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2 星期一 农历四月十五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0753)
机构
(24)
政策
(424)
资讯
(11414)
清单
(12138)
资源
(2936)
学术
(2360)
百科
(148)
其他
(128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宁波走书
2018.12.14
宁波走书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 宁波走书又名“莲花文书”、“犁铧文书”,流行于浙江省宁波市及周边地区。它起源于清代同治、光绪年间,经历代艺人的加工而逐步发展成形。 宁波走书的表演先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最初是一人演出的“坐唱”,由一位演员边唱边操乐器自行伴奏;其后演变为“里走书”,一人坐于桌后演唱,一人坐在桌子横旁伴奏;再后演唱者与伴奏者分坐桌子两旁,演唱者可在台上走动表演,称为“外走书”。新中国成立初期,宁波走书已从“坐唱...
查看更多
平湖钹子书
2018.12.14
平湖钹子书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平湖市 平湖钹子书旧称“说因果”,新中国成立前后一度称为“农民书”,主要流布于浙江平湖及上海浦东的川沙、南汇和浦西的金山、松江、青浦等地。它起源于明代万历年间,形成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平湖钹子书起初的表演形式为“立白地”,后来经过发展,有了中长篇书目,才开始进入堂馆屋舍。新中国成立前后,它主要是在城乡茶室演出,观众以农民为主,故有“农民书”之称。 平湖钹子书以平湖方言演出,集说、唱...
查看更多
莺歌柳书
2018.12.14
莺歌柳书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菏泽市 莺歌柳书亦名“莺歌柳子”,系由明代柳子戏曲牌【莺歌柳】演化而成,主要流传于鲁西南、鲁南及豫东、苏北一带。清代嘉庆、道光年间莺歌柳书艺人程梦卜、程作舟名闻鲁豫,表明这一曲艺样式已发展得相当成熟。清末民初,莺歌柳书与渔鼓腔相结合,又进一步衍生出“坠子书”。 山东菏泽已知最早的莺歌柳书艺人是清末民初曹县仲堤圈的张瞎子,在他以后相继出现了曹县的张保亮、何立稳、郑玉昆、郑海泉和定陶的曹志田等一批莺歌柳书艺人。郑...
查看更多
三弦书(南阳三弦书)
2018.12.14
三弦书(南阳三弦书)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南阳市 三弦书又称“三弦铰子书”,流传于晋东南的沁县、武乡、沁源、襄垣,晋中的左权、榆社,晋南的安泽、浮山等地和河南南阳及其周边地区。它形成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三弦书最初由演员腿缚节子、怀抱三弦弹唱,称为“腿板书”。后发展为一人手执铰子、八角鼓打拍演唱,另一人脚蹬梆子,手拨三弦伴奏,有时还加入笙、胡、筝等伴奏乐器。发展到后期,三弦书演出时一般采用站唱方式,演唱中加入各种表演,演员连唱带舞,伴...
查看更多
三弦书(沁州三弦书)
2018.12.14
三弦书(沁州三弦书)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沁县 三弦书又称“三弦铰子书”,流传于晋东南的沁县、武乡、沁源、襄垣,晋中的左权、榆社,晋南的安泽、浮山等地和河南南阳及其周边地区。它形成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三弦书最初由演员腿缚节子、怀抱三弦弹唱,称为“腿板书”。后发展为一人手执铰子、八角鼓打拍演唱,另一人脚蹬梆子,手拨三弦伴奏,有时还加入笙、胡、筝等伴奏乐器。发展到后期,三弦书演出时一般采用站唱方式,演唱中加入各种表演,演员连唱带舞,伴奏...
查看更多
萍乡春锣
2018.12.14
萍乡春锣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西省萍乡市 萍乡春锣流传于江西省萍乡市及其周边地区,系由明末流传于江西西部的“报春”演变而成,至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 萍乡春锣节奏明快,语言诙谐,有“见赞”等重要的表现特征。其表演有站唱和走唱两种形式,演唱者身披一黄色绸袋或布袋,左腹系一面直径约二十厘米的小鼓,鼓边挂一同样大小的铜锣,左手执鼓签,右手持锣槌,不时击打,以作为曲首的过门和段落过渡的间奏音乐。搬上舞台后,由一人演唱发展为对唱、群唱,增加了二胡、三弦...
查看更多
襄垣鼓书
2018.12.14
襄垣鼓书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襄垣县 襄垣鼓书简称“鼓书”,俗称“说书”、“脚蹬梆”,主要流行于晋东南的山西省襄垣县及其周边县区,远传至阳泉、陵川等地。它成型于明末清初,清代中叶发展成熟,达于兴盛,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襄垣鼓书由一人、两人或多人分持鼓、板、锣、钹和二把、二簧、胡呼、月琴、三弦、八角鼓、二胡、笛子、笙等乐器边说唱表演边自行伴奏,其演唱有独唱、轮唱、对唱、领唱、合唱、伴唱等多种形式。还根据不同场合的需要,分别配合以坐、站...
查看更多
湖北大鼓
2018.12.14
湖北大鼓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团风县 湖北大鼓原称“鼓书”、“打鼓说书”、“打鼓京腔”、“说善书”等,它形成于清代道光年间,至今已有两百余年的历史。过去流行于武汉、孝感、黄冈等地,经过长期的发展,现在流行至全湖北省。 湖北大鼓以鼓板伴奏,说唱兼长,风趣幽默。其唱词以七字句、十字句为主,其中也穿插一些五字句。演唱主腔称为“四平调”,风格平稳朴实,具有鲜明的鄂东北民间音乐色彩,既能叙事,又能抒情,并可根据表达需要变化成“快四平”、“慢四平...
查看更多
湖北大鼓
2018.12.14
湖北大鼓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武汉市 湖北大鼓原称“鼓书”、“打鼓说书”、“打鼓京腔”、“说善书”等,它形成于清代道光年间,至今已有两百余年的历史。过去流行于武汉、孝感、黄冈等地,经过长期的发展,现在流行至全湖北省。 湖北大鼓以鼓板伴奏,说唱兼长,风趣幽默。其唱词以七字句、十字句为主,其中也穿插一些五字句。演唱主腔称为“四平调”,风格平稳朴实,具有鲜明的鄂东北民间音乐色彩,既能叙事,又能抒情,并可根据表达需要变化成“快四平”、“慢四平...
查看更多
讲古
2018.12.14
讲古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 讲古是闽南地区特有的曲艺形式,流行于福建省厦门市及周边地区。它产生于清代中后期,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讲古运用闽南话丰富的词汇、特有的韵律及谚语、俗话、掌故、歌谣等谈古论今,让听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自然而然掌握闽南历史、风俗、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知识,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因而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 民国初年,闽南民间出现了职业讲古艺人。20世纪20年代,讲古发展到鼎盛阶段。讲古演员表演时手执书本或折扇,绘...
查看更多
1
1379
1380
1381
1382
1383
307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