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7 星期三 农历四月初十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0753)
机构
(24)
政策
(424)
资讯
(11414)
清单
(12138)
资源
(2936)
学术
(2360)
百科
(148)
其他
(128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说鼓子
2018.12.14
说鼓子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公安县 说鼓子又称“说鼓”、“唱鼓子”、“公安说鼓子”等,流传于湖北省公安县、松滋市及其周边地区。它与宋代流行的民间说唱艺术鼓子词一脉相承,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鼓子词在宋以后的传衍过程中几经变化,于明末清初逐渐发展演变为说鼓子。清代同治年间,说鼓子已在湖北民间广为流传,为了适应观众的需要,它在传承过程中不断吸纳其他曲艺形式的艺术元素,以鼓和唢呐伴奏,并与当地方言相结合,最终形成定型的说鼓子样式。 说鼓子以说...
查看更多
山东落子
2018.12.14
山东落子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山东落子俗称“莲花落”“咣咣书”,是发源于山东省境内的曲艺形式,以早期曲调之衬词“落莲花”“莲花落”而得名。山东落子遍布苏、鲁、豫、皖交界地区,20世纪50年代前后主要集中在山东省菏泽市和济宁市的金乡、嘉祥、鱼台等县,以及河南省商丘市一带。20世纪60年代以后,这一表演形式逐步扩大到山东省枣庄市、聊城市以及江苏省徐州市,安徽省砀山县、萧县等地。 山东落子以铜钹、竹板作为伴奏乐器,无管弦伴奏,演唱风格粗犷强悍。传统节目比较丰富,长篇的有《双鞭记》《施公案...
查看更多
山东落子
2018.12.14
山东落子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单县 山东落子一名“莲花落”,流传于山东及江苏和安徽的北部,因以俗称“光光”的单页大钹和竹板为主要伴奏乐器,又有“光光书”的别名。它源于隋末唐初僧侣募化时演唱的“散花乐”,至宋代演化为乞丐歌唱的莲花落。明代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叙事莲花落,入清后达于鼎盛。 山东落子曲调质朴无华,风格粗犷豪放,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以其流行地域、语言、唱腔的不同,山东落子可分为“南口”、“北口”和“东口”三种。南口落子流传于...
查看更多
温州莲花
2018.12.14
温州莲花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永嘉县 温州莲花形成于清末,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在浙南的温州市区、永嘉、瑞安、乐清、平阳、泰顺及台州的部分地区广泛流传。它系由道情演化而来,清末民初已拥有大量听众,并涌现出徐邦忠、吴文高、徐顺杰、李钩金等一批著名艺人。 温州莲花的词句大多采用七字句,也有五字和十字句,一般双句押韵。演唱时,艺人往往在句中加入衬字、助词,以增强节奏,造成韵味。莲花的唱腔是在温州市永嘉县一带民间乡土音乐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它以...
查看更多
温州莲花
2018.12.14
温州莲花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 温州莲花形成于清末,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在浙南的温州市区、永嘉、瑞安、乐清、平阳、泰顺及台州的部分地区广泛流传。它系由道情演化而来,清末民初已拥有大量听众,并涌现出徐邦忠、吴文高、徐顺杰、李钩金等一批著名艺人。 温州莲花的词句大多采用七字句,也有五字和十字句,一般双句押韵。演唱时,艺人往往在句中加入衬字、助词,以增强节奏,造成韵味。莲花的唱腔是在温州市永嘉县一带民间乡土音乐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查看更多
绍兴宣卷
2018.12.14
绍兴宣卷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绍兴县 绍兴宣卷是浙江绍兴地区的“五大曲种”之一,它形成于清代后期,清末民初流布上海、杭州、苏州、绍兴、宁波等地,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 绍兴宣卷是一种具有宗教色彩的说唱艺术,主要用于祀神祈福活动。其唱本通称“宝卷”,艺人演唱置于桌上,照本宣唱,故名“宣卷”。一般的宣卷徒歌清唱,称为“平卷”;若加二胡、三弦、月琴等伴奏,则称为“花卷”。“平卷”最少需三人,分任生、旦、净、丑诸角色,一人可兼几个不同行当...
查看更多
武林调
2018.12.14
武林调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杭州市 武林调又称“杭曲”,流行于浙江省杭州市及周边地区。它系由清代民间宝卷的宣讲活动演化而来,清代后期逐渐成形,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 武林调表现形式灵活多样,演出场所不限,表演者一般为4至5人,主要特点是分行当说唱,表演者借助生、旦、净、末、丑的表演行当来刻画人物,模拟其身份、动作、表情、语气等。有时可由一个表演者模拟数个人物,跳出跳入,变化多端。武林调的唱词多采用七字和十字句式,而在下句押韵,风格清楚明白...
查看更多
南京白局
2018.12.14
南京白局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 南京白局流布于江苏省南京市区及其周边的六合、江浦、江宁和皖东的来安、天长等地。它形成于清代中期,光绪年间已在南京及周边地区广泛流传。当地的织锦工人与市民在劳作之余常相聚自娱,演唱明清俗曲和江南小调。每逢盂兰会或婚嫁喜庆之事,市民常邀请工人中唱得较好的玩友摆局表演,演唱者“受请不受物”,白唱不卖钱,故称“白局”,后来出现的收受酬劳的商业性演出则称为“红局”。 南京白局系用南京方言演唱牌子曲,基本演...
查看更多
朝鲜族三老人
2018.12.14
朝鲜族三老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吉林省和龙市 朝鲜族三老人主要流布于吉林省和龙市朝鲜族聚居区,是富有鲜明民族艺术特色的文化表现形式。 朝鲜族三老人融朝鲜族曲艺才谈、小丑戏(尔光代)、漫谈、幕间剧等形式为一体,说白为主,唱演为辅。演出时由三位演员模拟进步、中间、落后三种类型的老人,通过争辩颂扬先进,批评落后。朝鲜族三老人对白朴实,风格幽默,艺术特色十分明显。演员模拟的先进者正气凛然,智慧超群;中间派说白滑稽,左右逢源;落后者头脑简单,易走极端。三个...
查看更多
陕北道情
2018.12.14
陕北道情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陕西省清涧县 陕北道情在陕西省子长县、延川县、清涧县集中流传,并辐射至晋西北、内蒙河套及甘肃、宁夏邻近陕北的地区。它源于唐代道教徒诵经的经韵,明清时期发展成形,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陕北道情分为东路道情和西路道情两支,东路称“新调”,西路称“老调”,两者的音乐调式存在差异。东路为徵调式,演唱风格高亢明快;西路为商调式,演唱风格细腻委婉。但两者的唱腔曲牌大致相同,都有【平调】、【十字调】、【一枝梅】、【凉腔】、【耍...
查看更多
1
1376
1377
1378
1379
1380
307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