一带的曲艺说书形式,因以四弦(四胡)为主要伴奏乐器而得名。 泽州四弦书至迟在清代光绪年间即已形成,距今已有一百五十年以上的历史。表演形式为说唱相间,以唱为主,采用泽州方音。早期只有一人用四弦和腿板自行伴奏表演,后来出现了多人伴奏。唱腔曲调属板腔体,主要板式有平板、紧板、介板、三倒板、官韵等。伴奏乐器有主奏乐器四弦和三弦、胡胡...
查看更多
曲沃琴书
2018.12.14
曲沃琴书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曲沃县 曲沃琴书是形成并主要流行于山西南部的曲沃县及其周边山、陕、豫三省交界地带的曲艺说书形式。因表演时手持八角鼓和单扇钹交替击节伴奏,故旧称“鼓儿书”或“铰子书”。一般认为是清代道光年间由河南南阳传入当地的“越调”(也作“月调”)与当地的方音和小调结合发展演变而成,至今约有一百三十年左右的历史。 曲沃琴书的表演形式为说唱相间,以唱为主,采用曲沃方音。早期多为一人手拿梆子自行伴奏,采用曲沃当地方音坐着说唱,也...
查看更多
翼城琴书
2018.12.14
翼城琴书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翼城县 翼城琴书又名“铰子书”,俗称“本地书”,是流行于山西南部翼城县及周边曲沃、襄汾、浮山、沁水、绛县一带的曲艺说书形式。 翼城琴书的形成时间无文献资料可考,由艺人师承推断,清末时期即很兴盛,形成历史至少在一百二十年以上。 翼城琴书的表演形式为说唱相间,以唱为主,采用翼城方音。早期只是一人敲击铰子自行伴奏表演,也曾有艺人自行击打扬琴或弹奏月琴伴奏说唱。后来出现了多人演出的方式,并加入小洋琴、三弦、四...
查看更多
长子鼓书
2018.12.14
长子鼓书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长子县 长子鼓书是形成于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的一种曲艺说书形式。表演形式为说唱相间、以唱为主,且采用长子一带的方音表演。通常以单人敲击书鼓和简板并自拉二胡伴奏的演出居多,后来也出现有双人或多人分持不同伴奏乐器配合说唱的演出情形。20世纪中叶以来,除老艺人外,多用地方官话表演;唱腔为板腔体,主要板式有流水板、数板、垛板、悲板等;伴奏乐器除书鼓、简板和二胡外,还有采用竹板、板胡、低胡等的情形。伴奏方式为间奏式,即演唱时不伴...
查看更多
莲花落
2018.12.14
莲花落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太原市 莲花落是广泛流行于山西各地的古老曲艺品种,别称“晋中落子”。20世纪以来,其发展和演出以太原为盛,在其他地区相继衰落,故又常作“太原莲花落”。 莲花落约在清代中叶传入山西。发展至今,通行的表演形式为一人自击竹板(两大五小,俗称“七件子”)伴奏韵诵,唱诵为主,间有夹白。也有双人对口和多人演出的方式。唱词基本以七言四句为一段,讲求合辙押韵。传统节目有长篇的《五女兴唐传》、《万花楼》、《呼延庆打擂》和短篇的...
查看更多
哈萨克族铁尔麦
2018.12.14
哈萨克族铁尔麦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铁尔麦是哈萨克曲艺的典型代表,“铁尔麦”一词系哈萨克语的音译,意为“撷取精华”、“精选”、“集萃”。作为地方曲种的铁尔麦是一种从哈萨克谚语、格言、诗歌中撷取精华,配上曲调演唱的“劝喻歌”表演形式,它流传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地域的哈萨克族聚居区,至今已有七百余年的历史。 铁尔麦以竞技式的对唱形式在众人聚集的场合公开表演,对唱没有固定的曲牌或唱腔流传,称为“阿肯”的艺人需根据所唱内容从...
查看更多
好来宝
2018.12.14
好来宝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左翼后旗 好来宝意为“连韵说唱”,流传于内蒙古科尔沁草原及周边地区,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它的产生与蒙古族人分散游牧的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好来宝的表演主要有“当海”好来宝、“代力查”好来宝和“额乐古格”好来宝三种形式。“当海”好来宝即单口好来宝,其中又可分为古代无伴奏诉说和用四胡自拉自唱两种形式,它由一人演唱,以诗歌叙事,多用赞颂、讽刺、比喻等手法描绘事件和人物,也常用渲染烘托、夸张想象的手段...
查看更多
1
1374
1375
1376
1377
1378
307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